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思路

2018-01-18谢永强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农村初中应对策略

谢永强

摘 要:社會对于单亲家庭不应具有偏见,但社会偏见却始终存在。也正因这种来自于社会和环境的外部因素的压力,才令农村范围内的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针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范围内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表象,而后又针对具体的产生原因展开了简单的研究。最终根据心理表象和原因研究应对策略。希望文中内容可以为心理学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可用的理论资料。

关键词:农村初中 单亲家庭学生 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

一、简述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性格易怒且暴躁

虽然对于学生而言,单亲家庭这一状态并非因他们而形成,但家庭的变动却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一定影响。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有了相对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家庭与其他学生的原生家庭存在一定不同。于是他们的心情必然会朝着负面的方向发展,会出现焦虑和忧郁等现象。且单亲家庭中,父母一方的工作压力会较大,尤其农村地区中多数家庭的经济来源都以务农为主。因此当家庭仅能依靠一方来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家长与孩子进行交流的时间便也会随之减少。学生的情感无处宣泄,日常交流也不能被满足,久而久之他们便必然会易怒和暴躁,即使很小的事情他们往往也会被愤怒吞噬,无法正常处理。[1]

2.性情越发冷漠

部分家庭在离异前,父母都会处在冷战或热战中。而这一时间段内,学生基本无法与家庭和老师进行正常的对话和交流。他们会认为家长在将愤怒迁怒于自己,从而对家长失去交流的需求和交往的信心。并且一旦社会或校园环境中有部分人因“单亲”而对学生另眼相待,那么学生在感知到外界恶意后,便会形成冷漠的性格,对于人交流和交往时正常的感情不屑一顾。[2]

3.性格过于自卑

适当的自谦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养成价值。但过于自卑却一定会令学生形成不健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些家长在离异期间,常常会将子女作为抱怨的对象。例如抱怨学生成绩不好,性格不好等等。进而在学生心中令其形成一种“自己很差”的心理暗示,当学生在学习时他们会回想父母给予自己的评价,进而不敢回答问题,不敢在课堂中表现自己。这种心理状态必定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业和就业。[3]

4.疑心过重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都会过于看中他人对于自身的想法,例如认为别人议论自己、恶意评价自己等。人的确需要对外部因素保有一定的敏感度,但过于敏感却会对人本身造成一定的影响。猜忌过重会影响自身与他人的感情,加大旁人与人交往的压力,进而令学生不再拥有真心朋友。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转变和改良学生的这种猜忌心理,减少学生与人交往的压力,以免学生在初中阶段不能正常交友,进而影响日后的工作。

二、简要分析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

1.家庭原因

在一些文化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环境中,单亲家庭内实际上并不看重学生的人格地位。简言之,父母会认为学生是自己的附属品,不需要尊重学生的感情,仅仅为其做到吃饱穿暖便可以完成为人父母的责任。具体的家庭影响原因分为三点。第一点即为父母并不重视教育孩子的责任。单亲家庭中虽然父母离异,但双方仍然拥有共同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而当下多数的农村单亲家庭都并不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总认为教育是对方的责任。于是便导致学生没能在成长年龄中感受到家庭与父母的关爱。其二则为教育的方法存在误差。农村家庭中因过去社会中的不良因素,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年轻的时候就依照“打”来教育孩子,于是一些农村父母便也会把“打”作为唯一的教育方式。然而体罚不但会令学生的身体受到一定损伤,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其三则为教育观念错误。部分家长会在离异后,为孩子灌输一些“单亲家庭”致郁等信息,进而当孩子一旦出现调皮捣蛋或其他不良情绪时,父母就告知孩子这些都是因“单亲家庭”而造成的影响。学生久而久之便必然会将单亲家庭与不良情绪结合起来,不能养成正确的看待事物的观念。

2.校园因素

农村环境中,并不是所有原生家庭的学生也具有完善的人格。部分学生可能就会因为父母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从而令其自身也成为了缩小版的父母。例如当某些家庭对单亲家庭存在偏见时,这些学生往往也会在校园环境中对单亲家庭的学生造成恶意伤害。同时也有部分教师在对待单亲家庭学生时,并没有带着和蔼的心态。反而对这些学生事出有因对待情绪表示不耐烦和不想应对。这样一来,当学生能够在校园环境中感知到他人的恶意时,他们便无法正常参与学习,进而衍生出逃学和旷课等行为。

三、简述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应策略

1.创建追踪系统

农村背景条件下,虽然校方不能使用计算机对学生信息进行记录,但校方却可以使用档案记录的形式,专门为这些学生开通监督档案。档案由校方进行管理,当学生升学或进入新的班级后,学生档案将直接进入新班主任的管理范围中,由班主任进行单独监督和指导,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的心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现存的心理问题。而校方则需要在固定周期内按照档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当发现学生心理状况良好时,应加以及时记录,反之亦然。

2.以课堂活动为主

对于一些因家庭因素而变得内向、自卑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设专门的课堂活动,邀请学生以游戏的形式加入到课堂活动范围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点,争取帮助学生重新建立自信心。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往思路,原生家庭的学生不能够嘲讽或讽刺单亲家庭的学生,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是相同的,所有恶意的攻击行为都应该加以抵制。

3.教师需要真诚对待学生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务必要真诚和友善的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不能够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要让其明确教师永远是他们的情感宣泄口。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情感应对渠道,这样一来才能避免啊学生因交流不足而产生心理问题。

结语

综上,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始终都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教师要全面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分析,连手家庭和社会共同改变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张向霞.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学周刊,2016(22):235-236.

[2]谭经芬.浅谈农村初中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0).

[3]王红如.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文信息,2016(9).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农村初中应对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