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德中的儒家精神探析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饮茶儒家茶文化

何 涛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中国不仅仅是茶叶的故乡,同时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早在魏晋时期,茶文化便开始形成,并在唐宋时期达到成熟阶段。从历史上看,中国茶文化一直绵延发展,并没有随着战乱、政权更迭、民族融合等原因衰败甚至消亡,其中的奥妙何在?一个关键所在就是茶文化有极强的渗透性和包容性,其能够与其它领域的文化、思想融合碰撞,汲取优秀的内容来扩充和发展自己,让自己不断焕发新机。其中,茶德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其中蕴含的儒家精神,更蕴藏着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和对世界的深度思考,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1 中国茶德中“修齐治平”儒家精神的内涵

茶文化茶德思想蕴含着廉、乐、和、敬等价值取向,这与我国儒家精神中的“修齐治平”理念高度契合,事实上这两种精神理念也是同根同源,都源于儒家文化和我国传统思想。“修齐治平”思想是儒家精神中非常核心的方面,何谓“修齐治平”?其分别指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国古代饮茶者和广大的读书人,在茶文化及儒家精神的影响和熏陶之下,往往会将“修齐治平”视为自己的座右铭和人生的价值目标。

“修齐治平”这四方面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并且呈递进关系的。“修”指的是修身,强调人们要先锤炼好自己,做到修身养性,让自己拥有一定的能力和修养,为将来的做人做事打下坚实的基础。“齐”指的是齐家,这是对一个人提出的最低要求,就是要将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打理好,让老人幸福,子女健康成长,家庭和和睦睦。“治”指的是社会治理,强调人们要在自己的行业里和岗位上,为社会的安定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平”指的是平天下,是“治其国”,这是对一个人最高的要求,那就是要通过努力去治理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正好是儒家思想备受推崇的阶段。因为茶文化独特的物质特性以及思想价值,跟儒家精神中积极进取、务实质朴的“修齐治平”精神高度一致,所以在统治阶级和士大夫以及文人的推动下,儒家精神便与茶文化进行深入融合,将“修齐治平”深深烙刻在了茶文化的茶德思想当中。

1.1 茶德中的“修身”理念

何谓修身?无论是茶德还是儒家精神,关于修身的内涵基本一致,都是强调内外兼修。首先是注重一个人的外在精神气质、道德修养,让自己的言行举止都恰到好处,大方得体。其次是注重提高一个人的内在,如价值取向、人生理想、性情心态等等,涵养良好的内在美能够让一个人散发出持久的魅力。在这两方面,茶德思想与儒家精神有着极高的契合度。茶源自于青山绿水当中,远离人烟而亲近自然,因此其具有独特的特点,即清新幽雅、朴素淡然。另外,由于茶一开始是被人们当做草药来使用,因此茶还具有清热解毒、安神静心等功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我国的茶人在饮茶时,均试图利用茶事活动,来使自己的心灵更加安宁且通透,使自己的头脑活跃、思路清晰。一方面,会通过饮茶去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是否有不合体的地方,是否有做的不对的事情,然后分析原因,并加以改正,让自己的行为更加规范,更符合茶德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儒家礼仪文化的熏陶和渗透下,茶德的“修身”还呈现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面。其能够使人们更加包容豁达,以更加善良的心态去待人接物,为社会的稳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1.2 茶德中“齐家”的儒家精神

齐家不难理解,其指的是要善于管理好一个家庭,让内部成员之间能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朝着一个目标前进,并且家庭内部的关系要和和睦睦。茶德的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饮茶者的行为和价值上,更是渗透到了广大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并呈现于中国人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讲,茶几乎存在于每一个中国家庭里,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宴结束后,家庭主妇会泡上一壶热茶,全家成员会围坐在客厅里,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你一句我一言,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幸福的家庭氛围。在冲茶时,会先询问长辈喜欢饮何种茶叶,茶泡好后,会首先端给长辈饮用,这体现出儒家精神尊老敬老的价值内涵。

