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域音乐文化传承视域下湖北高校采茶乐的教学创新

2018-01-19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概论湖北

魏 军

(江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00)

我国自从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之后,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外交流的频度与深度也在不断提升。同时,由于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所展现的大国风采,使得全世界人民对中国颇有好感。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世界大舞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习俗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每一个民族都有刻着本民族烙印的音乐艺术,也只有当这些所有的民族文化音乐融合到一起时才能真正地开出灿烂的艺术之花。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却日渐衰落,尤其是民间民族音乐文化在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下几乎无立锥之地。虽然,国家提出了复兴传统文化的倡议,但在西方音乐文化中成长起来的现代人难以欣赏也无法理解地域音乐文化所包孕的民族韵味。某些高校教师由于缺乏对传统音乐、尤其是其中地域性较强的采茶乐时代背景以及文化意义的了解,使得他们难以从看似平凡直白的音乐衬词中产生共鸣。因而,在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中对采茶乐这类突出了本土音乐文化的教学引进地域音乐文化这一知识体系,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中采茶乐的认知度与亲密度,从而为朝廷采茶乐教学的创新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地域音乐文化及湖北地域音乐文化

1.1 地域音乐文化

地域音乐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的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音乐文化,广义上来讲包括中华大地上的所有不同区域内的音乐文化。一般来说,地域音乐文化包含了地域范围内物质音乐形态与精神音乐意识两个方面。从时间跨度上而言,地域音乐文化则是指由古到今所有的音乐文化遗产。因而,地域音乐文化带有鲜明的历史性,当地的民谣、戏曲、小调、山歌等只要流传下来、有迹可循便可以将其称为地域音乐文化,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说,地域音乐文化又具有包容性,凡是与音乐艺术相关的皆可以纳入地域音乐文化的范畴之中。再者,地域音乐文化的形成大多与本地的民俗风情息息相关,很多颇具特色的音乐艺术表演源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例如,在采茶舞中流传甚广的“矮子步”就取材于当地茶人弯腰采茶的情景。其实,地域音乐文化是人们用音乐表达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自然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1.2 湖北地域音乐文化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东部与西部、北方与南方沟通的桥梁,不仅东西部的音乐文化会在此汇聚,而且连南北方的音乐艺术也会在此融合。因此,湖北的地域音乐文化不只是整个鄂区的音乐文化,同时也是全国地域文化的体现。通常来说,湖北的地域音乐文化主要分布在鄂东南、鄂东北、鄂中南、鄂西南以及鄂西北五个区域,鄂东南是指咸宁及周边地区,通用语言与赣方言相似,因而音调多以窄声韵为主,最负盛名的叙事山歌《陆英姐》便是咸宁音乐文化的佳作。鄂东北是指黄冈和孝感,音乐风格受江南文化的影响较深,偏向于婉转绮丽,“宽徵”声韵是其特色,《黄鸡公》便是黄冈本土音乐的杰出代表。鄂中南是指鱼米之乡的荆州,曲调以华丽的“大宫音调”为主,铿锵有力的马山田歌《喇叭调》彰显了荆州音乐文化的磅礴气势。鄂西南是宜昌与恩施,由于同四川重庆相邻,“窄羽”音调极为突出,恩施的《土家幺妹》则是这种声律的典型。鄂西北主要是指襄阳与郧阳,受历史音乐文化的影响,当地的音乐曲风轻快活泼且较为豪放。整个湖北地区的音乐文化虽然不尽相同,可“五音杂处”之下却也形成了丰富多姿的湖北音乐文化。

2 地域音乐文化融入湖北高校民族民间音乐采茶乐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 湖北地域音乐文化资源丰富

荆楚大地自古就是音乐艺术的摇篮,荆楚民歌也曾一度响彻中国大地,并且时至今日,薅草歌、载秧歌以及车水歌也依旧在某些地区传唱着。因此,湖北地区的音乐文化资源相当丰厚,山歌、灯歌、田歌以及号子与小调都是湖北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中的采茶乐教学大多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教师自己缺乏对采茶乐等民族民间音乐的深层理解,使得学生的采茶乐学习也处于极为表面的状态。但高校在《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中采茶乐教学中引入当地的音乐文化,能有效地帮助教师细细品位乡土气息浓郁的采茶乐背后的凡世烟火。因为教师可以利用本土音乐文化元素对采茶乐中的曲谱进行通俗化讲解,也可以借用荆楚民歌中的唱腔向学生展示采茶乐的另一种演绎手法。因此,地域音乐文化渗入湖北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中的采茶乐教学不仅会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教学改革中“MOOC”在《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实施,同时也推动了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2.2 国家复兴传统文化的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掀起了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浪潮,儒家的孔子思想、道家的老庄哲学以及佛家的人生智慧也被很多外国人奉为圭臬。面对先辈们留下的灿烂文化遗产,政府也先后颁布了诸多措施以促进其传承与弘扬。湖北高校的采茶乐教学与地域音乐文化相结合,既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之举,也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实现相得益彰的融合。今年,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特别强调了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价值。所以,湖北高校的采茶乐教学中渗入地域音乐文化是顺势而为,其在有利的政策形势下能将全国各地的地域音乐文化引入到采茶乐教学之中,必会为采茶乐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也会使教学内容朝着多元化与系统化发展。

