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宣传英译研究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英译茶文化茶叶

梁 颖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060)

一带一路沿线地域广阔,包括六十多个国家与成百上千个民族,具体有东亚一国、东南亚十一国、南亚七国、西亚二十国、中亚五国、中东欧十六国、东欧四国与北非一国,牵涉到五十三种官方语言,各国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与语言文化。要想在各国之间实现通力合作,推动不同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开展外宣翻译工作,尤其是利用茶文化这种中性且有共通体系的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密切联系各国人民,也只有各国人民心灵相通,才可以彻底实现一带一路大力提倡的政治互信和经济包容,贯彻落实公平发展、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战略精神。所以,归根结底外宣翻译是利用两种语言解构与重构两种文化,利用有效解读与精准理解,采取目的语逻辑思维模式,用目的语充分表达两种文化的深层次内涵,达到跨语言文化传播,进一步使更多的国家与民族对传统民族文化深刻了解。

1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对茶文化国家交流的意义

1.1 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国际营销策略

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包括我国东南亚沿海与中西部地区至东南亚、欧洲以及非洲,沿线涉及很多国家,同时还牵涉到了我国茶产品的主导对外贸易出口国,通过制定新型经济发展战略,对外贸易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初步构建的经济自贸区,为茶产品对外贸易创造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形成更加便捷的物流运输和仓储管理。广阔的国际贸易舞台向中国茶产品张开了怀抱。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我国茶产品的发展逐步转变为产业化、品质化方向,相应提高的茶产品质量为茶文化实现国际交流奠定了基础。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为茶产品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经济发展空间,有利于完成茶产品的国际营销。

1.2 有利于实现茶文化的国际交流体验

茶产品自身是一种生活消耗品,突出了优良的口感与品位,同时也是一种体验式产品。大部分国家友人不能深入了解茶产品及茶文化,而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可以帮助更多的国家民众对茶文化、茶产品充分了解,在国际空间上实现了茶行业的拓展。同时,国内兴起了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概念,在茶行业发展中成为新型的经济增长点。茶行业逐步形成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产品销售、茶道表演、传统茶文化开发等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可以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帮助旅游消费者获得大量的旅游体验,逐步演变为基于茶叶产地的一种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新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落实,可以加深国家市场了解与交流茶文化,不断拓展国际茶文化旅游行业,更多国家的民众基于兴趣的指引,来到中国、走进茶叶产地,对茶产品详细了解,体会茶文化推动国际间茶文化交流体验,进一步广泛传播具有中国特点的生活文化形态。

1.3 有利于实现茶文化的跨文化交流

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在政治形式与文化背景方面产生的巨大差异进一步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我国茶文化发展历程已经达到几千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精髓高度融合,有效继承与发展了现在社会文化,而中亚、西亚和欧洲、非洲的国家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可以促使以宣传茶文化的沙龙、学术研讨、会展经济交流等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合理开展,帮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与此同时我国也可以深入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实现跨越地区的文化交流。

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宣传英译现状

外宣英译,就是在对外宣传过程中使用英语翻译,主要是为了与其他国家与地区进行沟通和交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外宣英译研究工作逐步繁荣,为我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外宣翻译牵涉到民族形象、国家品格、人文内涵等因素,需要仔细对待,对原文的文化意蕴深刻研究,并且结合受众思想全面表达。外宣翻译直接影响了国家形象的明确和推广,对构建国际发展和谐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程度和效果,是密切联系国家政治战略贯彻落实的应用型翻译门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准确把握各国文化的中性文化即茶文化这一中心,各国凭借输出茶叶和传播茶文化开启通往中国茶文化的大门,是研究外宣英译的重点。但是,由于茶文化外宣英译尚未产生科学体系,有关茶企业与地方文化部门为了推广产品获得有关信息,不免产生翻译结果不连贯、翻译内容失准等问题。

