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茶文化与音乐创作的艺术探析
——以竹笛演奏为例

2018-01-18周宁波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竹笛音乐创作茶艺

周宁波

(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1 古代茶文化

古代茶文化的覆盖面十分广泛,研究古代茶文化丝毫不亚于研究一本百科全书。古代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应用非常广泛,其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细细品味,古代茶文化在音乐艺术领域也有很多较有影响的表现。

1.1 对古代茶文化的基础认知

古代茶文化发展伴随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茶一开始是作为药材出现的,特别是在治疗肠道疾病方面有很不错的疗效。直到今天茶叶仍然被赋予了药材的色彩。例如,很多人认为茶叶能够吸收肠道内的多余油脂,所以喜欢在饭后特别是吃了油腻的食物之后喝一杯浓茶,这里的茶文化就包含了药用文化。在这之后,伴随着大众的需要,茶叶开始扮演新的角色,例如食物的角色,直到今天很多人称“喝茶”为“吃茶”,这显然是受到了茶叶曾作为食物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茶文化中又包含了饮食文化。在很多茶叶种植区,又特别流行采茶歌,甚至还出现了非常著名的采茶舞曲,这些音乐创作中包含着浓浓的茶艺,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这个角度讲茶文化又包含了音乐文化。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茶文化看似无形却又有形,只要善于挖掘并加以利用,总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1.2 古代茶文化中的艺术特点

古代茶文化中艺术气息浓厚的当属茶艺,茶艺作为一门煮茶、斟茶的艺术,受到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热捧,拥有非常大量的“粉丝”群体。茶艺表演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它反映出的气质高雅、操作质朴、受众广泛这几个特点。例如,茶艺表演让人有美的感受,特别是大多邀请妙龄女子操作,女子与茶融为一体、相互映衬,典雅之感跃然心头,让人美不胜收。再比如,肢解茶艺表演的流程可以发现,其实每个动作都非常的简单,甚至就是我们平常泡茶的动作,只是表演者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面部表情和肢体行为更加饱满,美感就出来了。再比如,茶艺表演雅俗共赏,虽然高雅但还没有到了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程度,这也使其在大众性和艺术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1.3 古代茶文化的音乐哲理

其实从古代茶文化的艺术特点中,就充分体现了其中的音乐哲理。总得来说,可以从大众性、生活性等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所谓的大众性,就是不能脱离生活大众,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普通百姓能够接受,文人墨客也能喜欢。例如,茶文化中既有晦涩难懂的内容,更有浅显易懂的道理,稍微对茶叶有一点研究的人都能够展开讲一些关于他的知识,这就使茶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就是所谓的生活性。茶文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仔细研究可以发现,茶文化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东西具有自然而然的强大生命力。茶文化中有一个苦尽甘来的意境,就像我们冲泡了一杯浓茶,刚开始喝一定会感到“苦涩”,但是再冲泡一两次水之后,茶水中的苦涩味道渐渐淡去,细细品味反而有一种甘醇的味道。

2 音乐创作艺术

音乐艺术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多彩的音乐来源于丰富的艺术创作。从今天音乐创作的发展趋势来看,受到社会浮躁情绪的影响,很多音乐创作都显得内容单薄,甚至低俗,很多低质量的音乐作品被大众所抛弃。要保持音乐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就必须对其艺术内在以及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下面以竹笛演奏为例,对音乐创作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究。

2.1 竹笛演奏

竹笛这种乐器,是汉族群众发明和使用的。竹笛的出现大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竹笛取材于我们常见的竹子,经过劳动人民的反复加工雕琢,逐渐形成了可以演奏美妙乐曲的器材。在今天的生活中,竹笛演奏非常常见,在很多乐队表演中竹笛也是常用的乐器,竹笛的音色很特别,这也使得竹笛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例如,《渔舟唱晚》这首歌,乐风轻快婉转,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很多人儿时的音乐记忆,它就是竹笛演奏的。