1.3 茶德思想中“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内涵

如果说修身齐家是对一个人基本的要求,那么治国平天下则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要求。治国平天下的茶德理念强调饮茶者要通过茶事活动,去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看得更远更深,不再仅仅把目光拘泥于自己和家庭中间,而是培育起更远大的雄心壮志,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视野联系起来,并通过个人的奋斗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定献出自己的力量。

2 中国茶德“天人合一”思想内涵探析

一提到“天人合一”,想必很多人会认为其源自于道家精神。但是这并不全对,天人合一理念固然是道家精神的重要内容,但是其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家精神中也有很好的阐释。道家的天人合一跟儒家精神的天人合一尽管大体相同,但是在内涵上还是有所区别。道家的天人合一,强调天即自然,是统领世间万物的规律所在,其有自己的运行标准和运转规律,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份子。因此,道家天人合一提倡人们要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放置于自然规律之中,不能违背大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大自然的原本面貌。同时还要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和智慧,领会到世间万物的本质真谛,让自己的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再反观儒家的天人合一理念,“天”指的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观念和为人处世的原则,强调人们要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放置于这个根本的道德观念之中,让自己不会做出过分的事情出来。茶德的天人合一理念归根结底,还是强调饮茶者应舍去内心一些嘈杂的想法和欲望,要善于学会把眼前的“浮云”、“迷雾”拨去,看清自己真正的所需所要,看清那些充满诱惑的事物的本质所在,从而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儒家所推崇的道德规范。

从历史上看,茶德中“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已经渗透并深刻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人文、民俗民风乃至政治体制等多个领域。茶生长在绿色的环境当中,其以风霜雨雪为伴,以日月星辰为邻,因此其具有天然质朴、清新幽雅等特点。茶德“天人合一”的理念,首先是体现于物质方面,对茶叶的种植、采摘和生产及饮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举例来讲,我国采茶者往往会十分重视茶叶的采摘时间,不同的茶叶有严格的采茶时间和气候条件要求。以我们熟知的“雨前茶”为例,其指的是清明节之后,谷雨之前所采摘的茶叶。这种茶叶为何要把时间严格限制在这个时节?因为清明之前茶叶虽然成熟,但是因为成熟时间较短,因此茶叶内部还较嫩,缺乏味道的沉淀,因此在口感上还有些单薄。而如果到谷雨之后再采摘的话,那么由于时间较长,茶叶内的味道就会有所流失,并且茶叶也会略显老去,无论是观感还是口感都欠佳。而恰恰是清明后、谷雨前者短短的一段时间里,茶叶正好处于成熟饱满的状态,再加上适当雨水的激发,其形状、颜色、味道都要优于其它时间段。

同时,“天人合一”理念还深刻体现于在茶事活动中的各项事物的选择和使用上。在实际中,很多人在冲泡绿茶时,一般来讲只会选择青花瓷质的茶壶、茶碗,因为绿茶冲泡出来后呈现出汤青叶绿的状态,这跟青花瓷的颜色、形状及其吻合,让人能够感觉到和谐愉悦,没有违和感。但是倘若是饮用普洱茶等红茶时,人们则会用紫砂壶、紫砂茶杯等茶具进行冲泡饮用,其原因无二,是因为红茶的颜色较为浓烈,并且味道浓郁,与紫砂类的茶具配合在一起,呈现出是相得益彰的和谐之美。

中国茶德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呈现于物质层面,更体现于精神领域。从一开始,中国的茶人及文人墨客就热衷于从饮茶当中汲取一种“尚中贵和”的精神。何谓“尚中贵和”?仔细来讲,尚中其实就是一种中庸的价值观念,其强调人们做人做事,不能过头,也不能缺“火候”,而是要恰如其分,不偏不过,要始终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在道路的中央。从现实看,这种思想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中国人请客吃饭,饭菜是一定要好看、好吃,不能寒酸而让人笑话,但是更不能过于奢侈,过于奢侈的话也会引起别人非议,让自己费力不讨好。恰如其分的饭菜,符合自己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符合对方的身份和双方之间的关系,则是最适中的,最符合尚中思想的。而“贵和”则是以和为贵,强调人们要以礼待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注重礼节,与人产生冲突后,也要学会以理服人,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不是去拱火去升级矛盾,如此就能达到儒家思想“中庸和谐”的目标。

