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018-01-18吴天娇李岩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品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吴天娇 李岩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故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含义和作用

1.积极心理品质的含义及其培养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是指高校为了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所进行的引导和发掘大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心理教育活动和过程。健康的心理教育以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研究和发掘这些积极力量为重点,刻意引导或者培养这些积极力量,扩大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这种积极心理品质,确保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

2.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

(1)推动大学生的学习

学习是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为了确保学习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积极心理品质,这样才能迎战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2]。同时,大学生生命教育主要是困难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接受困难、迎战困难的能力。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实际案例:学院一名学生,由于高等数学考试没有通过,出现初级抑郁现象。经常莫名地在寝室、水房、走廊吵吵骂骂,针对这种情况,我院积极与教育科学学院心理教师联系,进行专业心理评估,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经过心理疏导,该生状况已经改善。

(2)推动大学生的成长

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大学生成长的根本动力,大学生首先要意识到这种需求,其次将这种动力转换为积极心理品质,如责任感、创新能力、上进心等,最终形成极大的积极性去向着社会需要的目标前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除了包括身心的教育外,还包括引导大学生学会感恩,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实际案例:我院两名2014级男生,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心理状态差异巨大。一名男生,以学生党员身份毕业,并考取了吉林大学研究生。其父母在大一入学之后,能保证与其每天1小时的通话时间。整个大学,一坚持就是四年,一千多个夜晚。这种陪伴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孩子考上研究生后发表了一篇微信长文,内容主要是感恩父母。而另一名男生,从小父母外出务工,家庭条件优越,孩子的成长几乎全程没有参与。在孩子即将毕业的时候父母给孩子安排了较好的工作,孩子不但不领情,还只说了一句话,小的时候你们没管我,长大了我不需要你们管了。两个孩子成长环境不同,导致了心理差异巨大。

(3)保障大学生事业的成功

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积极心理品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创造力,成就事业,成就人生。大学生是否能够成才,事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与其积极心理品质也是息息相关的。

实际案例:我院2012级一名学生,在校表现优异,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学生心理素质特别好,而且为人乐观。在其担任我院学生干部期间,无论老师给他布置多么繁重的工作,都能高效完成,从未有过抱怨,最终毕业时成功找到理想工作。在整个求职过程中,积极心理品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

1.认知存在偏差,易受外界干扰。

2.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差。

3.學习动机不强,人生目标不确定。

4.意志力薄弱,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

5.感恩品质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负面情绪多,经常会莫名的烦躁、焦虑或忧伤,如考试失败、工作失误或情感受挫。大学生情绪自控能力不强,经常过分表达自身情绪,遇到开心的事情会兴奋过头,碰到消极的事情会伤心得无法自拔,面对突发状况又无法冷静处理。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捧在父母的手掌心中长大,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缺乏毅力和艰苦奋斗的品质。同时,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尽如人,常常表现为冷落亲情孤立友情、报复爱情,不懂尊重他人、不懂如何待人、不懂回报[3]。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举措

目前学院最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以下3种:

1.心理测试。重视入学初期心理测试,针对测试结果进行研讨,分析学生心理主要问题。测试之后要进行跟踪,对测试所得的数据合理利用,形成心理档案。

2.个别心理咨询。针对学院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心理疏导。满足学生个别心理咨询的要求。

3.心理健康宣传。主要是通过讲座和媒体,如校报、广播台、黑板报等进行不同内容的宣传。主要有在开学初期对新生进行的学业、生活各方面适应性教育,在考试前对考生进行的复习技巧与考前心理调适方法的指导,在青春期开展的异性交往心理讲座等。

随着应试教育的不断推进,家长们都有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这就间接导致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攀升。同时,由于学习压力的存在,使得许多学生的个性优势被压迫。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此外,家长也要参与进来,辅助学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品质是人们幸福生活的灯塔。它不仅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更是幸福生活的主动力。在能为学生指引正确道路的同时,更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和维度。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兰.大学生创业见习实践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1,(11).

[2]李斯.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4(6):23.

[3]赵媛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科教导刊,2014(6).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品质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