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中国画中的“斗茶”内涵解析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内涵

张 文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重庆渝北 401120)

在我国,茶为“国饮”,同时人们也都将“茶”作为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文化符号对待。我国茶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借助于各种茶文化形式、仪式感等深刻地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直观地反映出了我国国民性格和审美情趣,在这一点上具有典型的“东方闲情逸致”。作为茶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斗茶”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发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绵延至当代。在农耕文明时代,除了《茶经》这种文字性的传承方式、人们的行为或习俗性的传承方式,尤以存世的“斗茶图”或与“斗茶文化”有关的茶画、国画等这种传承方式最能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斗茶文化的深刻内涵。在当代我国茶文化不断拓展产业价值、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茶文化“文化自信”不断彰显的过程中,探索传统茶文化中的“斗茶”艺术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1 传统中国画艺术视角下“斗茶”文化的判断旨趣

“斗茶”,人们一般将其翻译为“Tea fighting”,一般也被称为“斗茗”、“茗战”等,指的是一种源于中国的茶文化艺术形式,或者说是一种茶文化的“闲情逸致”,是唐宋时期的文人雅士等士大夫阶层即所谓的上流社会部分人士,围绕着茶叶、茶水、茶艺、茶道等进行比较、比试的一种行为艺术。在当前,从我国国画角度审视斗茶文化具有很强的判断旨趣:

1.1 “盛世收藏”成为当前全民的一种狂欢艺术

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更迭中,茶文化的发展一直未曾断绝,其借助于各种方式得到了有效传承。在当前,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进入决胜阶段,一个稳定、富裕、和谐的“收藏盛世”正在形成,再加上人们对于茶文化的消费更为注重艺术性、文化性,从国画角度去追求诸如“斗茶”这种文化形式就成为当下茶文化消费界、文化旅游观光界的一个趋势。

1.2 传统国画艺术为当代继承和创新“斗茶”艺术提供了直观视角

相比较于传统的茶道、茶画、茶曲等茶文化艺术形式,“斗茶”是一种冷门的文化存在,尤其是在当代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人们对于“斗茶”的了解十分有限,更谈不上有效传承和创新。当前茶文化的国际化、现代化特点越来越明显,在何种程度上全方位创新了我国各种茶文化艺术形式就意味着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茶文化的现代化。近年来我们看到,诸如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将各种源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我们迫切地需要对自身的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现代化的强有力表达”。斗茶艺术在传统意义上是唐宋时期上流宫廷士大夫阶层的休闲消遣产物,一般的社会阶层和广大的百姓无法参与或消遣。借助于现存的传统国画艺术,有利于在当前茶文化的传承中加深一般人民对于斗茶的继承和创新。

2 传统中国画中的“斗茶”之内涵解析

从我国茶文化的内涵本质来讲,尚中、求和、中庸、天人合一、淡泊修为、禅茶一味等常有的文化本质,代表着儒家、道家等传统中国思想的基本魂魄。而“斗茶”作为一种茶文化艺术形式之存在则或多或少有些另类特点,这种另类主要是体现为“好斗”或“竞赛”的精神情趣,当然本质来看这种“好斗”的情趣本身并不是脱离“求和”的孤立存在,而是在此基础上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2.1 斗茶实现内容的多元性

从现存的传统中国画作中涉及到“斗茶”的传世作品来看,在诸如《茗园赌市图》(南宋·刘松年)、《斗茶图》(元·赵孟頫)、《松溪斗茶图》(明·仇英)、《群仙集祝图》(清·汪承霈)等作品中,“斗茶”这种行为艺术具有十分多元化的实现内容。例如,仅以宋代的斗茶文化来看,其涉及到的斗茶项目主要涉及“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等,其中的斗茶品指的是对茶叶、茶水进行比斗,主要考察茶叶的鲜嫩程度、茶水的鲜白程度,其中茶叶越鲜嫩、茶水越鲜白者为胜;而“斗茶令”类似于饮酒时的划拳等,主要是借助于吟诗或作诗以及特定的茶令等实现;而“茶百戏”则指的是针对茶道展开的比赛,例如倒水的技巧、添水的技巧、煮茶的技巧等。

