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商银行:精准发力 严控风险

2018-01-18刘瑞霞

紫光阁 2018年1期
关键词:资产金融

刘瑞霞

当前,金融风险呈现复杂性、隐蔽性、传染性、突发性等特点,面对新形势,我们精准施策,确保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强化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工行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将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把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以党委为核心,形成了“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在战略方向上与中央的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防止发生战略性风险;积极探索,完善前、中、后台相分离的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形成权、责、利明确的风险承担机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集团层面实现风险管理在战略、偏好、政策、标准、限额和IT系统的统一,有效贯彻和执行稳健经营的风险偏好。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和化解实质性风险。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经济结构调整的振荡会通过风险与成本的形式反映到银行领域,这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银行各类实质性风险的主要来源。要按照十九大的部署,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根本途徑,积极化解和控制住根源性、实质性的风险。一是优化业务布局,适应和促进国家产业升级,化解结构调整的不利影响。大力深化“三去一降一补”,积极支持《中国制造2025》实施,在资金投向上,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迈向更高水平,以服务小微企业为重点,做实做好普惠金融。二是加强投融资一体化服务,适应实体经济全方位需要,积极应对金融脱媒与市场多元化冲击。适应融资渠道与需求多样化发展趋势,将服务实体经济的着力点,从狭义的信贷投放,向广义的投融资一体化服务转变,通过跨条线、跨产品、跨机构的整合,构建起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融资与融智并举的综合服务构架。三是深化信贷体制改革,强化风险监控、化解与处置,积极应对经济降速的新常态。加快完善全流程、全覆盖、差异化的资产质量管控机制,大力推进“专家治贷”,强化风险事前监控,加强风险排查,做好潜在风险分层化解,完善清收处置方式,提高清收处置效益。

强化交叉性风险管理,防范风险跨领域传染。当前,各类表外业务、新型业务快速发展,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风险的复杂性、传染性明显加大。要严格落实国家关于整治金融乱象的一系列部署,重点管好表内和表外“两张资产负债表”,守住资产管理、同业、票据等跨市场业务的创新边界与合规底线。一是全面“体检”,做好“超级资产负债表”。建立交叉性风险基础数据平台,形成全视角、全口径的超级资产负债表,全面涵盖表内外、境内外,即远期、传统与创新的业务情况,完整反映各类实质性风险及其交叉影响。二是把好准入,防止“病从口入”。加强业务与机构的准入管理,规范资产管理、同业、票据业务的调查、审查、审批流程,强化限额及协议管理,加强全行统一管控。三是完善体系,适应资产管理新规要求。提升估值能力,降低杠杆率,控制集中度,优化期限结构,落实穿透管理;严格风险敞口的总额控制,把好交叉性风险防控的总闸门。四是明确定位,坚持“简单透明可控”。厘清底层基础资产和风险图谱,明确对资金来源、投向、交易结构的管理要求,杜绝多层嵌套与套娃式包装,不让风险穿上“隐身衣”。

打造智能化风控新模式,提高“精准打击”能力。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不断重塑市场与金融生态,也给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带来挑战。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将智能化手段应用于风险管理流程各环节,提高风控效率与管理水平。一是以客户为中心整合数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产品、业务、部门间数据隔断,引入互联网与移动运营商等外部数据,实现数据贯通,形成完整、动态、立体的客户画像。二是应用金融科技提高风险识别和计量能力。构建客户人脸和声纹等生物档案库,使用生物识别技术,替代传统人工审核和U盾、密码器等介质认证;加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提高风险识别和计量能力。三是建立智能化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以客户为中心,实现对“个人+法人、股权+债权、表内+表外、境内+境外、线上+线下”投融资业务底层数据的穿透,利用金融科技,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全方位前瞻性有效管控。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产金融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大数据资产化
支持“小金融”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