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京剧伴奏中锣鼓的运用

2018-01-18李荣斌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6期
关键词:锣鼓上场出场

李荣斌

京剧表演的特点在于它的节奏性强。有了锣鼓伴奏的配合,其节奏性便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表演者的情绪和舞台气氛得到夸张和渲染。所以锣鼓在京剧的伴奏中很重要。论起京剧伴奏中锣鼓的运用,我们先要从戏开场时最先听到的缓锣和撤锣以及打上说起。

缓锣之“缓”不是缓慢之意,而是一种情势的调动和发起,通过锣鼓的演奏把舞台的情绪、气氛由静而动、由缓转疾、快而有效地调动和营造起来,以顺利地进入和展开剧情。一出戏最开始的缓锣也应该是体现该戏风格的一个标志。缓锣之名其实是对一类锣鼓的泛指,并不是一个锣鼓点的固定名称,常见用作缓锣的锣鼓点有大锣原场和冲头。因锣鼓打法的传统规范,两者用法的区别在于:如遇戏一开始就是曲牌打上,则缓锣必须要用冲头,因为圆场锣鼓不能直接开领曲牌。如《审头刺汤》一剧,戏一开始就是起大开门曲牌“发点”,陆炳升堂;《龙凤呈祥》头一场上来也是唢呐牌子“打上”,刘备等临岸登舟。类似情形之下,缓锣都要打冲头。除了上述大锣原场和冲头两种常见的缓锣之外,有很多武戏,因从戏的一开始情绪便比较激越,为了体现武戏的风格,其缓锣就直接以急急风锣鼓来完成。它一般是以慢起上天梯开始,逐渐把力度催起来,经“长调门”后收住。当然,缓锣也并不都是由缓转疾、由平淡转激昂,它应该是结合剧情发展的具体需要来处理节奏的变化。如果上一场的表演情绪是激越的,下一场的气氛则是低沉或平稳的,则缓锣的节奏、力度就应该是由疾变缓,由强变弱,由快变慢,以锣鼓的演奏来做一个场次或段落之间的音乐过渡和连接。

关于撤锣。撤锣之“撤”有多种含义,其主要的意义是“大锣”撤“小锣”,也就是把原本演奏的大锣锣鼓通过撤锣过渡到小锣锣鼓,如上一场是大锣圆场“打下”,下一场是小锣圆场“打上”,中间就必需要经过撤锣来转换。再有就是节拍上的“双拍子”转为“单拍子”,如由冲头转撤锣,便是沿着冲头的节奏开出撤锣,转过来以后,锣鼓的节拍即变慢了一倍,由雙拍子变为了单拍子,这主要以大锣位来体现。还有就是节奏上由较快节奏转换为较慢节奏,逐渐地从节奏和情绪上“撤缓”下来。撤锣的打法除一般方式之外,还有武戏当中常见的打法,快捷、紧凑的快撤锣。撤锣与缓锣不同在于它本身有自己的固定形式,自身就是个锣鼓点。就撤锣的意义而言,撤锣这个锣鼓也不是全能的,如在传统戏中,遇上一场以大锣抽头“唱下”接下一场以小锣抽头“唱上”中间即以抽头锣鼓相连接并转换(通称为过渡),完成了过渡的任务,便无需再打撤锣了。例如《文昭关》伍子胥唱二黄摇板“但愿过得昭关险,吴国借兵报仇冤”以后,大锣抽头送下,接下一场皇甫讷小锣抽头上再唱二黄摇板,大、小锣抽头之间便“圆”着节奏天衣无缝地圆顺相接了。

关于打上。在京剧表演中,人物的上场方式很多,“打上”指的是在平和的情境中人物缓步上场,以圆场锣鼓来伴奏的这种出场。“打上”锣鼓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锣打上”,一种是“小锣打上”。两者主要是结合剧情来区别运用的。有时在同一出戏中,即使是同一人物在不同的情境里出场,也会有不同的“打上”方式。如全部《空城计》,在《失街亭》头一场诸葛亮升帐点将时,他的上场就是“大锣打上”,以沉厚、凝重的锣鼓音响来衬托人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气度。而到了后面《空城计》诸葛亮再度出场时就改为“小锣打上”了,他此时是独自踱步于后帐,舞台气氛平稳、安静,动作节奏有所不同,使用小锣音响更为贴切。“大锣打上”有多种打法。传统的锣鼓打法讲究章法,其往往从剧情和人物的性格、身份出发,因人而异地制定出一套专用的演奏方案。如文官上场的“大锣打上”,一般就是直接用大锣圆场,锣鼓伴奏。而《群英会》的周瑜、《艳阳楼》的高登等或为统帅,或为行武之人的属于武者的角色,在他们“大锣打上”时,便要在大锣圆场前面加打一个与表演动作似无关联的四击头,好像就是对人物身份的一个特殊说明。其实,这个四击头原本也是伴着身段来的,因为在早先,这些人物就是在四击头锣鼓中出场亮相的,后来因使用了回头的打法,所以,就都改成了在回头里出场,而这个本是有的放矢的打身段的四击头,就由“实用”而变为“虚用”了。

所谓“小锣打上”是小锣圆场接小锣归位的锣鼓,为人物的出场动作伴奏的。起小锣圆场之前,前面可以挂打小锣冒子头,但传统打法对此有严格的规定,即非达官显贵而不能用。如《四郎探母》的杨延辉、《三堂会审》的王金龙这样官居显赫的人物才可打,而像《捉放曹》的吕伯奢、《文昭关》的东皋公等平民角色便不适用。青衣和老旦上场所用的锣鼓。其打法特别,与旦角的步态节奏协调,凸现了“轻移莲步如风摆柳”的神态。旦上场同样有一个前面挂不挂冒子头的问题,其与上面讲的“小锣打上”的用意是一样的。从封建社会的尊卑理念来说,有一定身份的人物在旦上场前就要加打冒子头,但在传统戏中也讲究区别对待。如《穆桂英挂帅》的穆桂英、《三击掌》的王宝钏,还有《宇宙锋》的赵艳容,这些女性人物虽都身份显赫,且是剧中的“女一号”角色,按理是够挂冒子头的,但由于她们在剧中出场时是被比自己更高辈分的人“唤”上来的,所以也就没有了享用冒子头的资格。还有小锣圆场,主要用于老生、小生、花脸等角色。花旦和小花脸的出场与此不同,根据他们的动作特点,打法也采取了简捷的方式,即用小锣五击头来伴奏。而某些身份较高的“大丑活儿”,如《群英会》的蒋干、《审头刺汤》的汤勤,因他们出场动作的节奏较稳当,打小锣五击头就显得不合适,而要打小锣归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演艺集团京剧院)

猜你喜欢

锣鼓上场出场
光影视界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除夕赴年夜饭
薅草锣鼓,田间楚音
上场之前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戏太少
瞒天过海
奇怪的女顾客
聪明的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