2.1 英译不到位,产生错译或误译问题

茶文化翻译工作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大部分是总结随感经验,缺少系统、深入的思考,精细化加工处理操作非常缺乏,大部分内容缺乏精细化翻译,中式英语、生搬硬套等问题层出不穷,势必严重影响中外文化交流。比如,作为我国十大名茶的龙井茶,拥有芬芳气味,提神醒脑,舒心健脾,深得国内人民的喜爱,可是,一部分译者将龙井茶生硬翻译为“Dragon Well Tea”,即有龙之井生长茶叶,殊不知在国外很多文化中龙并没有吉祥、威严和尊贵的意思,却是象征着贪婪、邪恶与黑暗,这样的翻译导致大量外国消费者对有关商品的印象大打折扣,无法对有关文化背景形成浓厚兴趣,直接影响了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实际上,该茶叶品种的产地为龙井,基于英语中翻译地名的方式,译者可以选择音译的方法,将其翻译为“Long jing Tea”,同时在全国翻译领域积极推广这一翻译方法,使其成为国外龙井茶唯一的名称,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国外消费者自然有效联系沁人心脾的香醇绿茶,自主寻找有关的文化历史信息。又如,我国存在功夫茶与工夫茶的区分,其中前者是指茶艺的造诣以及茶人的素质,突出了技艺与时间,主要是表达好茶必将需要一定的时间酝酿,而后者一般是指良好品质、口感最佳的红茶,与茶品有关。可是大部分译者将二者混淆,统一翻译为“Kongfu Tea”引入上下文,不免令读者形成误解。处理这样的情况时,功夫茶依然采取这一翻译方法,而工夫茶则可以与英语相关词条“Congou Tea”相对应。一目了然,再如,我国拥有众多茶叶种类,由于汉字具备丰富内涵与意象性,大部分茶叶的命名选择其他物种名字,比如水仙、针叶等,人们一看便了解其中含义。但是英语并不是这样,英语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语言,不具备较高的联想度,若直接根据茶名翻译而不进行其他注释,容易对本意进行歪曲,使读者混淆原意。所以,在对这类茶名翻译时,应当将Tea加在后面,从而说明商品属性,防止出现误解。

2.2 缺少统一的翻译术语,一茶多译现象屡禁不止

我国一般都是通过茶企与地方文化部门共同完成茶文化外宣英译工作,从而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提升地方茶文化的知名度,其中缺少一个共同组织统一安排这些工作,非常容易出现一词多译问题。比如,国际市场上出现了十多种铁观音的译名,包括Tie Guanyin、Tie Kuanyin、Iron Buckha等,这样导致很多不了解中国茶叶和中国文化的外国消费者形成错误理解,误以为这是不同的十几种茶叶,但是仔细分析发现其形状、味道、口感等没有明显差异,可能会认为这些商品拥有严重抄袭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再如,洞庭碧螺春这一茶名十分复杂,包括多个意象,其中洞庭是指苏州的洞庭山,是茶叶的产地,碧是指茶叶的颜色,碧绿清脆、色泽鲜艳,螺是指茶叶螺旋式卷曲外形,春是采摘茶叶的时间,简单的五个字包括了有关茶叶的各种特点,翻译起来也十分困难,进一步引发一词多译的问题,比如Dongting Biluochun、Dongting Green Tea等,自然产生很多问题。所以,目前的茶文化外宣英译工作需要具备专业队伍与机构科学引导,形成一个丰富的茶文化资料库。

2.3 翻译人才缺乏,译介水平需要提升

我国每一年都有很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迈出校园,进入社会,但是却有极少数人可以担任茶文化外宣翻译工作。外宣翻译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一带一路牵涉到了不同国家、民族和语言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信息,译者必须结合各国的文化历史尤其是茶文化的内容,熟练把握英语的思维模式与表达习惯,通过地道的语言表述中国的文明哲思。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英语对策

3.1 统一规范茶外语译名标准

茶叶译名是对茶叶产品积极宣传与推广、吸引消费者注意及其购买茶叶的主要因素。因此,茶叶商标译名不但要特殊显著,还要充分彰显茶文化内涵,促进茶叶市场销售,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使消费者更加愿意消费购买茶叶。所以,必须统一规范中国的茶叶译名,通过茶叶译名充分表现茶叶的特点。同时,茶叶企业应当将茶叶的分类名称标注在茶叶译名之下,帮助消费者更加全面的了解茶叶的种类和属性,进一步买到他们所需的茶产品。

