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语教学对我国茶文化“走出去”的影响

2018-01-18卢军坪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走出去茶文化茶叶

卢军坪,柯 璇

(1.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文理学部,上海 201209;2.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 201620)

中国茶文化内容丰富、体系发达、形式多样、生命力旺盛,融宗教、哲学、生活多位于一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当前在国际化的背景中窥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面窗户。当前阶段,“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向我国的“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茶叶实体产业的国际化、“走出去”之外,现代茶叶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内在主题之一就是做大做强“茶文化产业”,使茶文化价值链、茶文化产业链延伸到全球市场体系当中,并占领这一价值链、产业链的制高点、掌握行业核心话语权和定价权等。在我国茶文化形成、壮大、走出去的过程中,无论是基于何种专业学科或经营领域,英语教学都是一个基本的知识扩散和社会化传播的过程,一个与茶文化对外传播相适应的英语教学体系是支撑我国茶文化走向世界、掌握话语权的关键节点。

1 当前我国茶文化积极“走出去”的主要动因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前三十年最为重要的一个手段是“引进来”,即通过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资本、管理经验、品牌优势等与我国本土的廉价劳动力、土地、市场等要素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增长;而随着我国自主资本存量的增加、自主品牌的培育等情况的出现,当前阶段我国诸多产业的实体经济已经进入到了“走出去”的新阶段,即依靠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劳务输出、品牌输出等实现对全球优势市场资源的配置。

1.1 我国茶文化产业在世界茶文化产业链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根据当代主流的产业经济学观点,实体产业在发展进化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后,会逐步朝着文化竞争、品牌竞争的方向发展,这两者构成了当代企业竞争战略的核心。我国茶文化产业化进程始于近二十年,是茶叶实体产业不断发展、边际收益率不断趋于饱和的产物,发展到今天以“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创意产业”等为代表的茶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整体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国内外激烈的茶叶产销贸易竞争的格局下成为不断拓展剩余价值、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向。因此,我国的“茶文化”这篇文章在世界主要产茶、茶叶消费国家中,是一个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的竞争资源,需要迫切地“走出去”率先在全球对整个茶文化价值链的优势资源和话语权进行布局和掌握。

1.2 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与运营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要件

广义上的茶文化指向的是人类在长期制茶、饮茶等方面所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集合,代表着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哲学立场和宗教信仰、国民性格等各个方面,同时还是一个跨越地域、跨越国际的“跨文化存在”,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谁掌握了茶文化的传播力和运营力,谁就拥有了茶文化软实力。在这个意义上讲,茶文化的国际化传播不仅仅是微观上的商业运营过程,也不是纯粹的学术探讨与交流的过程,在更为宏大的命题上它还是一个国家对外形成和展示软实力的过程。根据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或称“软力量”)理论,一旦茶文化软实力得以形成,在与软实力相关的诸多领域都会形成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助益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 文化消费成为茶叶产业新的消费增长点

茶叶本身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具有消耗量大、价格层次明显、可重复性消费强等突出特点。随着我国国内近年来中低端茶叶市场的畸形化竞争(例如走向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加剧,在中低端茶叶市场上出现了明显的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的局面;在国际市场上,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设置生态门槛、技术壁垒等也加强了对我国茶叶的禁入力度,使得我国茶叶产业链整体上面临着新旧动能转换的突出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茶文化“凭借与茶叶栽培、生产、消费、教学相伴发展的深厚积淀成为各项茶叶生产资源活化的重要催化剂”,与茶产业相关的文化消费成为茶叶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通过茶文化积极地“走出去”,开拓国际化的茶文化消费渠道和国际化的深度茶文化旅游等,是实现茶叶实体产业转型的好方法。

2 当前英语教学对我国茶文化“走出去”的深度影响

在当前我国学术界的探索当中,“茶文化”为何要走出去已经形成基本共识,但是对于“如何走出去”、“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的相关探索还处于一个大讨论阶段,与此有关的系统化探究还没有展开。当我们在茶文化“走出去”过程中面对语言文化差异、人才瓶颈、理论与实践脱节等诸种问题时,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入手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机制。

2.1 基于茶文化的英语教学创新有利于克服茶文化传播的认知障碍

霍夫斯塔德的“跨文化交际”理论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得出了一条基本结论,即在面对同一个文化符号时,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由于自身的文化认知、语言逻辑和文化习俗等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看法和立场。在霍夫斯塔德的研究中,跨国管理常见到的“跨文化交际”符号主要是指向“个人主义、权力距离、刚柔性、不确定性规避、长期主义取向”等五个维度的内容,这一点也已经被当代的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跨文化的研究成果所证实。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加强对茶文化传播中“文化隐喻”、“文化模因”等方面针对性的关注,可以为茶文化的精准传播提供极大的帮助,避免出现因为翻译不准而造成国外受众认知错乱的局面。

2.2 基于茶文化的英语教学可以为茶文化“走出去”提供后备人才

我国茶文化尽管体系丰富、内涵深刻,但是归根到底无非是关于人的文化、关于中国人开放包容、和谐交际、和而不同的文化。按照交际功能的差异区分,茶文化的“走出去”涉及到的英语表达主要可以分为商务英语、学术英语两种,当然它也是一个融合了“专门用途语言教学”和“通用语言教学”过程的教学。鉴于当前世界流行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因此在我国与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方面加强基于茶文化主题的英语教学可以针对性地为企业、政府、学术论坛等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避免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后备人才不足、不专业的问题。

2.3 基于茶文化的英语教学为拉动茶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

茶文化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今天茶文化的“走出去”是为价值的“引进来”做准备,是一个内在地提升我国茶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在我国当前茶文化创意产业、茶文化深度旅游等新型的产业业态发展过程中,茶文化的产业集群发展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商务交流、政府交流、民间交流等已经蔚然成风,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阐释中华茶文化的魅力便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基于茶文化的英语教学完全可以借助于社会在职培训、商务礼仪培训、高频词汇教学等,向茶文化产业集群地区的一线从业者实施知识倾斜,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在与国际客户的交流中占据语言优势,更好地推销中国茶文化的价值。

3 结语

无论是从我国《“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角度看,还是从《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内,做大做强我国的茶文化产业是一个涉及到服务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茶叶产业等多个产业的新的发展思路,表明茶文化对于相关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此相适应,在我国茶叶产业走向“文化竞争”的全新阶段,只有抓准诸如“英语教学”这种配套的工程建设,才能更有利于为这种“文化竞争”提供人才、知识、话语权、传播力、整合营销等方面的资源支持,为“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的建设提供积极的助力。

[1]陶德臣.试论中国茶文化的研究现状与科学发展[J].农业考古,2006(5):15-22.

[2]余悦.中国茶文化与上海世博会——兼论茶文化在公共外交的作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133-139.

[3]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

[4]关剑平.茶文化传播模式研究(上)——以平安时代的日本茶文化为例[C].饮食文化研究.2006:55-68.

[5]彭世勇.霍夫斯塔德文化价值理论及其研究方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1):95-99.

猜你喜欢

走出去茶文化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香喷喷的茶叶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