3 当前湖北高校采茶乐教学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3.1 传统音乐文化比重小

虽然采茶乐是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但湖北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中的采茶乐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传统音乐文化并不多,甚至不及西方现代音乐文化所占的比重。通常来说,采茶乐教学必然会牵涉到“宫商角徵羽”、民歌小调、琴笛箫鼓等传统音乐文化,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多运用西方音乐理论对采茶乐进行讲授与评析。例如,教师在对赣南的《采茶歌》进行解析时在简单地对其创作背景与情感思想进行了介绍之后,便直接从现代音乐的演唱角度出发教学生演唱此歌,而对其中所包含的山歌唱腔以及茶韵内涵并不会作出具体解释。在一项“湖北高校学生采茶乐知多少”的调查中很多学生对于《七碗茶歌》、《古丈茶歌》、《山茶情歌》这些耳熟能详的采茶乐都能哼唱几句,但问及这些采茶乐背后的传统音乐文化时他们是一脸茫然,很多学生均以为采茶乐是现代流行音乐的产物。由此可知,传统音乐文化知识在湖北高校采茶乐教学中的缺失,使得学生错把采茶乐当作了现代音乐的衍生物。

3.2 教学理论与实践失衡

采茶乐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音乐理论传授过程,同时也要贯穿着艺术实践活动,因为缺乏实践的采茶乐教学难以真正地将采茶乐的精髓传达给学生。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湖北某些高校在《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中进行采茶乐的教学时,往往把采茶乐课堂作为了音乐理论大讲坛,也就是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偏重于采茶乐理论而忽视了采茶乐实践,主要原因是湖北高校普遍将《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设为一门公共选修课而非专业必修课,一般情况下公共选修课程所容纳的学生人数较多,《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的教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定量的教学任务,面对近百名学生,一周90分钟的教学时间除了用来讲解基本的采茶乐理论知识外,实在是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更无法指导学生进行采茶乐表演。此外,由于湖北高校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采茶乐教学所面向的学生无论是音乐专业还是非音乐专业,他们缺乏基本的传统音乐素养以及传统音乐表演实践技能。而且受调研经费、调研实践基地不够等现实条件的限制,所以,《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尤其是采茶乐教学实践活动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开展。

4 地域音乐文化传承视域下湖北高校采茶乐的教学创新措施

4.1 结合湖北地域音乐文化,加大传统音乐在采茶乐教学中的比重

湖北地域音乐文化丰富多姿,民谣、小曲、腔调等都具有浓郁的湖北文化色彩,这些民间音乐元素对于采茶乐教学将会大有裨益,毕竟采茶乐是一种源自民间的乡土音乐。所以,只有充分了解了民间音乐艺术之后才能从更深处领悟采茶乐的精妙。因此,湖北高校在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采茶乐教学时,要注意运用学生所熟悉的湖北音乐文化元素对采茶乐进行深入讲解。例如,教师在分析《七碗茶歌》时,可以运用恩施土家族音乐中的窄羽音调对采茶乐的旋律进行细化讲评,使某些湖北学生能通过本土音乐这一媒介感知采茶乐中韵调,进而加深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再而,湖北高校也应当意识到传统文化音乐对采茶乐教学的重要性,要从湖北当地的音乐文化入手逐步加大中国传统音乐在采茶乐中的比例,利用二胡、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来演奏采茶乐,从而使采茶乐的魅力在本色的演奏中愈发鲜明。

4.2 借鉴特色化的湖北民俗音乐元素,从内容上对采茶乐教学进行革新

湖北有“九省通衢”之称,东南西北均在湖北实现互通,整个鄂区的音乐文化也深受毗邻城市的影响,形成了五种民间音乐文化并存的格局。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民俗音乐都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因而,湖北民俗音乐中的特色元素可以成为采茶乐教学内容的源泉。首先,湖北高校可以将本土民俗音乐编入到采茶乐教材之中,利用本土的标志性音乐因子对采茶乐的内容进行重新构建,以合理的民俗音乐理论取代不合理的西方音乐理论,使学生能从湖北本土的民俗音乐理论中的曲式、音律、转调的介绍中知道采茶乐的编曲由来以及演奏技艺,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素养。其次,湖北高校也应重视采茶乐教学改革的创新工作,抓住传统文化复兴机遇,依靠政府支持构建地域性的采茶乐音乐教学体系,鼓励与引导教师主动从本土的民俗音乐中找寻采茶乐内容改革的新思路。例如,湖北高校可以借助政府的扶植从社会引入优秀的湖北文化研究学者与采茶乐专家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能在专业知识的熏陶中自如地将采茶乐与湖北地域音乐文化融汇贯通,以推动采茶乐新教学体系的形成。

就湖北高校校园文化的长远发展而言,本土音乐文化在湖北高校中的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历史工程,尤其是地域音乐文化传承视域下以采茶乐为代表性的湖北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的教学创新和改革是不断继承和创新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这不仅仅只是高校相关民族音乐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以年轻学子为核心的所有热爱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的大众共同肩负共同完成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概论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校团”协同背景下推进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与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新时期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策略探究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驰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