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谦益《投笔集》用典的叙事意义研究

2018-01-18乌日根托亚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36期
关键词:钱谦益典故

乌日根托亚

摘要:《投笔集》是钱谦益晚年纪录秘密从事反清活动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集。集中通过大量典故的巧妙穿插进行叙事,具体表现为以汉代典故贯串反清复明运动,通过众多人物摹写细致地表现随战势变化而起伏的心境及耿耿忠心,使诗歌叙事饱含深厚的历史内蕴,同时造就一种深沉悲凉的叙述语调。也正是这种深沉的禾黍之悲与故国之思,使得《投笔集》成为钱谦益作品中最真挚感人的著作。

关键词:钱谦益; 投笔集; 典故; 反清复明; 叙事意义

《投笔集》是钱谦益晚年纪录自身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集,创作起于明永历十三年,止于清康熙二年,共计108首,是其最重要的一部诗集,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陈寅恪先生曾在《柳如是别传》中称钱谦益为“明清之诗史,较杜陵尤胜一筹”。①钱仲联先生在《清诗三百首》前言云:“钱谦益《投笔集》次杜甫《秋兴》韵诗十三叠之多,反映南明抗清和他个人参与其事的过程,诗史巨制,为七律韵事从未有过,以后也未有过。”②全诗以大量典故的巧妙穿插使用进行叙事,考察其用典与叙事艺术的关系问题有助于《投笔集》艺术风格的深度挖掘。本文参考有关史料记载和近人研究成果,以程相占先生提出的理论为根据,论述历史典故如何影响《投笔集》的艺术构思与表达,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一、借汉史喻反清

典故是一种表达技巧,也是一种创作构思机制。刘勰将“事类”定义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将“事类”与比兴联系起来,将“事类”纳入艺术构思的领域。《投笔集》中绝大多数典故出自《汉书》、《后汉书》、《史记》、《晋书》、《新唐书》等史传类典籍,其中以汉史的典故为最。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顶峰时代汉代与匈奴长达数百年的战与和,是一场中原正统和边疆蛮夷之战。明末清军入关夺取政权,仍是一场中原与蛮夷的对抗。相类的史实以及汉最终的胜利使得钱谦益选取汉史典故为径创作《投笔集》,巧妙的穿插反清运动的发展,深化了其诗歌的内蕴。

首篇《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作于己亥七月初一日。此年六月,趁清军主力进兵云贵围剿永历帝,东南空虚之机,郑成功、张煌言率水师大举进攻江南,发起北征之役。进攻之初异常顺利,沿途大败清军,数日内连克瓜州、镇江,矛头直指南京。③钱谦益闻听起兴赋诗。首句“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④点出了咏颂的对象。《汉书·宣帝纪》:“及应募佽飞射士羽林孤儿。”应劲曰:“天有羽林大将军之星,林喻若林木之盛。羽,羽翼,鸳鸟之意,故名武官焉。”⑤作者以汉“羽林孤儿”代郑成功之水师,突出其勇猛如虎,又暗含天星下凡必胜之意,充分体现此篇诗歌是为即将鼎定南京,光复大明的义军高唱的凯歌。同时以“楼船荡日”形容军士所向无敌、锐不可挡,对战争胜利充满了信心。之后又以汉高帝喻明军为正义之师,以“沟镇揭肉”,“竿挂胡头”宣泄对八旗贵族的蔑视和痛恨,体现出着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家国仇恨。

《后秋兴之二》作于刚得知郑成功战败消息之后,钱谦益在擔忧和焦急之余又给予了鼓励与建议——“应以缕丸临峻坂,肯将传舍抵孱颜”。《汉书蒯通传》:“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坂上走丸。”⑥师古曰:“言乘势便易。”这里化用此典表明了作者的意图,即建议得到“铁翁”(镇江)后需乘胜追击,以图最终定鼎金陵。尽管有如此愿望,但战势变化莫测。《后秋兴之四》之四题下自注: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此诗记录了钱谦益与柳如是分别后赶往郑成功处,途中夜晚渡江于江舟中所感。诗中对无月的夜景描写为“黑云有垒”、“金水无波”。“金水无波”化用了《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的“月穆穆以金波”,暗示复明困难重重,战势难以预料。

