APP下载

茶艺表演过度“包装”引发的思考

2018-01-19吴建华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包装茶艺茶文化

吴建华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 741025)

自从20世纪70年代,台湾茶人提出“茶艺”概念后,茶文化事业随之兴起,各具地域特色的茶艺馆和大大小小的茶文化盛会则为茶艺表演的出现提供了平台。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精神的载体,已经发展成为非同一般的艺术表演形式,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日前偶然翻看陈文华教授在十几年前发表的《论当前茶艺表演中的一些问题》一文时发现,当时他就曾对茶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包括茶艺、茶道概念不清,自然主义、照搬生活,脱离生活、过于做作,只重形式、忽视泡茶,喧宾夺主等。笔者在观摩了近年的“中华茶艺大赛”后,也深有同感。其中笔者认为陈教授所指出的“只重形式、忽视泡茶”和“脱离生活、过于做作”是专门针对茶艺表演脱离其本质,用形式掩盖其内容的准确判断。具体表现为用华丽的道具、布景、舞蹈或音乐等对茶艺表演进行包装,忽略“茶艺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两者是统一的整体”这一本质,只一味地突出茶艺表演的观赏性,只悦人眼目,搞“演艺式”茶艺,忽略茶艺表演中“技”的因素,忽略茶的色、香、味、形等对品茶者感觉器官的综合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对茶艺表演的过度包装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浅见,从长远看,非常不利于茶艺专业的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拙见与众商榷:

1 茶艺表演人才培养的批量化导致茶艺教学的重形式而轻内容

综观全国各大高职院校,开设茶艺专业的不少,特别是在茶叶主产区,一些院校依靠当地丰富的茶文化资源,结合市场需要,培养了大批既懂茶叶知识又熟悉茶艺表演的旅游人才,使其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与市场竞争力。但正因为人才数量多,所以在培养过程中难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使茶艺教学重形式而轻内容。学生往往认为只要是掌握了茶艺表演的程序和步骤,能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就是学会了,习得了。孰不知,茶艺博大精深,岂是通过几道程序、几个步骤就能表现出来的?它需要表演者长时间的积淀与历练,用内在的对茶文化的理解与感受通过外在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所以说要培养一个真正有内涵的茶艺表演者除了要有好的导师,更需要个人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感悟、修炼,切勿急功近利。

2 茶艺师师资的大量非专业化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低水平复制

现在“以茶会友”的休闲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追捧,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正日渐走俏。茶艺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很多大专院校为适应市场的需要,增设了茶艺、茶学等专业,并对外进行茶艺师职业培训。茶艺师也以它学习时间短、便于操作、就业性强、费用低等特点,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以成都为例,成都现有20000多家茶(艺)馆、茶楼、茶庄(坊)等,而其他城市像广州、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济南、沈阳等地,数量每年还在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茶艺师培训市场发展的潜力巨大,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有茶界专家预言:以成都目前的市场来预测,至少需要20-30万茶艺专业人才,才能满足市场的基本需求,但成都及其他省市,拥有茶艺师资格证书的仅区区几千人。打开百度,搜索“茶艺师培训”几个关键字,找到的相关结果约为393,000个,此数字足以说明茶艺师培训市场的火爆,也进一步印证了茶艺馆对人才的强烈刚需。而这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中,又有多少茶艺师是真正接受过正规培训的?而茶艺馆又是否愿意花财力、物力和时间去培养一个合格的茶艺师呢?笔者认为,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所以庞大的市场需要与茶艺师严重不足形成的矛盾只能通过“短平快”的低水平复制来解决。茶艺师以老带新,闭门造车,近亲繁殖成为了茶艺师培训市场的运行模式,不仅在社会培训机构,很多大专院校的茶艺师师资培训也难逃此窠臼。

3 缺少对茶艺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学生对茶艺师职业的认同感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计划过程。各大专院校在培养茶艺人才的过程中,更多关注学生对茶艺服务技能的掌握,普遍缺少对茶艺人才未来从业之路的总体设计。学生们普遍认为茶艺师是技术活,没什么含金量。更有甚者会认为茶艺师靠的是“盘子”和“条子”,吃的是青春饭。学生们对茶艺师职业的认同感普遍不足。笔者引用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2017级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容如下,“培养具有与所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茶艺知识,掌握茶叶生产加工工艺、产品质量控制和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技能,具有茶叶品质管理、茶艺服务与营销的能力、素质,在茶叶企业的生产加工岗位、茶艺展示岗位、经营管理岗位,从事茶叶加工与品质控制、经营管理及茶文化推广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上茶艺人才培养目标只关注了学生能否将校内所学知识和技能与未来职业需求相匹配,而忽视了学生在茶艺与茶叶营销行业的发展路径。职业院校不只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更是要培养既专技术更懂管理的“双元”人才。笔者认为,从初级茶艺师做起,到高级茶艺师、高级评茶师、门市经理、自创品牌的行业领导者才是我们培养茶艺人才的最高目标。

4 国家级茶艺比赛的非普及化导致东西部院校茶艺人才培养质量的差距越拉越大

笔者前几日刚收到全国高校(茶艺)教学交流群发来的文件,心中窃喜。文件内容大致如下:“为弘扬和传播中国茶文化,通过茶艺技能竞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展示大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引导茶艺向科学、健康方向发展,建设和谐美好校园文化,优化和展示学校办学特色。经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授权,决定由华南农业大学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在华南农业大学举办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

笔者所在的职业院校地处西北内陆,在茶艺教学方面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东西部经济、文化的差异,茶艺教学与教改理不清头绪,找不到出路,实乃举步维艰。为了与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接轨,只有“走出去”这一条路。但这一步却迈得艰难。从学校层面来讲,一是没有足够的经费送教师外出接受系统学习与培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二是没有足够的经费对教学硬件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茶艺教学的内容无法深化,教学改革无从下手。从教师层面讲,迫于晋升、评职称等压力,教师又急于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获得对其教学质量的认可。这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使茶艺教师处境尴尬。最终结果导致茶艺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差,东西部院校茶艺人才培养质量的差距越拉越大。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继承好、发展好自身文化,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作为茶文化的传播者,只有不忘初心,返璞归真,才能抓住茶文化的“源”,让那些华而不实的“包装”在时间的沉淀中渐渐褪去。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更有信心将茶文化以更加崭新的面貌传承和发展下去,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包装茶艺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校园茶艺飘香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探析趣味性包装创意元素的表现形式
似球形多功能礼品水果包装机的发展现状与研究
信息时代包装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