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学视阈下的茶文化音乐创新思考

2018-01-18苏玲芬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音乐学现代人二胡

苏玲芬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从广义上来看,我国的“茶艺”指的是一种带有精神文化享受过程的品茶技艺,其主要的程式包括赏茶、配具、品茗、茶乐配送或演奏等,是一种重要的生活修养和人生境界提升的活动。由于茶文化本身具有体系的开放性、人的需求满足多面性的特点,因此我国的茶文化从一开始产生就带有明显的“通感”特点。“茶文化音乐”即是一种人们在实践茶道、实践茶艺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把音乐沏进茶里喝”的东方审美意境。从民族艺术角度来看,我国茶文化音乐具有传统民乐、小调等民族音乐的特质,同时又融合了儒家、禅宗等思想流派的审美理念。但是在当前快生活节奏、物质消费时代,茶文化音乐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性还存在着创新不足的问题,这种创新性的不足导致了茶文化音乐艺术在当前的传播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利的话语权地位。在当前加强茶文化产业创新的背景下,以民族音乐学为视阈探索茶文化音乐的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1 民族音乐学视阈下茶文化音乐创新的主要动力缘起

在世界范围内,“民族音乐”作为一种产生于“前现代性”环境时代的艺术,一般指的是各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劳动实践、艺术审美、生活交往等过程中所创作出来的反映其各自时代精神面貌的音乐艺术作品。在民族音乐学的视阈下,西方的传统民族音乐成功地实现了从“前现代性”向“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的成功过渡,而反观我国诸如茶文化音乐这种民族音乐形式,在当前市场经济所构建的现代性过程中还缺乏足够的创新。

1.1 西方音乐艺术对我国茶文化空间形成了强有力的“入侵”

长期以来,茶文化音乐一直是我国茶道、茶艺的“精神灵魂”和“文化软实力”,更是人们对待茶文化时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存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国际化影响力不断显现,一方面茶文化在国际上的跨文化交际不断深化;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的茶文化传播空间,例如新型的茶馆、茶餐厅等空间中外国受众的数量在增加,因此导致这些场所的“茶文化音乐”更多地被西方音乐所“入侵”。随着近代以来我国被工业革命的大潮甩于潮流之后,西方借助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解放、生产力解放、政治制度解放等红利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一种“被迫卷入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中,西方文明对我国形成了某种“入侵”,很大程度上钢琴艺术、小提琴艺术等西方艺术形式就是这种‘入侵’的表现。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民族音乐“现代化”的命题中思考茶文化音乐创新的新思路。

1.2 我国民族音乐的“文化软实力”塑造需要借助于茶文化音乐的创新

当前在“一带一路”、“中国梦”等战略的牵引下,我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这个复兴的一个过程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如“茶文化音乐”这种具有我国文明印记的、可以在国际化交流中充当跨文化交际桥梁作用的文化中进行更为“传统化”、“本土化”和“民族化”阐释、融合和表达有助于“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为我国国际文化软实力提供借鉴。我国民族音乐的现代化本质上涉及到的是“音乐观念和理念的现代化”问题,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民族音乐借助于“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在世界上收获了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在真正的文化软实力塑造上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茶文化音乐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生活根基,可以帮助民族音乐实现这种软实力的塑造。

1.3 现代人的文化艺术消费向茶文化音乐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同其它传统的产业一样,我国传统的茶叶产业及其衍生出来的茶文化产业、茶艺术产业等也存在着明显的供给侧改革的任务,这种供给侧的改革主要指向茶文化产业的内容供给创新、形式供给创新、传播渠道供给创新、文化内涵供给创新、文化活力创新等各个方面。而我们评判茶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就是看其是否较好地适应了现代人的文化艺术消费需求。我们知道,当代人的消费正在经历着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文化消费、从慢节奏走向快节奏、从主体性意识不足走向主体性意识勃发等,这就对茶文化音乐的创新、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民族音乐学在学术层面、理论层面和指导实践方面对于茶文化音乐的这种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 民族音乐学视阈下我国茶文化音乐创新的几个思路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化实践中催生了大量的民族音乐艺术作品,并且具有风格多元、地域性突出、民族化鲜明等的特色。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出发思考我国茶文化音乐的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如何使我国民族音乐现代化的问题。艺术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但是如果艺术脱离了时代的“生活生态圈”,将给自身的传承带来灭顶之灾。基于上文思考,我们建议在民族音乐学范畴下,未来茶文化音乐创新可以尝试这样几个思考:

