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提问出高招?生命课堂呈高效

2018-01-18刘庆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道德与法治

刘庆勇

摘 要:科学有效的提问既是促进师生良性沟通的重要纽带,又是启发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打造《道德与法治》生命课堂教学主要从提问作用、设问原则、备课设计方面作了论述。

关键词:课堂提问 设问原则 《道德与法治》课

当今中国,随着课改不断的深入,课堂的教学模式或策略发生了质的改变,但是课堂提问却始终以其独有的气质,呈现在每种模式的课堂上。经过近20年的教学感悟,感觉到:科学有效的提问既是促进师生良性沟通的重要纽带,又是启发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通过总结和反思,我认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按其作用不同大致有:

1.启动“求知欲”的提问。多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及时政新闻为背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积极性。例如:《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一课中,用课本故事中两主人公职场不同结局展开讨论,趣味中蕴含哲理,学生较易接受。

2.强调“重难点”的提问。以引起学生重视为目的,多用在教学重点知识方面;例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一课中,问:“根据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人口、环境、经济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对难点和易混点的知识进行区别对待。

3.提升“众结论”的提问。以分析、归纳知识为目的。例如:在《党的基本路线》一课中,阅读某同学一家过上幸福生活的案例时,教师提出问题:“结合案例分析发生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受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作用。需要学生条理清晰、回归书本、归纳总结发生变化的原因。

4.搭建“发展区”的提问。以检查所学过的知识为目的,一般多用于新课导入之前,复习上一节课重要知识,为新课铺垫、自然导入新课,达到温故而知新。例如:“说一说在前面几课中我们学习过哪几部法律?此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法律吗?这些法律与宪法之间是什么关系?”导出新课《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5.建构“知脉络”的提问。以巩固梳理所学知识为出发点,回答这种提问也是知识再现和建构的过程。如:“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收获?”

高效的课堂,有效的提问,热情地交流,才能打造生命的课堂。所以在课堂提问教学中,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设问应遵循以下原则:

1.问题语言简练明了。除去《道德与法治》开放题型的要求外,一般问题都应让学生容易理解教师提问的是什么,不要让学生不摸边际,产生反应上的歧义性。

2.问题突主题有实效。切实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分析归纳能力、等具有重大意义。

3.问题有层次有梯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编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循序渐进、层层推进的难度。例如:《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学生观看“法律家族聚会”思考:“你能从法律聚会中,看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与其特定的内容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内容有哪些?”“除此以外,宪法还规定了哪些内容?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在内容上有什么特殊性?”由浅入深,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

4.热情鼓励及时评价。我们在课堂提问后适当运用鼓励性的评价话语,让学生消除紧张等不良情绪,来增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活动的兴趣和意识。但在评价学生时我们要注意:

⑴准确恰当、有的放矢。根據学生的回答,我们要准确地理解好学生的意思,认可学生正确的认知,校正模糊观点,不使用言过其实的评价语言。

⑵留足时空、积极评价。问题提出后,尽量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备而张口。不管孩子回答得如何,定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最好不要用简单 “坐下”了事。若学生对问题一时语塞,我们应以恰当的话语启发、诱导学生作答,切忌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而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积极以不同的方式给予肯定评价并顺势过渡。如:紧追答案中某一要点以引导学生回答有关的另外一题;对学生的答案提出新见解、补充新信息;引导其他学生参与对答案的订正和扩展等。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鼓励性话语的刺激下,消除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避免教师提问的“独角戏”;就会永葆学生参与回答的激情和积极性。

简洁的语言,明白的提问,顺势的引导,恰当的评价,课堂的成果就水到渠成;而“信手拈来的功夫必是千锤百炼的结果”,所以在课堂提问教学之外,我们还应在课前的准备上下一番苦工,力求两个着眼于:

1.着眼于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践行能力而备课。在当代新课改的大潮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践行能力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话题,做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授课教师,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在课堂提问的备课设计上,我们更是需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践行能力的培养,如: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好和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当然,创新意识和践行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科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针对学生实际,创设相应社会情境,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情境中分析和处理出现的社会问题,这既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也让学生在分析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相应能力。

2.着眼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备课。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优秀教育、培养精英和升学取向的课程定位,由知识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本位。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我们更需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方面,教师提问的备课设计要做到:一、因学情而定。初中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繁冗,不同的课程内容所设计的培养目的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设计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相应的问题,以真正起到点化作用。二、重实践而定。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是与践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在实践中体现,也在实践中养成。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而是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知识眼界相结合。此外,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还要更多的考虑今天学生思维的拓展性,多设计一些看法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求知无际涯,探索无止境。作为站立讲台的教师永远行走在教学之路上,就让我们在实践和反思的过程中,努力使课堂提问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