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技术

2018-01-19李海燕韩玉霞

吉林农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立枯病生理性真菌性

李海燕,马 英,韩玉霞

(1.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双阳分校,吉林长春130600;2.长春市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农业站,吉林长春130616)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之一,对水稻秧苗质量影响较大,发生严重时会导致秧苗大面积素质不良,对水稻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1 病原

水稻立枯病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真菌性立枯病两种。

生理性立枯病也被称为青枯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环境条件不良和管理措施不当。最主要的诱发因素是低温,如气温较低、水温低和土壤冷凉,会导致秧苗茎叶徒长,根系发育不良。其他因素如通风炼苗过晚、地下水位高等,也都会引起秧苗叶片失水而造成生理性病害。

真菌性立枯病则是由真菌侵染而造成的病害。真菌病原主要有尖孢镰孢菌、禾谷镰孢菌、立枯丝核菌、串珠镰孢菌等。病菌普遍存在于土壤、粪肥、种子和病残体上。发病诱因是由于种子或苗床土壤未彻底消毒而带菌,加之秧苗素质差,真菌就会侵染种子胚根而发病。此外,如育苗期间连续出现10℃以下的低温,或遇高温多湿天气,易发生立枯病。在生产上,两种立枯病常常并发,农户必须高度重视。

2 症状

生理性立枯病:常常可见秧苗叶片发青,中午打卷,早晚恢复正常。心叶呈卷筒状。病情发生后期,可见秧苗萎蔫并逐渐死亡。拔苗时,生理性立枯病的秧苗可见根系完整,很少断裂。

真菌性立枯病:发病时可见苗茎基部、鞘叶变成褐色或产生褐斑,根系变黄或变褐,带有粉红色霉状物。茎基腐烂,拔苗时根系易断裂,导致茎根脱离。

生理性立枯病在苗床上可成片发生,叶片呈淡黄色并带有褐色斑点。心叶卷曲,早晨叶尖无水珠,后期秧苗干枯死亡。

3 发病诱因

立枯病的发病诱因主要有四种,即低温、水分、土壤和弱苗。低温是诱发立枯病的主导因素。研究表明,寒地稻作区育苗期间,气温往往较低,需要采用薄膜扣棚保温育苗,但如遇气温持续较低、床温和地温的温差大,揭膜通风时间长等情况,会导致秧苗长时间处于低温之中,诱发生理性立枯病。或由于低温导致秧苗叶片生长受到阻碍,光合作用减弱,根系发育不良,秧苗抗病力降低,也容易被存在于土壤中的病原菌侵害。

在育苗期间,如果苗床相对湿度过低,秧苗叶片蒸腾量大,导致秧苗失水,不会发生青枯和黄枯。若苗床含水量持续过低,就易引起病原菌的大量侵染,导致秧苗根系受到损害,形成青枯。而苗床积水,则会发生绵腐病。

在苗床整地阶段,要对苗床土、农家肥进行充分消毒或腐熟,杀灭所携带的病菌。如消毒、腐熟不彻底,将导致大量病菌进入苗床,引发病害。而弱苗则是立枯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如水稻秧苗长势弱、素质低,在各种因素的诱发下,极易发生立枯病。

4 防治措施

4.1 生理性立枯病的防治

一是苗床土壤调酸与消毒。施入苗床的农家肥必须经过充分腐熟,彻底杀灭各种病菌和虫卵。为了有效控制立枯病的发生,应在整地环节对土壤进行调酸,使土壤pH值达到4.5~5.5。先对土壤pH值进行测试,中性和碱性土壤可适量施用专用调酸肥,于播种前一天施入并充分与土壤混合。调酸后,用70%的敌克松600倍液均匀喷哂苗床,进行土壤消毒,避免土壤传病;二是严格控制温度。大棚内温度保持在30℃~32℃;1叶1心时保持在25℃。苗床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0℃~28℃,夜间为3℃~15℃;三是适当密植。播种时适宜播种量为25~30克/平方米。如果播种密度过大,将导致秧苗生长缓慢,秧苗整体素质降低,抗病能力下降,易感立枯病。而强壮的秧苗抗性较强,则不易感病;四是加强苗床管理。水分管理要严格控制,根据秧苗需水规律和苗床含水量,适时浇灌,浇水要一次性浇透。应避免苗床缺水或积水,以及处于低温高湿或高温高湿状态,否则极易引发生理性立枯病。通风要适时适度,从苗床八成以上见绿即可开始通风,但要控制通风时长,避免苗床温度骤然下降,对秧苗造成损害。通风蹲苗的时机要把握好,逐渐加大通风量;五是适时补酸。在水稻秧苗长至2.5叶期时,测量苗床土壤pH值。若PH值偏高,应及时补酸,使苗床pH值达到5~6即可。此期间若PH值偏高,将导致秧苗根系发育不良,吸水能力差,引发立枯病;六是及时施药。若秧苗发生立枯病,可在青枯初期施用“生根粉”药液进行叶面喷雾,促根快发早发。发病后也可用敌克松600倍液或立枯灵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5~7天喷1次,连喷2次。

4.2 真菌性立枯病的防治

预防真菌性立枯病,首先要做好苗床管理。要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增施磷肥和钾肥,培养壮秧,以提高抗病能力。其次,要作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播种前用“一浸清”药液浸种5~7天,每天搅拌2次。床土可用25%敌克松兑水浇床面消毒,避免土传病害。再次,要做好水分和温度管理,方法同生理性立枯病管理。最后,可使用化学药剂预防立枯病。用50%立枯净或38%恶枯灵对水浇苗床,或播种前用立枯清拌土,均匀混合到苗床土中。当发生真菌性立枯病时,可用25%咪酰胺或70%恶霉灵对水喷施,及时防治。

5 结语

水稻立枯病对秧苗质量具有严重影响,如果防治不及时将延误农时,降低水稻产量和质量。本文介绍了水稻立枯病的病原、症状、诱发条件和防治措施,以期对提高秧苗质量,实现丰产丰收提供参考作用。

[1]刘烨,赵兴红,韩雨桐,等.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5,(05).

[2]王凤英.水稻立枯病的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3,(01).

[3]高同春.水稻旱育秧苗立枯病病原鉴定、致病机理及治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

猜你喜欢

立枯病生理性真菌性
黄瓜15种生理性病害
壳样钙化子宫肌瘤悬吊式改良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并文献复习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生理性海水在鼻内镜术后的临床分析应用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生理性缺血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