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茶元素古诗文诵读研究

2018-01-18高玉英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诗文茶文化语文

高玉英

(山东省临沭县临沭街道第四小学,山东临沭 276700)

1 小学语文茶诗诵读教学现状

1.1 小学语文茶诗诵读教师教学体系

从小学古诗文的课本教学内容及课后练习可知,“诵读”是几乎在每篇茶诗的课后练习中都会出现的重要课堂任务。基于此,小学语文经典茶元素古诗文诵读教学,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师教学体系。首先,在进行诵读任务前开展全文的“故事性讲解”。将难懂的古诗文以现代通俗白话文表述出来,加强学生对诗文的感悟能力,提高其诵读质量。其次,因古诗诵读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全诗。在课堂讲解后学生课下自行练习诵读篇目。最后,通过校内的语文诵读考试制度,对学生的诵读水平进行考核,对诵读质量低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讲解。通过讲解、背诵、默写、考试等流程,学生对茶元素古诗文的诵读逐渐熟练,小学生群体的诗文理解力及诵读的语言流畅度都多有提高。

1.2 小学语文茶诗诵读学生课堂现状

小学语文茶元素古诗文诵读教学的课堂,主要以“诵读”为主,针对群体是小学生,因此,课堂状况及回课质量并不稳定。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且学校资源有限,小学生课堂班级人数在五十到八十人不等。班级学生人数众多,教师难以管理。在诵读阶段,部分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说小话的情况,读书环境下老师难以发现,导致课堂效率低等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及自我意识尚未完善,并且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感染度大。对于没有进入课堂状态的学生,在课堂自主诵读时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教师统一讲解时,每个学生对课本的理解能力不一,因而古诗文的诵读质量也层次不齐。综上,茶元素古诗文的诵读课堂教学现状并不稳定,在原有固定诵读体系下,无法完成教师规划的既定课堂任务指标。

1.3 “诵读”与“背诵”的教学概论

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下,为适应应试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课本内容教学多以“背诵”和“模式化的理解”为主。不管是考试中的诗句填写,还是文本赏析,都有一套固定的模板给学生参考。久而久之,教学诵读体系下的“诵读”要求渐渐偏向于“背诵”。然而“诵读”和“背诵”的概论多有不一,背诵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将茶元素古诗文记下来,而“诵读”则要求学生在自己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诵、朗读。“诵读”建立在对古诗文的内容理解及自身的朗读气息标准之上。不止考验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还考察学生的朗读气质、朗读风格及普通话标准度。综上,“诵读”是在背诵基础上的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多元考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发及诵读风格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诵读质量水平,契合我国从小培养的人才新兴政策。

2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茶元素古诗文诵读分析

2.1 教师教学内容维度分析

教育部督查员及各学校的教务人员调查研究,主要对教师教学内容中的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对小学茶元素古诗文教学内容的广度进行分析。据报告显示,73.2%的教师会对古诗文的整体意思进行讲解分析,19.7%的教师会对作者的创作理念、创作背景进行介绍;而只有7.1%的教师会对经典茶元素古诗文中的“茶文化元素”进行重点讲解。其次,对小学茶元素古诗文教学内容的深度调查研究下可知,小学教师因针对群体年龄较小,对茶元素古诗文的教学大多比较浅显易懂。部分高年级(五年级及以上)的小学教师,会对茶诗的深度进行扩展升华。传统固定教学维度已不适应于现代的多元化社会。现今互联网电子设备的普及,学生的三观思维及内容理解力都大大提高。基于此,教师教学内容应以茶为主,侧重古诗文中的茶元素讲解,从而可以以小见大,在教学时对茶诗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拓展。