2.2 竹笛演奏中体现的音乐创作艺术

竹笛演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给人的艺术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能够合理地将作曲家的作品表现得更有意境、更具有感染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想象是所有人类的共有的一种心理能力。艺术创作和再创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方式就是富有创造性的想象。例如,在竹笛演奏中,我们听到的就是笛子发出的乐音,我们听进去的乐音,经过我们大脑中听力中枢和语言中枢的复杂加工之后,就会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活动画面,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把自己化为作品的主人公。演奏者的表达能力和观众的想象能力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积累。这就像我们在饮茶中,通过用鼻子闻茶的味道,闭上眼睛就可以在脑海中展开一幅鸟语花香的画卷。

2.3 新时代对竹笛演奏创作的发展要求

当前,随着信息传播渠道发生革命性变革,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社会上一些浮躁情绪逐渐抬头,在音乐创作领域这个问题也比较突出。例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竹笛演奏作品大都是创作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很难在听到关于竹笛演奏的原创作品了,这同当前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形成了鲜明对比。相关调查发现,现在的大众对竹笛这种传统的音乐演奏并不是不喜欢,只是其作品形式不够新颖,没有满足当前大众对更高音乐艺术作品的需求。因此,不难发现竹笛演奏创作要想在今后一段时间重新唤起大众的关注和喜爱,必须在丰富演奏形式、精准服务受众上下功夫。

3 古代茶文化导入音乐创作的路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古代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一些艺术哲理,同当前音乐创作的发展需求不谋而合,完全可以将茶文化中好的理念融入到提升音乐创作质量中去,以推动新时代背景下音乐创作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广泛认可度。

3.1 在灵感来源中导入

灵感是音乐创作的基础,灵感来源在很多时候决定了最终作品的价值方向。应注重将茶文化中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念深入融入到音乐创作中,进一步挖掘生活中可以与竹笛演奏作品结合的题材。例如,可以借鉴将当前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这样的成功模式。诗词歌赋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完全可以将竹笛音乐创作与古诗词结合起来,围绕某篇经典诗词创作的曲调与意境相匹配的音乐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讲,竹笛作品的创作题材范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借助当前的诗词热,竹笛演奏热的到来也完全有理由期待。

3.2 在演奏形式上导入

竹笛的演奏已独奏为主,同当前多元化的音乐发展模式还不够匹配,可以借鉴古代茶文化中“融合万物”这一理念,丰富竹笛的演奏形式。例如,现在的很多乐队都在尝试演奏出更有音乐张力的作品,在乐器组合上不断尝试更新,竹笛可以大胆尝试与当前多种流行乐器合奏,变独奏为合奏,通过反复的试验磨合,相信可以激发出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另外,还应该发挥竹笛乐器在演奏形式上的特点,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3.3 在精准服务上导入

有句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音乐创作也是如此。从茶文化观念中抓住群众基础,实现雅俗共赏的理念需要加以注重。例如,可以借助当前的大数据平台对不同的音乐听众进行精准分类,在年龄段上怎么分,不同的年龄段又喜欢什么风格的演奏作品,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演奏作品进行改良提升,相信这样可以更好满足不同听众的口味。

4 结论

通过研究古代茶文化的内容内涵和艺术特点,从中找出了茶文化中包含的音乐哲理。通过以竹笛演奏为例探究当前音乐创作的发展要求,找到了茶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切入点,从而在灵感来源、演奏形式、精准服务这三个面提出了提升音乐创作的优化方案,以期可以为竹笛这样的传统音乐表现形式再放光彩提供有益借鉴。

[1]杨辉.本土茶乐文化对信阳地方音乐创作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8(3):360-361.

[2]宋兰萍.茶乐人情——管弦乐组曲《春莱虹瀚·云南随想》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7(5):394-395.

[3]李岩,阎博文.浅析新媒体视阈下音乐创作与茶文化的融合[J].福建茶叶,2017(4):337-338.

[2]杨昇.论艺术呈现在全民饮茶日推广中的运用——以茶文化剧《六羡歌》为例[J].农业考古,2013(5):161-163.

猜你喜欢

竹笛音乐创作茶艺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吕其明音乐创作及其启示
My Mother
茶艺
我的坚守
西藏当代音乐创作研究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声乐作品在茶艺表演中的艺术价值探讨
当前茶艺表演主题创作及审美生成机制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