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村上春树文学看对都市青年的救赎意识

2018-01-18王汝汀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6期
关键词:自我救赎村上春树困境

王汝汀

摘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一部可以多元化解读的青春小说。实际上,这也是一部描写在后现代社会中都市青年的心灵阴翳与自我寻找的救赎小说。它被称为村上春树的突破之作,是最不一样的村上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村上春树返璞归真的“转型之作”,能让读者感受到与以往青春小说不一样的人文关怀。文章将从主人公多崎作遇到的后现代社会现实困境入手,解读作者为使主人公摆脱困境而设计的文学设定的意义,进而理解作品中渗透的新救赎意识,从而探讨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村上春树;救赎意识;都市青年;困境;自我救赎

毋庸置疑村上春树在日本现当代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1979年凭借《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奖登上日本文坛以来,村上春树的作品就一直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甚至出现了“村上热”。他的作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一部描写生活在后现代社会中的都市青年们自我丧失与救赎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依然弥漫着浓浓的村上式孤独,但是这次村上更加注重人的自我内心感受和体验。他所描写的这种伤痛普遍却又深刻,针对伤痛作家呈现出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救赎意识,村上这次选择了积极主动的面对。通过勇敢的触碰伤痛来实现自我救赎的积极处事态度,可以明显感受到作品与村上以往青春小说不一样的人文关怀。

一、多崎作的困境与自我救赎

(一)人际关系困境

多崎作并不是一个善于社交的人,能言善辩、花言巧语都不是他的风格。他话很少,腼腆容易脸红,跟初次见面的人在一起都会坐立不安。多崎作的性格似乎就注定了他在人际关系上会身陷困境的命运。然而,真正让多崎作陷入困境的,是他被关系亲密的四人小团体抛弃,和谐有序的共同体秩序被打破这件突发事件。随着五人组关系的破裂,被抛弃的多崎作也变得一蹶不振,对交友更加充满了阴影和恐惧。 直到十六年后,多崎作再次与沙罗谈起这件令他痛苦不堪的往事,依然可以从他的话语中感到他的绝望、无助、委屈。这种被最珍惜、最亲密的人所抛弃的伤痛对不善社交的多崎作来说是致命的,也是一生都无法释怀的心结。

此外,结合多崎作的成长背景来看,他是一个生活在中产富裕家庭中的孩子,在被小团体抛弃之前的人生中,多崎作没有想要而得不到的东西,也没有遭遇过重大的挫折,一切都是顺风顺水的人生,所以面对小团体突如其来的抛弃和驱逐,他猝不及防、束手无策,只能一味的任凭自己疼痛,采用消极的态度避而不谈,因为他认为无论真相如何对他来说都不可能会是自己的救赎。事实上,多崎作的人际关系困境也是生活在后现代社会中都市青年们的困境缩影,村上春树在设定困境的同时,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引导都市青年们摆脱困境的救赎意识,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心灵困境

“孤独”、“空虚”与“丧失”一向是村上春树文学中重要的主题,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中,多崎作的心灵困境也主要体现在孤独和自我意识丧失这两个方面。

作品中,多崎作的孤独主要来源于被亲密无间、和谐有序的五人小团体驱逐。在被友情抛弃后的半年时间里,多崎作每天几乎只想着死这一件事。他陷入了孤独的泥沼,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紧紧纠缠着他,这种绝望与孤独把他逼的无法呼吸,逼向死亡的境地,直至咫尺之间。在孤独与绝望中挣扎的多崎作“就像被巨鲸吞入腹中幸存下来的《圣经》人物,作掉落进死亡的胃囊,在黑暗淤滞的空洞里送走一个个没有日期的日日夜夜。”①背井离乡,没有亲人陪伴,被挚友们拋弃,多崎作感到唯有死才能将自己从这种孤独中抽离,这种对死亡的强烈憧憬也从侧面流露出多崎作的孤独与无助。

