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的科学行者

2018-01-18

紫光阁 2018年1期
关键词:暗物质天文粒子

本刊记者

多少年来,我国的天文学家无时无刻不梦想着自行设计的天文观测仪器搭载卫星升空观测,无时无刻不梦想着带领团队走在国际天文观测的前列,无时无刻不梦想着我们的天文观测仪器遨游在那浩瀚的星空。“十年磨一剑”,2015年12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天文科学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终于遨游于太空之中。

党建科研相融合,率先创新促发展.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团队所在的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空间天文研究部现有党员35人,占职工数的65%。党员同志处处带头争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科学目标,实事求是地分析所遇到的各类难题,充分整合国内外研究所、高校最先进的科研力量,推进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成功升天;卫星各项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预期,关键技术指标达到或者超过世界最高水平。党支部因在卫星顺利发射过程中发挥重要思想引领和组织保证作用,获中科院南京分院先进党支部的荣誉称号。

支部实行双培机制,把党员培养成优秀职工,把优秀职工培养成党员。根据空间天文的工作特点,支部有针对性地策划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建立支部微信群,成立“流动学习室”;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如廖俊波、黄大年、南仁东;组织观看《周恩来党性之光》《将改革进行到底》等专题片;组织参加“我的信念,我的科研”演讲比赛、七一诗歌朗诵会、“我心中最美科学家”征文及“我在团队中的位置”等主题活动,使基层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党支部的凝聚力,形成多层次、多平台、多视角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支部书记同时也是台工会分工会主席,组织大家参加多个文体协会,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植入职工爱好之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励职工和党员自觉为科技创新发展做贡献。

党员先锋——捕捉暗物质的“尖兵”

常进,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研究部主任,党委委员……作为我国空间天文学术带头人之一,他每日往返于狭窄的实验室和办公室,听取团队成员提交的日报,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编程,把大家的数据再行核算、检查,每天重复,一遍又一遍。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影响着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

“悟空”卫星内部的载荷BGO量能器占据了整星重量的55%,不能满足发射要求。作为有效载荷结构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支部委员胡一鸣与同事放弃了期间所有的休息日,加班加点,经过不断的摸索、分析、试验,在经历了数十次测试实验后,将BGO量能器承载结构占比降低为13%,确保了整个卫星工程的顺利进行。他个人获得中国科协全国先进党员科技工作者称号。

黃永益、张岩等年轻党员冒着零下10摄氏度的严寒坚守在发射塔架上,郭建华和徐遵磊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反复讨论加电流程、编写故障预案和处理流程,并和载荷各分系统的同事逐条确认加电指令码。四年间24小时值班,国庆、中秋、春节……所有的假日都在实验室度过。就是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攻坚克难,众志成城,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无到有,从生疏到成熟,直至成功。

他们怀着对党的事业的热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学促做,诠释着无私奉献、刻苦攻关、勇于创新的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崇高精神,时刻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跨越以往,走入了我国空间天文卫星事业的新天地!

2017年,常进获得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表彰;“基于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科学研究创新团队”成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是2016年度获批准的67个团队中唯一的天文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团队;“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团队”获得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突出贡献团队表彰。endprint

猜你喜欢

暗物质天文粒子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桥式起重机模糊PID控制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什么是暗物质
一群“玩”天文的痴迷少年
扑朔迷离的暗物质
基于Matlab的α粒子的散射实验模拟
基于两粒子纠缠态隐形传送四粒子GHZ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