3 茶德“厚生爱民”儒家精神的研究探析

我国古代文人尤其是士大夫基本都饮茶,也不乏对茶爱得痴迷的人。因此,儒家精神中的厚生爱民等为官思想便渗透到了茶文化之中,成为茶德的重要内涵之一。茶德强调人们尤其是主管一方的父母官,要通过饮茶去感悟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仅要做到爱民敬民,更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按照仁政、法治去施政。从我国儒家精神来看,其与茶德在这方面高度一致。比如说孔子所强调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或是孟子的名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均是这种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除此之外,茶德还强调所有民众都应当在内心中树立起为国为民的思想,做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首先要做好自己,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做违背社会伦理和法律的事情,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分内之事。要在自己的行业和岗位上尽心尽职,为社会发展做出一份贡献。其次还要求人们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之上,积极主动去为国为民做出更大的作为,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跟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融为一体。

4 茶德中的儒家精神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茶德的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入世”,这跟我国道家文化所推崇的“出世”理念在价值取向上是相反的。“入世”理念指的是人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要主动走出去,多跟人交往,多参与到社会事务当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茶德中的这种儒家精神,其实在我国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与茶有关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好的呈现。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唐代诗人卢仝所作。诗人卢仝本身就是一个茶人,喜欢喝茶并且也懂得如何欣赏和品味茶叶。与此同时卢仝也是一个关注民生的诗人,其非常痛恶那些仗着权势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并且对劳动人民的辛苦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这首诗就深刻表露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在诗的开始,写的是自己朋友相送给自己一盒好茶,是十分贵重和稀有的茶叶。而突然内容从赞美转向了此茶的制作工艺和制作过程,并夹杂着诗人自己对茶叶制作不易的感慨。然后诗风突然大变,诗人开始描述此茶是如何采摘和制作的,其过程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劳累,对劳动人民的心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期望官员们可以更加体谅茶农和天下老百姓,要更加爱民敬民。这深刻体现出茶德中儒家精神那种厚民爱民的思想价值。

宋代是我国诗词发展的另一个繁荣期,特别是宋词艺术达到了顶峰。其中很多著名词人在自己的诗词中,都融入了茶德中儒家精神的优秀理念。譬如说,我们所熟知的陆游,其在自己的一篇叫做《七月十日到故山削瓜渝茗》的茶词中,就注入了大量茶德理念,跟儒家精神高度一致。比如说这首词的前面用漂亮的词句对我国大好河山进行了如诗如画的描写,仿若让人置身于山水之间。诗词中能够感受到作者那种逸兴遄飞、豪情壮志的情怀。然而到了最后几句,则诗风为之一变,道出了自己想要为如此江山和人民贡献一份力量的渴望,抒发出作者忠君爱国、一心为民的理想抱负。

总体来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茶文化与儒家精神相互交融,为茶德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养分。而茶德中所蕴含的儒家精神,又反过来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思想源泉和强大的价值引导力。在当前我们强调要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挖掘和弘扬中国茶德中的儒家精神,对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发展大有裨益。

[1]蒋博.静闹皆宜——宋代文学与茶德的互渗[J].青春岁月,2012(18):53-53.

[2]王芳,黄毅彪.中国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J].三明学院学报,2016(1):50-54.

[3]余悦.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J].农业考古,2005(5):115-129.

[4]谌晓煜.论“中国茶德”的思想特色[J].农业考古,1999(2):15-17.

[5]陈力祥.浅谈唐诗茶诗中的儒释道旨趣[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71-74.

猜你喜欢

饮茶儒家茶文化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臣道与人道:先秦儒家师道观的二重性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