除了孤独,丧失自我也是多崎作主要的心灵困境表现。在此作品中,个体的丧失主要体现为人物个性的削弱和自我意识的丧失。首先,多崎作在五人组中是个性最不鲜明的存在,他自觉自己是色彩稀薄的人,否定自己的价值,没有可以夸耀的特长。村上春树通过削弱多崎作这一人物个性特点,使其丧失了作为个体在五人组中的存在感,从侧面加速了多崎作的自我意识丧失。其次,多崎作被亲密无间的共同体驱逐排斥,这种突然的驱逐对多崎作的心灵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不可磨灭的伤痛使多崎作在虚无的深渊中挣扎,意识与肉体已经彻底分离,此时的他完全丧失了自我意识。

村上春树对多崎作自我丧失状态细致入微的刻画,也可以视为是作者对后现代社会中自我意识缺失的都市青年们混沌生活状态的直接映射。在心理学上,人类之所以能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也正因为人具有自我意识,我们才能够进行自我选择。村上通过多崎作的自我丧失,让读者重新思考现代人的个体丧失问题,引起大众特别是年轻人对自我意识的关注和重视。

(三)多崎作的自我救赎

在多崎作的自我救赎过程中,木元沙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遇到沙罗以前,多崎作从未向任何人吐露过被友情抛弃的伤痛,也不敢面对这种伤痛。事实上,他内心底还是期待能有一个人出现,将自己从这种病态的状态中解救出来,然而这个人就是木元沙罗。

沙罗知道了困扰多崎作多年的心理创伤后,多次鼓励作要以积极的态度勇敢直面过去,直面自己的伤痛,主动地去找寻真相。这也是能够让多崎作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唯一方式。最终,多崎作在沙罗的指引下迈上了自我救赎的旅程,克服了自身性格的弱点,不再自觉是平庸的存在,他变得充满自信和勇气。

村上春树借用沙罗之口和多崎作的青春巡礼,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在后现代社会中深陷困境的都市青年们的新救赎意识,即:用积极的态度主动地直面伤痛,心怀希望勇往直前,就可以摆脱困境,实现自我救赎。这种积极的主动式介入态度也是村上春树首次在小说中明确流露,在这以前,大江健三郎还曾批判村上春树作品中缺少主动地意识。村上春树借用这场迟到了16年的巡礼,向青年们倡导主动直面人生困境和创伤的积极救赎观念,以试图治愈在后现代社会困境中挣扎的“多崎作”们。

二、独具疗愈色彩的创作方法

(一)人物色彩设定

村上春树巧妙地将小说中登场人物名字按是否含有颜色分为了两类。事实上,登场人物名字里带有的颜色,正好可以视为对应人物的性格隐喻。例如:赤松庆是红色的代表。他的性格正如热烈的红,身材虽矮小却头脑聪敏机灵,争强好胜,追逐名利,过于性急。青海悦夫像蔚蓝的天空一样,性格开朗,充满阳光,带给人希望,人见人爱。白根柚木颇具艺术才华,单纯内敛,气质阴冷。事实上,相比其他颜色,白色是最容易被染成任何一种颜色的,这点和白单纯的外表正好相反,白根的内心有旁人不可触及的阴郁,这也暗示了白的悲剧命运。黑野惠理经常说尖酸挖苦的话,却有一种开朗的幽默感。她就像黑色的大地那样沉着而富有包容力。灰田文绍代表的是灰色。灰色是一种介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中间色,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灰田可以视为连接黑野与白根的纽带,将潜藏在多崎作内心深处对女性的欲望幻想清晰地展现出来。

同以上拥有斑斓色彩的人物相比,与其说多崎作没有色彩不如说他具有透明的颜色。这种透明正如水般清透,虽然自身没有颜色,但它可以折射各种绚丽的色彩。当然,这种透明的背景色一旦失去,其余色彩的魅力也将荡然无存。因此,也可以认为多崎作在五人组中作为一个特别个体存在是他的颜色所决定的,是他的命运使然。