自《后秋兴之七》始其诗主要为南明永历政权而作。第七、八、九三叠均作于庚子年(清顺治十七年),即郑成功北伐南京失败之后一年,诗中多为遥感、歌咏永历帝及抒发自已欲为国效力的衷慨。《后秋兴之七》之二云:“轩辕丘畔矢欹斜,望尽群山隐翠华。却喜九隆归日御,谁从三保访星槎。愿同筰马扶车辇,欲傍旄牛听鼓笳。清酒一钟拼倒醉,恰如衙探杏园花。”诗中“九隆”典,出自《后汉书·西南夷传》,指龙的九子中因被龙舐被公推为王者。喻永历帝朱由榔,为明神宗之孙,桂王朱常赢的第四子,表现出对永历帝日后称王的盼望。另外第七首中的“如日自应归出日”出自《汉史·西南夷传》:“远夷慕德歌诗曰:‘蛮夷所处,日之入部,慕义向化,归日出主。”⑦。此处以蛮夷向汉的归顺预示天命正统所归,复明的希望更加明朗。第八首则用出自《后汉书》的“九阳浴日”之典讴歌永历政权的中流砥柱李定国昔日两蹶名王的辉煌战绩。永历六年(顺治九年),李定国军于七月和十一月先后在桂林和衡州打败清定南王孔有德军和敬谨亲王尼堪部,孔有德自焚死,尼堪也在混战中毙命且首级被割,大大的打击了清军的气焰。但西南边陲毕竟势穷地整,且与中原相隔万里之遥,复国谈何容易,故钱谦益在《后秋兴之八》中流露出对时局无限的惆怅与忧心。其中“一丸函谷掩柴关”句反用了“一丸函谷”语,此典出自《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处悲叹明室曾有“一丸函谷”的勇猛大将,如今却落得“掩柴关”——驻扎边陲的结果。

《后秋兴之十》作于辛丑二月初四日。此前正月,清顺治帝驾崩,幼帝康熙即位。诚如张煌言所说:“今虏酋短折,孤雏新立,所云主幼国疑者,此其时也”。⑧钱谦益兴奋不已,复国中兴的志气再次高涨。第三首中用“蓬星”语典,“蓬星远”预指乱势将要远去,复国至此有望。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无情的击碎了他的美梦,郑成功转而经营台湾,致使中原复明的信心丧失殆尽。至此反清复明的运动彻底失败,空留下这些“白茅青社旧孙枝”的遗老孤臣。

钱谦益以汉代典故为径巧妙隐晦地叙述了反清运动的发展过程,并从侧面反映出自己对整个运动的参加,使全诗叙事蕴含深厚的历史感。

二、以典故喻真情

《投笔集》在以典映史的同时也以典故抒发了作者在复明运动中颠沛坎坷的心境以及至死忠心的真挚情感。例如《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之五末句“枕戈席蒿孤臣事,敢拟逍遥供奉班。”,其中“席蒿”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后五年,昭王用应厚谋。纵反间卖赵,赵以其故,令马服子代廉颇将。奉大破赵于长平。遂围邯郸,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蒿请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于是应侯罪当收三侯。秦昭王恐伤应侯之意,乃下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而加赐相国应侯食物日益厚,以顺适其意。”钱谦益用此典自比应侯:应侯用反间计,钱谦益也策反马进宝等清军将领,为郑成功水师顺利进入南京城下做了前期准备工作;应侯因为郑安平降赵而请罪,钱谦益也想因为曾降清而请罪。这里体现了他想洗涮罪责的复杂心情。⑨

首叠中“孝子忠臣看异代”化用了杜甫的“周宣汉武今王是,孝子忠臣异代看。”此语典直白的宣示出自己的忠心。《投笔集》第二叠题下自注:八月初二日闻警而作。钱谦益对郑成功在南京战败后三天即主动放弃镇江、瓜州,全军退出了长江口失望至极。其第七首诗巧妙地将汉典穿插在这次军事变故中,表达作者的态度。

十载倾心一旅功,御枪原庙梦魂中。每思撒豆添营垒,更欲吹毛布雨风。

淮水气连天汉白,钟离云捧帝车红。南宫图颂丹铅在,辜负秋窗老秃翁。⑩

“原庙”:原,重也。言已有正庙,更重立之。(《汉书·礼乐志》),“原庙”已到“梦魂中”写出还中原以正统仿佛梦寐一般。“南宫图”,指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与南宫云台。(《后汉中兴二十八将论》)。!这个典用在此处蕴藉了反讽的涵义,赞叹功臣的南宫图建在,明朝重臣郑成功战败后却立即主动放弃镇江、瓜州,致使十年艰辛努力的结果成为梦幻。而下半句使用出自《汉书·灌夫传》“秃翁”,以年老而无官势的人指代自己。上半句所暗讽的郑成功形成对比,没有官职的老人,尚且身体力行,全力以赴的支持反清复明,而“南宫图”上的功臣,却轻易将国土易主。这三个典故源自汉代,后两者反映出的对比涵义,造成了“原庙梦魂中”的结果,形成了果在前、因在后的叙述方式,全诗通过典故将个人遭际打并入历史进行叙述,叙事中蕴含了苍凉扼腕的悲叹之感。