2.2 斗茶秉承的文化本质仍然是儒家的“求和”思想

尽管斗茶艺术是一种带有“好斗”性质的赛事和行为艺术,但是本质上仍然追求儒家学派的“天人合一”思想,即便是茶叶、茶水、茶道本身的技艺水平有高有低,但是整个斗茶的程序和氛围都是在文人士大夫的“雅韵”中进行的。例如,斗茶往往都要在特定的斗茶乐氛围中实现,这种音乐形式本身不是冲撞的、激烈的、斗争的,而是烘托性的,人们“斗茶”的目的并不是求战、求冲突,而是对茶文化本身的一种共同追求。这一点核心意义与儒家思想“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中的“和谐”、“中庸”理念完全一致,因此,当代我们在复苏、传承、创新斗茶文化时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2.3 斗茶中的文化交际是一种关于茶文化的互文性对话

斗茶的本质是一种文化行为,人们通过制茶、饮茶、茶道等方面的技艺切磋,深层次追求的是“以文会友”、“以茶解愁”。例如,在我国民国时期四川巴蜀地区文人群体中广为流传的《斗茶集》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从“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一斗茶文化表述中寻找出文人雅士阶层在斗茶过程中寻求那种上下几千年文字对话、文化交际、茶诗传承与创作的情怀,代表着我国几千年茶文化延续的“互文性”特征。在这里,互文性指的是一种文本与文本之间存在交织和勾连的现象,深层次上是人们对于文字背后的价值逻辑、价值观、行为立场、国民性格等的延续和创新过程。

3 传统中国画中“斗茶”内涵的现代性传承启示

当前,我国茶文化领域已经注意到了传承“斗茶”文化的重要性,近几年来不同的机构和组织也举办了诸如“天津铁观音斗茶大赛”、“斗记·百万茶会斗茶大赛”之类的斗茶文化活动,但是整体上呈现出不尽令人满意的效果。在当代市场化环境下传承斗茶文化需要做好这样两点:

3.1 商业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

从近几年举办的斗茶文化节来看,人们更注意茶艺、茶叶等的商品属性和市场营销属性,“斗茶”被赋予了市场竞争和品牌推广的新内涵,客观来讲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比农耕社会文人雅士阶层的斗茶活动更具有进步的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茶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逻辑概念,而是伦理道德优先、文化内涵居于核心、商业交际居于其次的结构。因此在当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商家或企业在举办类似的斗茶文化时,要处理好商业性与文化性的关系。活动策划者或组织人员应该积极挖掘古代斗茶活动中的文化因素,并将其融入到现代茶展、茶事活动、斗茶比赛之中,使大众认识到斗茶的真正内涵和文化价值所在。

3.2 专业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

不得不承认,在现代茶叶品牌分化、茶叶市场分化、茶叶产品及其服务趋于精细化的背景下,“斗茶”比传统社会中的“闲情逸致”具有了更多的专业性内涵、参与的群体也更为多元化。在未来传承和创新斗茶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建议要处理好专业性与开放性的关系,可以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分开但又协同并进的策略,将茶文化中的“斗茶”分为专业性和业余性两种竞赛格局,既保持斗茶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专业化定位,又保持当代大众消费时代群体参与、群体体验的分享经济特色,使斗茶文化可以更好地富于生命力。同时,随着当前茶文化深度旅游业态的兴起,借助于这种以消费者体验为主的经济形态,可以很好地将斗茶艺术嵌入其中,融专业性与开放性两个维度于一体,催生出全新的斗茶内涵。

[1]余悦.东方闲情的精神品貌——中国茶文化价值显示悖论[J].农业考古,1996(2):4-6.

[2]张则桐.三百多年前的高手斗茶——《闵老子茶》中的茶艺和茶道[J].文史知识,2016(4):35-42.

[3]余悦.中国茶文化与上海世博会——兼论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33-139.

[4]牛丽彦,周世辉.斗茶文化对北宋建盏发展的影响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6,33(5):65-68.

[5]毛欣然.从《斗茶集》看民国文人的斗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7,39(10):369-370.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内涵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活出精致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挖掘习题的内涵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