2.2 茶诗诵读的背景性探究

在进行小学语文茶元素古诗文诵读时,大部分教师基本会对作者当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描述,少部分教师会对茶文化背景进行详细介绍。在近三届的全国小学生茶元素古诗文诵读大会上,入围前十名的学生,半数以上都是对茶诗的“茶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的。由此可见,茶诗诵读的背景性探究应当侧重“茶文化背景”的探究而非政治社会背景的探究。首先,茶文化背景本就包含了时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并且能对此有所反映,而后三者并不包含前者。因此探究茶文化背景能让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广。其次,茶元素的古诗文里,“茶”是重点,因此必须对茶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最后,茶诗不同于其他诗句,茶诗以茶为主题,或者以茶为心境,引入作者的所感所想。茶文化下的茶道思维及饮茶风气,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创作理念、创作心境及古诗文中的隐晦细节。描写茶元素的茶诗作者大多是茶文化的喜爱者,探究茶文化的背景,能够更好的理解作者创作理念,从而理解文本内容。

2.3 学生课下练习质量反馈

在课上进行古诗文讲解及诵读要求任务布置后,课堂的可用时间大多有限,因此学生对诵读的练习大多会在课下完成。学生课下练习的质量反馈情况层次不齐,这种现象与家庭环境、学生课下时间安排及学生自主意识理解力有关。其一,现今大多家长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课下辅导陪读,学生的注意力或理解力两者有一者不集中,练习质量便不会达标;其二,现阶段小学生的艺术课、文化课及奥数课等太多,语文诵读练习的时间较少。对于学生课下练习质量的反馈情况,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课堂效率,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建立茶文化校园家庭互动平台,督促学生及家长进行练习反馈,保证回课质量。

3 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茶元素古诗文诵读的优化策略

3.1 提高茶诗诵读教学涵盖度

根据前文提到的教师教学内容维度分析,校内教学体制相应的应当提高茶诗诵读教学的内容涵盖度。一方面,根据相应茶诗下的茶种、茶田、茶乡及茶故事等细节关键词,进行普及扩展。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古诗文中的茶元素。并将古代茶诗中的茶元素与相对应的现代茶元素进行结合,让学生以古察今,对身边的现代茶元素有所了解。加强了茶元素古诗文教学的广度和细节发散度。扩展小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的诵读质量打下丰厚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茶诗教学,分别制定不同六种的深度教学体系。在教学时,将茶元素古诗文中的茶道、茶德等具有深度的概念,用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茶元素古诗文内涵的理解能力。

3.2 开展茶叶历史文化背景教学

开展茶文化背景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茶元素古诗文的整体脉络及作者的创作理念,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诵读质量,还能够让学生在诵读教学中,通过思维的发散,进行自主性创作。在近年的茶诗诵读会上,不乏有许多学生以古代茶诗为例,诵读自己创作的茶元素诗文。在现今诵读教学体系下,诵读是提高学生演讲口才与文本理解能力的跳板,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诵读,扩展自主意识,形成自身的思想观点,将学生从诵读的客体转为创作的主体。综上,为提高学生诵读质量,必须在小学语文诵读教学中开设茶文化历史背景教学大课。

3.3 校内外茶诗文诵读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诵读练习都是经过教师任务布置从而被动完成的。对于不需要诵读的选修篇目,学生并没有自主意识去自学了解。单一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并不能让学生形成自身的诵读体系及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开展校内外的茶诗文诵读大赛、诵读展示平台等时间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诵读质量、获得诵读的乐趣及自信心,促进小学生的自主诵读意识。并且,通过比赛的开展及荣誉的设定,也能够督促家长去关注小学生的诵读水平能力,在竞赛中互相成长。

4 结论

通过提高教师教学茶诗的广度和深度、开展茶叶历史背景教学及一系列的茶诗朗诵活动,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茶诗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对茶诗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茶诗教学为基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总体质量水平,并为小学语文的其他课内诵读教学提供良好的范本。

[1]夏堰国.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06):81.

[2]傅军.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J].语文天地,2018(06):88-89.

[3]王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J].生活教育,2016(03):70-71.

[4]李小青.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5(03):180.

猜你喜欢

古诗文茶文化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茶文化的“办案经”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