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增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的途径探析

2018-01-19刘卫玲

福建茶叶 2018年11期
关键词:适应力跨文化茶文化

刘卫玲

(钦州学院,广西钦州 535011)

跨文化适应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困扰各国在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亦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一问题不仅仅涉及语言学,更是囊括多个方面,如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等。从实际看,我国的来华留学生所面临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亦是如此,背后牵扯到风俗、语言、社会、价值观、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一个很好的尝试,就是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入点,将其融入到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因为中国茶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先后传入全球各个国家,并根据不同文化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因此,用茶文化来增强来华留学生的适应力,能够让留学生感到亲切,更加契合他们的文化认同、价值追求。

1 来华留学生的历史发展

我国最开始招收留学生要追溯到建国初期,由于政治形态的原因,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基本来自于东欧国家。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在改革开放之前,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都不太多,有的话也是出于政治和外交目的,民间自发的留学生凤毛麟角。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来华留学生工作也有了显著发展。在40年的时间里,不仅为中外政治、文化、经济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为世界各国培养了各类人才。

从时间段上看,我国来华留学生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的这二十多年时间里。这一时期的来华留学生,有三个突出特点,其一是来华留学生基本为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如罗马尼亚等。其二,这些来华留学生来中国接受教育有着很强的政治色彩和外交目的。其三,这些来华留学生全部为公费留学,并且多为各国精心挑选的,政治素养过硬的年轻学生。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到1992年前后,也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为我国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这也让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很大提升,留学生的来源国更是有了很大变化。这一时期,政治色彩和外交目的渐渐减弱,个人自主来华留学日益增加。据统计,1990年当年,来华留学生的人数创下历史新高,也是首次突破一万人大关。这一年的留学生中,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自费留学生人数第一次超过了公费留学生人数。

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突飞猛进的二十多年。尤其是步入21世纪后,我国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也就使得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全方位的提高。一方面,是数量上激增,仅仅是从1993年到2003年的这十年间,来华留学生数量就几乎增长了十倍。而我国接受来华留学生的学校也增长了将近五倍之多。另一方面,是来华留学生的自费比例大大提升,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地也是不断拓展。从曾经的一些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逐渐拓展到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来华留学生的学习专业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是为了学习中文,更是拓展到了医学、科技、经济、艺术、体育、农业等多个学科。这不仅反应出我国与全球的交往更加密切,更是能够体现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现状

2.1 来华留学生在语言的跨文化适应力存在问题。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是一个群体之间交流的必需品,也是区分不同人群的基本标志。因此,一旦一个人融入到一个新的语言环境,必然会接触到一个全新的文化。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尤其是来自非汉语圈的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到汉语,即便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能够与中国同学进行基础的交流,但是汉语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却非一朝一夕能够学习和了解到的。从现实看,由于汉语基本分布在华人圈,非华人圈使用汉语的人群十分少,因此很多来自欧美、日本、韩国以及非洲等国家的留学生,会首先面临语言沟通的障碍。语言上的沟通障碍,会直接妨碍他们的学习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加以改善的话,甚至会让他们产生消极的心态,对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更加缺乏自信和主动性。根据一组调研数据显示,不管是刚刚来到中国的留学生,还是已经呆了三四年的留学生,他们都会对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有些茫然,普遍认为这是一件十分难的事情,这极易让他们产生一些挫折感,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在华的生活。

2.2 来华留学生会在中国地域文化上出现适应力的问题。

我们知道,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省份甚至一个省份的不同地区,都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不同的方言。而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来自不同的省份和地区,尽管它们在上课以及公共场合一般会讲普通话,但是在私下场合,尤其是跟老乡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讲各自的方言。而私下场合是来华留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所以虽然他们在课堂上会学习到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汉语,但是生活中不同的方言,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相去甚远。这就导致他们在私下里难以真正了解和学习到“活的汉语”,难以真正融入到中国学生的不同圈子里。譬如说,一些留学生尽管普通话说得非常流利,但是他们在私下里跟中国学生交往时,一听到中国学生讲方言,那么会感觉自己之前学到的是“假汉语”。

2.3 来华留学生会在社会生活环境方面存在一些适应力的问题。

近些年,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发展,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逊于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一线城市,会远远超过来华留学生的预期。但是也要看到,由于我国在社会文化和生活上与一些国家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就导致很多来自欧美、非洲等国家的留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上的适应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在饮食文化上存在适应力不足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是以米面为主粮,如大米饭、馒头、包子、面条等,而菜又基本上为炒菜。这与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饮食文化截然不同。所以很多留学生会极不适应,出现一些焦虑、思乡、消沉等情绪。其二,是在住宿文化上的不适应。在很多高校,留学生是单独住在一起的,是与中国学生分开的。很多学校会将条件较高的住宿楼留给留学生,屋内设施也是要远远优于国内学生的,像互联网、空调、独立卫生间、电话、有线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条件固然是不错,但是这样极易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说由于远离中国学生,他们无法在更好地与同学进行交流、增进友谊。更重要的是,这会让他们远离生活当中真实的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难以更好地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4 来华留学生在社交文化上存在适应力不足的问题