我们培养的翻译人才不但需要对汉语和英语的造句结构、语法逻辑与思维方式间的差异全面了解,还要充分掌握一带一路在各国文化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化,实现知己知彼,融会贯通,不仅对原文的表面与深层次内容充分理解,还要采取英语受众喜欢的方式充分表达,一定程度提升了茶文化外宣英译的水平。外宣英译人员凭借认真负责的态度,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在建立国家形象与民族品格方面确定茶文化的功能,不仅提升了本身的理解水平、逻辑能力,且产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获得简洁明快、精巧细致的译文内容。同时,翻译队伍应当密切配合,共同建立一个茶文化外宣英译资料库,将全部茶名讯息、茶诗词、茶历史材料纳入其中,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3.2 提升外贸平台及茶叶包装外宣翻译质量

我国茶叶出口的外贸平台及茶叶外包装外宣翻译方面必须突出茶文化内涵,把各种茶叶的功能与特点科学实行翻译外宣。在茶产业包装说明上仔细解释产品的功能、养生法则和用法,进一步吸引大量顾客进行消费购买茶叶,提升外贸产业的销售量,也可以更好的向世界宣传茶文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中,大部分都是以物质产品为基础输出文化,茶文化也是如此。一定程度上茶文化通过茶叶、茶具等对外贸易进行传播,茶企将有关的茶文化因素如诗词歌赋等翻译成英语标注在包装或者茶具上,建立一种浓厚的东方文化气氛,吸引国外消费者关注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形态。诚然,除了外宣能力自身,企业的品牌也是关键所在,是市场产品之间有效区别的主要标识,属于一种活动的宣传页,我们必须积极塑造茶文化民族品牌,聚集扶持专项品牌资金对民族产品外宣工作不断完善,企业本身则需要对商品质量严格把握。

3.3 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常见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与意译,其中直译又包含音译这一特殊形式。通常来讲,直译一般翻译实用性文本,而意译则翻译文学性文本。茶文化的文化形态体现出独特性,其中不仅包括茶名、茶叶介绍等非常实用的内容,还有茶诗词和茶书画等艺术表达,诚然,实用性与文学性绝非对立,大部分文本有效融合了两种属性,决定了茶文化外宣英译工作必须灵活进行处理。

3.3.1 互文性翻译策略

中西方文化虽然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具体包括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生活习性、艺术审美等内容,在茶文化英译中应用互文性翻译策略,不但可以在语言范围内成功转换语言符号与表达形式,还在深刻的文化背景中转化文化与知识,有效补充了文化语言和语言知识。由于我国茶文化体现出显著的文化特性,在组织茶文化传播英译工作中,迫切需要转化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全面展现内涵式发展的翻译要素,帮助国外民众成功摆脱物质局限。

3.3.2 图式翻译策略

在茶文化对外传播英译工作中利用图式翻译策略,必须严格遵守图式翻译理论的主要原则,任何知识领域都体现出独具特色的知识构成,这是一个有效融合各种文化的综合体,同时还是一个体现出开放特点的体系,可以利用茶文化不断深入与发展,使其有效完善与修正,初步改进语言文化系统。在充分确保茶文化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科学补充知识结构,使其在翻译的过程中体会茶文化知识体系形成的特定文化标准,并且利用叠加的文化意识产生茶文化的整体感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但需要保证茶文化的基本特性,还要尊重受众语言表达的习惯,帮助受众充分理解茶文化翻译内容,并且在文化领域中完全根植,在跨国家地域中完成茶文化的发展。

4 结语

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对茶叶产业造成了极大挑战,其存在的语言与文化背景差异,直接增加了茶产品对外贸易工作开展的难度,但是基于长远战略角度考虑,也为茶产品文化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形成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发展前景。传播与弘扬茶文化不仅是茶叶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措施,也是对外沟通交流传统文化的主要媒介,茶文化对外传播英译工作不仅可以充分确保良好的交流,还可以利用英译工作将中国语言的表达形式与文化内涵转化为世界语言,不但转达了语言内容,还拓展了本身文化内涵,充分保证茶文化英译工作的拓展,从而在世界经济领域提升中国经济地位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世界影响力。

[1]陶慧.基于中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技巧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7(9):275-276.

[2]王碧.从中西茶文化差异探究茶叶翻译技巧与方法[J].福建茶叶,2016(5):64-65.

[3]朱依萍.跨境电商背景下英语对中国茶文化传播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6(6):50-51.

[4]李端阳.论“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中的茶文化英译策略[J].福建茶叶,2016(12):35-36.

猜你喜欢

英译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摘要英译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