2.1 茶文化乐器+移植曲目之策略

茶文化音乐代表着我国传统茶文化艺术的一种视听享受,比较经典的演奏乐器主要包括二胡、扬琴、古筝等几种类型,这些乐器构成了茶文化音乐的物质生发载体。我们知道,民族艺术、民族音乐、民族乐器从“传统性”走向“现代性”以及从“民族性”走向“国际性”既是一个客观的趋势,也是一个必然性的转变过程。以茶文化音乐创新中的“二胡”这种乐器为例,对于二胡这种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民族乐器来讲,在民国之前它基本上都是依附于戏曲表演、演奏的,二胡的艺术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其主要局限于特定民族曲目的演奏中。后来进入20世纪之后,二胡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才开始呈现出缓慢的“现代性”进程,这种现代性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二胡+移植曲目”的创新,在这其中刘天华、瞎子阿炳、吕文成等音乐家对二胡的现代化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在各种创新和继承二胡艺术的途径中,自改革开放以来“移植曲目”成为推动我国二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二胡+当代流行歌曲或西方经典名曲”等进行创新对于茶文化音乐的传承而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2 茶文化音乐作品的编曲之策略

广义上的茶文化音乐作品囊括了茶文化的背景音乐、茶文化主题或体裁的音乐等艺术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旋律缓慢、韵味悠长、复调特征明显等,代表着传统农耕社会中慢生活节奏的闲适生活。而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形态中,现代人追求的一种重要的艺术享受是新、奇、特,因此基于坚守民族音乐艺术基础而又要适应现代人文化审美的需求,可以对传统的茶文化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编曲再创作,通过改变一定的调式、旋律(如传统民乐作品《将军令》改编为《男儿当自强》便是典型例子)等,使之更加适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需求。

2.3 茶文化音乐作品创作技法的创新策略

艺术规律告诉我们,对于同一部艺术作品,用同一种演奏乐器运用不同的演奏或创作技法可以得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从而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对于茶文化音乐的创新来讲,坚守民族音乐立场的一个重要创新之道就是“演奏技法”的创新。例如,以琵琶这种乐器为例,针对现代人对于茶文化音乐艺术作品的“新、奇、特”之感官需要,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刘德海先生所创作的“反正弹奏”(这种弹奏技法是一种类似于西洋乐器吉他演奏的方式,主要是依靠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正反两面的八个固定点之正反弹奏进行,这区别于传统的琵琶弹奏)技艺、“摭分弹奏”、“运用泛音”等新的创作或演奏技法,从而给现代人带来一种区别于传统音乐艺术享受的视听感觉,更好地满足现代人对于传统茶文化音乐融入现代生活的新期待。

[1]赵东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试论二胡在民族音乐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方向[J].剧作家,2013(4):164-164.

[2]蔡多奇.现代化进程中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变迁——以洪江号子为例[J].黄河之声,2016(2):78-79.

[3]杨曾宪.中国现代艺术兴衰的历史启示——论艺术民族化现代化并举[J].齐鲁学刊,1988(5):106-111.

[4]曹滢,陈茜.古乐求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困局[N].经济参考报/2006年/9月/22日/第009版.

[5]周娴婷.浅论民族音乐的现代化[J].考试周刊,2011(9):32-32.

猜你喜欢

音乐学现代人二胡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音乐学人
现代人是怎样挖煤的
现代人的避难所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智珠
一把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