对于广大的来华留学生而言,他们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国,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都只能通过电话或是网络进行联络,因此他们必然会对社交有极大的渴望之情。但是尽管学校会给他们提供相对优越的软硬件设施,但是在社交文化上,他们会面临陌生的社会文化、语言环境和生活习惯,因此其社交的难度也就会相对增大。如果他们难以真正融入到中国学生的圈子当中,真正融入到学校社团以及当地社会当中,那么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件很苦闷的事情,无论对于他们的学习或是生活,都有着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

3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来华留学生适应力的作用

中国茶文化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形成,在唐宋达到了巅峰。中国茶文化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从其他思想流派和知识领域汲取营养,补充和丰富自己,使自己能够在不同的时代里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活力。有人会质疑,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怎么能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联系在一起呢?其实,中国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先后多次通过贸易、文化、政治的联系,从多条线路传输到世界很多国家,并且在一些国家落地生根,跟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茶文化,如英国茶文化、西亚茶文化、日本茶文化、南亚茶文化等。尽管这些国家或地区的茶文化有了新的特色,但是在很多方面却跟其鼻祖,也就是中国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很多共同的内涵特征。因此,以中国茶文化为切口,增强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力,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中国茶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这种内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知识文化上的内涵,二是艺术审美上的内涵,三是精神思想上的内涵。我们先来看中国茶文化在知识文化上的内涵特征。中国茶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这一方面源自于其自身的知识,如茶叶的种植、生产、种类、茶具、饮用方法等等,另一方面更是源自于其与其它诸多领域的融会贯通。譬如说,茶与历史的结合,让茶文化跟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像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历史知识,茶文化在其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另外,中国茶文化的知识体系,还体现在建筑、美学、艺术、文学、诗歌、音乐等诸多方面,像采茶舞、中国园林、茶诗茶词、茶画等领域,无不闪烁着茶文化的身影。由此而言,将茶文化的知识文化内涵融入到来华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当中,能够让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加形象而深刻的了解,从而打破书本的局限性,认识到一个更加美丽而感性的中国,这也会极大提升他们的跨文化适应力。

再来看中国茶文化在艺术审美上的内涵特征。中国茶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跟其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密不可分。比如说茶歌茶舞、茶艺表演、茶道演示等,都是茶文化审美内涵的具体呈现。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尽管他们或多或少接触过本国的茶文化,但是中国茶文化的这一内涵是他们茶文化所缺少的,因此必然会让他们感到新鲜而好奇,必定会给他们带去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将茶文化的艺术审美内涵融入到来华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能给他们带去极大的精神享受,让他们的留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第三,我们谈一谈中国茶文化在精神思想上的内涵特征。中国茶文化之所以能够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理念,主要是因为其有着很深厚的精神思想内涵。譬如说,茶文化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能够勉励人们锤炼自己,并且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国家和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将其融入到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当中,可以让留学生从单纯对汉语的认知,上升到对我们民族精神思想和价值追求的认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从而可以更好的跟中国学生进行交往,也能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学习和社会环境当中。

4 用茶文化提升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力的途经分析

4.1 要把茶文化融入到来华留学生的课堂教育当中

从实际看,来华留学生必然会接受汉语教育和中国文化、社会方面的教育,因此就不妨在这些课堂上,多传播和讲解一些茶文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课本内容,从茶文化中汲取和提炼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从而让茶文化的融入更加巧妙,更加不动声色。在教授过程中,还要创新和丰富手段,比如说可以利用多媒体,为留学生播放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电影、歌曲、戏剧等,让他们对茶文化的学习更快,也更深刻。

4.2 要充分发挥中国茶文化的社交功能,提升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社交。这一功能其实与西方茶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高校就要充分利用这一功能,通过举办茶话会、下午茶等活动,让中国学生和来华留学生欢聚一堂,在一起饮茶聊天,通过茶来增加了解、增进感情,让来华留学生对中国学生有更深的认识。另外,还要举办一些茶艺表演、茶道演示等活动,让来华留学生对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有更好的认知。

4.3 要组织来华留学生去茶乡体验和实践

我国很多高校尤其是南方的一些高校,其实就地处产茶区,如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云南、湖南等等。这些地区的高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一优势,多组织来华留学生去茶乡体验茶叶的种植、制作等过程,并要参与到当地人们的采茶以及日常生活当中。如此,一方面能够让来华留学生对我国茶文化有直接的接触,让他们对茶文化的了解从课本走到现实当中。另一方面更是能让他们接触到一个鲜活而生动的中国,对中国人的生活与价值观有更好的了解。这样,不仅能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而多彩,更是能让他们在增进与中国学生和中国老百姓感情过程中,大大提升自己的跨文化适应力。

猜你喜欢

适应力跨文化茶文化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预初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特点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适应力的内涵、测量及实证研究——基于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