村上春树将登场人物个性与命运同人物颜色巧妙地链接,这种特别的色彩隐喻方式对读者的心灵治愈和救赎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后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同多崎作一样身陷困境中挣扎而没有色彩的都市青年,也许村上正是想通过色彩隐喻这种独特的文学设定方式,唤起迷茫的都市青年们对自我价值的重视,从而实现村上文学人文关怀的表达。

(二)相隔16年的象征

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中,村上春树采用了诸多象征性手法,使得作品更加富有现实意义。其中“间隔16年的巡礼”这一时间设定可以说最为意味深长。联系作品的创作背景来看,这16年的间隔似乎不是作者简单的臆想,而是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16年。

很多人都还记得1995年在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和地铁沙林事件,然而2011年3月日本又遭受了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重创,这两场给日本社会和民众带来伤痛的灾难之间刚好间隔16年。并且,在1995年发生地铁沙林事件之后,村上春树便开始将关注点聚焦于社会现实问题,并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对日本社会现实的看法。16年后的2011年又发生了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泄漏事件,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也正是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文坛上最先出现的震灾文学之一。从这点来看,间隔16年后的“巡礼”并不仅仅是多崎作实现自我救赎的旅程,也是作家为帮助经历过两次灾难、身心受创的日本国民们从震灾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所做的精神救赎。因此,作品中描绘的伤痛不仅是多崎作的伤痛,也是全体经历了灾难的人们心中的共同创伤。16年后,多崎作选择主动地直面心灵创伤,勇敢的从自我丧失中迈出了回归的步伐,这也可以视为村上春树为救赎和治愈经历过灾难、心灵饱受创伤和痛苦的青年人们所做出的心理暗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蕴含哲理的言语

读完《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也许留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小说中村上春树富含哲理性的话语。例如:“心与心之间不是只能通过和谐结合在一起,通过伤痛反而能更深地交融。疼痛与疼痛,脆弱与脆弱,让彼此的心相连。每一份宁静之中,总隐没着悲痛的呼号;每一份宽恕背后,总有鲜血洒落大地;每一次接纳,也总要经历沉痛的失去。这才是真正的和谐深处存在的东西。”②这是小说中村上春树最打动人心的一句格言,通过如此饱含哲理的言语,让读者体会到了作家对于真正的和谐的理解,抚慰了那些在后现代社会中因为和谐被打破而受到创伤的心灵,凸显了村上文学的救赎治愈效果。

三、结语

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村上春树通过多崎作的巡礼和自我救赎,向读者传达了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要持有直面伤痛的勇气和自信这一主动地积极救赎意识。并且,为了提升作品的疗愈效果,村上春树巧妙地运用了人物色彩设定、象征手法和富有哲理性的言语等创作方式,使积极的救赎意识深入人心,唤起了生活在后现代社会中都市青年读者的共鸣,同时也提升了村上文学的魅力。此外,作品中呈现出的积极救赎意识,抚慰了后现代社会中挣扎于困境的青年们受伤的心灵,对经受震灾失去家园的人们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鼓励和暗示,凸显了村上春树人文关怀的升华,使村上文学富有了新的文学价值,具有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P2 村上春树 著 施小炜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13年

②《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P235 村上春树 著 施小炜 译 南海出版公司 2013年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施小炜译.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M].南海出版公司,2013.

[3]于桂玲.《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的隐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38:(03).

[2]李星.两个巡礼之旅——以村上春树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为中心[D].西北大学,2014.

[4]庄幼红.探析村上春树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孤独”情节——以《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

[5]林少華.村上春树的文体之美——读《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J].艺术评论,2014(06).

[6]林少华.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魅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02).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

猜你喜欢

自我救赎村上春树困境
长大的瞬间
村上春树和他的阳子
跟踪导练(一)
村上春树:相信爱情, 这是一种勇气
“摸金”中的自我救赎
寻爱之路,自我救赎
电影镜头中寂然独立的女性身影探究
论《追风筝的人》主人公的自我救赎
村上春树和他的猫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