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探讨

2018-01-18姜颖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姜颖姗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提倡对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本文对基于生物多样化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从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生态学理论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并对生物多样性理论创新教育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大学生创新教育 研究建议

一、生物多样性理论的概念及内涵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合体。生物多样性可归纳为三个概念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1]而基因多样性的表现为种内个体之间或群体之间的遗传变化;物种多样性则是指某一区域内物种的丰富性,既物种水平生物多样性与转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内生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呈现既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内涵及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当作教育的主旨。以浓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把创新的概念应用在大学教育上即为大学生“创新教育”并在大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创新教育理念,遵照创新活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作为价值方向,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创新活动生产的重要动力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观念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的水平、成果的质量。创新教育是大學生将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相结合建立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模式,以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大学生为基础,形成新的目标体系。

三、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创新教育问题

当今,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大力提倡创新意识并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目的,但实际的创新教育机制平台并不完善,学校并没有把创新作为教育的根本实施教学,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未体现出专业创新教育的要求,对学生实践课程开设不足,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实践平台;还有一些学校科学建设水平较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阻碍,学校创新教育氛围不浓,教师缺乏对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总而言之,高等教育教学在创新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2.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所束缚,使很多大学生都缺乏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认知的能力,且自身创新认知能力的培养被忽视,缺乏创新思维能力被放大,创新能力较弱的显著特征。很多学生已将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创造力以及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无法形成广泛的知识体系。在高校教育中缺乏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缺乏预见性,不善于将知识互相运用,从而束缚了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生物多样性理论对大学生教育创新的启迪

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对大学生创新进行意识培养,把生物多样化的基本原理和规范应用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研究上,虽然二者之间较为不同,但将二者之间相融合,试图通过大学生创新教育拓展生物多样性的新理论,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通过生态系统多样性构建高效创新教育机制平台

运用生物多样性理论,构建高校学生创新教育机制平台,引用生态学理论,编制科学合理的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帮助高校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制定合理的创新教学制度,构建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人才,转变高校的教学理念,真正以培养人才为教育目标,从制度、经济、资源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创新保障,努力创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从而培养真正的人才。在构建高校创新机制平台时,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置详细的课程安排体系,全面完善学生创新教育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建设实验创新平台,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能够发挥自我,实行创新。[2]

2.为学生营造创新育人环境,丰富创新教育

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氛围的熏陶。[3]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开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适当的鼓励学生主动创新,同时要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相应的实践培养,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生态学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真正实践中发挥自己,并不断培养内在能力,丰富生物多样性教学,组织学生有针对性的参与各种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在创新实践中,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创新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帮助学生发挥自身创新的主动性。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生物多样性理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生态学教育的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在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时,通过实验实践学习,使学生不断发挥自我,培养创新意识,从而实现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惠麟,周铁军,胡忠红,田建湘.基于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27):30-31.

[2]杨勐.大学生创客小微创业的浙江实践——以浙江“特色小镇”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6(04):14-21+13.

猜你喜欢

生物多样性
关于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探讨
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园林植物病害的可行性分析
青海省黄河上游羊曲段水生生物调查研究
云南林下经济模式中生态安全问题探析
博斯腾湖湖区植物多样性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