《后秋兴之三》题下自注: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别而作。此时郑成功战败,欲从长江撤退,而钱谦益准备亲自赶往郑成功军中商讨战事,离别柳如是时所作。诗中“‘灯花落笑子声迟”一句用了“灯花”之典。@灯花乃灯芯馀烬结成的花形,旧以为吉兆。用在此处不但点出夜深灯烬的时间,更暗喻了对未来时局的盼望。《后秋兴之四》记录的是钱谦益夜晚渡江时的所历所感。其中“荒鸡唤得谁人舞”句“荒鸡”出自《晋书·祖逖传》,指不按一定时间叫啼叫的鸡,古时以为不祥。此典与上个典故形成对比,表露了钱谦益对复明的希望,在夜乌啼罢、江风萧瑟之时,渐渐冷却下来,生发出无限的担忧。《后秋兴之七》之二中“愿同筰马扶车辇,欲傍旄牛听鼓笳”以“筰马”、“旄牛”之典表明自己一年迈老人仍愿为永历帝效犬马之力,其心可赞。

《后秋兴十二》题下自注:壬寅三月二十三日以后,大临无时,啜泣而作。原因在于:(十二月)戊申(初三日)缅酋执明桂王以献于王师。三月,丙戌(十三日)吴三桂以明桂王由榔还云南。#明室的彻底灭亡让钱谦益痛不欲生,其中“忍看末运三辰促,苦恨孤臣一死迟。”一句化用王称《东都事略范质传》中的“但欠世宗一死为可惜耳”,表露出自身悔恨交迸、忍辱补救,却未能成功的真挚深沉的感情。紧接着“惆怅杜鹃非越鸟,南枝无复旧君思。”$化用杜甫诗倾泻心中深沉的悲哀。第十三叠中“君臣鳌背仍同国,生死龙胡肯后时?”%化用了陶九成的《草莽私城》中方凤的《輓陆君实诗》:“作微方拥幼,势极尚扶颠。鳌背舟中国,龙胡水底天。鞏存周已晚,蜀尽汉无年。独有丹心皎,长依海日悬。”用此典仍在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与开篇的“孝子忠臣异代看”首尾呼应结构严整,感情充沛。而“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句对罗浮《咏月》诗“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哭桂花。”的化用達到了完美的境地。明柞既灭,钱谦益报国无望,痛失城池,受到举国唾弃,此后虽多有复明举动,但终不被世人认可理解,另加之年岁渐老,复明战役屡次战败,诗人复国无望,复名无望,《投笔集》蕴含着厚浓重的沉郁悲凉之气,钱谦益“不成悲泣不成歌”的悲戚,“孤愤填胸肯自磨”的愤慨和“世难相寻如鬼症,国恩未报是心魔”的悔恨尽在其中。

《投笔集》以典故喻真情,再现了钱谦益作为逆臣晚年的悔恨以及对反清运动的支持,对明室的忠心,同时全诗也因此散发出真挚的情感。

综上所诉,钱谦益虽然半生污点,但其晚年积极参与复明运动亦是不可忽略的人生轨迹。他在《投笔集》中通过汉代典故巧妙贯穿反清复明运动,通过众多人物典故细致地表现随战势变化而起伏的心境及耿耿忠心,使诗歌叙事蕴含深厚的历史内蕴,同时造就一种深沉悲凉的叙述语调,也正是这种深沉的禾黍之悲与故国之思,使得《投笔集》成为钱谦益作品中最真挚感人的著作。

注释:

①陈寅格:《柳如是别传》下册,页1193,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二联书店,2001年版。

②转引自孙之梅:《<投笔集>的结构艺术》,见《山东大学学报》1989年,第四期,第8页。

③转引自龚艳:《<投笔集>研究》,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④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杂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⑤转引自龚艳:《<投笔集>研究》,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⑥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4月。

⑦转引自龚艳:《<投笔集>研究》,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⑧转引自龚艳:《<投笔集>研究》,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⑨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第167页。

⑩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杂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转引自龚艳:《<投笔集>研究》,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转引自龚艳:《<投笔集>研究》,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转引自龚艳:《<投笔集>研究》,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杂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杂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杂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清)钱谦益著.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牧斋杂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程相占.中国古代叙事诗歌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丁功谊.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4]龚艳.《投笔集》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5]孙之梅.《投笔集》的结构艺术[J].山东大学学报,1989(4).

[6]裴世俊.《投笔集》初议[J].苏州大学学报,1988(1).

[7]赵应铎主编.汉语典故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8]赵炎秋主编.文学批评实践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

[9]严迪昌.清诗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10]陈寅恪.柳如是别传[M].北京:三联书店,2001.

[11]王一川主编.文学批评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

猜你喜欢

钱谦益典故
钱谦益《红豆山庄杂录》的版本流传及其学术价值发覆
典故逸事龙文鞭影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浅析钱谦益与杜甫诗学的关系
浅析钱谦益的诗学主张
钱谦益的乡居书写及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钱谦益墓志铭初探
红颜薄命
闻鸡起舞
典故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