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事词汇的表现以及在汉语言中的渗透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雅号茶事歇后语

马 娟

(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我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茶文化的传承则依赖于多样化的茶事词汇,这些茶事词汇不仅承载着我国古代茶人的智慧,而且也反映出了我国汉语修辞文化的魅力。对我国茶事词汇的表现以及这些茶事词汇在汉语言中的渗透做出研究与探讨,不仅有利于对我国茶文化发展和茶事词汇的发展脉络做出树立,而且有利于对我国茶文化以及茶事词汇做出更好的传播与传承。

1 茶事词汇的表现

1.1 茶人词汇

茶人指的是指爱茶之人群或者以茶为职业标志的人群,虽然两种人群存在交叉,但是在茶人词汇分析中,将二者做出明确界定,更容易了解茶人词汇的具体表现。首先,从与爱茶之人相关的词汇来看,由于爱茶之人追求饮茶品茗过程中的情趣与意境,因此,在饮茶品茗过程中,爱茶之人经常会自取一些雅号或者对先人进行追谥,而这些雅号主要用于形容爱茶之人在对茶或者茶文化方面的认知与贡献超出常人。如在这些雅号或者追谥中,经常会出现“神、王、仙、圣、魁、妖、魔、癖、癫”等词汇,由此可见,我国爱茶之人的雅号与我国诗词达人所具有的雅号十分相似,而这种既具有戏谑成份又具有尊敬成份的雅号,透露出了爱茶之人嗜茶如命的特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属《茶经》作者陆羽所具有的雅号,如在《新唐书·陆羽传》中,陆羽被称为“茶神”,在《唐才子传·陆羽》中,陆羽被称为“茶仙”,在苏轼创作的《次韵江晖叔兼呈器之》中,陆羽被称为“茶巅”,而在现代社会中,“茶圣”的雅号更为流行,这一词汇也被专门用来指代陆羽。从与以茶为职业标志的人群相关的词汇来看,围绕这一人群所具有的工作性质,产生了许多茶事词汇,如在《水浒传》中,茶馆中的伙计被称为“茶博士”,在《清异录》中,精通茶道的人被称为“茶匠”,在《茶寮机》中,以茶结交的朋友被称为“茶侣”。另外,与这一人群相关的词汇还包括茶头、上灶、茶司等,这些称为反映出了特定人群的职业特点,而且也反映出了古今词汇含义所发生的演变。

1.2 茶具词汇

茶具在茶事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历代茶人不仅制造了极具审美价值的茶具,而且也针对这些茶具的功能发明了许多与茶具相关的词汇。如在宋蔡襄所创作的《茶录》之中,将茶具分为九类,即汤瓶、茶罗、茶笼、茶碾、茶盏、茶焙、茶匙、砧椎、茶铃。当然,除了这些繁多的茶具名称之外,我国茶人还为茶具起了许多雅号。根据修辞方式的不同,这些茶具雅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为使用比喻手法创作的茶具雅号。如水曹、品司、云屯等。水曹指的是储水与清洗茶具的瓷缸、品司指的是储存茶叶的竹箱、云屯指的是盛装煮茶用水的容器;其次为使用借代手法创作的茶具雅号。如递火、运锋、分盈等。递火指的是用来对火进行搬运的铜火斗、运锋指的是在饮茶过程中用来切水果的道具、分盈指的是对水量进行衡量的水杓;最后为对比喻手法与指代手法进行融合运用的基础上创作的茶具雅号。如鸣泉、撩云、国风等。鸣泉指的是用于煮茶的铜瓶或者罐子、廖云指的是用来取茶的竹茶匙、国风则是指扇火的扇子。另外,在茶人饮茶时,将专门用来放茶文化图书的书架称之为“静沸”,这个词汇中的“静”指的是阅读的清净,而“沸”则指的是茶水煮开时的状态。从这些词汇中,不得不感叹古代茶人在饮茶品茗中的格调,遗憾的是,随着现代社会大众饮茶习惯的变迁,许多与茶具相关的词汇已经不再使用,而现代大部分社会大众在饮茶活动中的茶具词汇则十分贫乏,这也反映出了我国茶文化传承所面临的困境。

1.3 茶所词汇

茶所指的是饮茶品茗或者开展茶事活动的场所。由于古代茶人在饮茶品茗或者其他茶事活动中追求别致的意境,因此,饮茶场所也具有了越来越多的讲究。在明朝陆树声所创作的《茶寮记》,对古代茶人所追求的十二中饮茶品茗环境做出总结,即“凉台、静室、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随着茶文化的出现,社会中出现了专门用于饮茶品茗以及开展其他茶事活动的公共场所,这些场所在产生初期所具有的功能与现代社会中的茶馆并不相同,所以其名称也与“茶馆”具有区别。从茶所的发展来看,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供商人歇脚与饮茶的场所,这类场所被称之为“茶铺”,宋朝时期,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升,这种场所逐渐增多,并且它们所具有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从古至今,专门用于指代茶所的词汇包括茶舍、茶轩、茶房、茶坊、茶屋、茶苑、茶室、茶肆、茶寮、茶楼、茶亭、茶园、茶庵等,这些具有不同称呼的茶所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也具有茶艺,如茶庵指的是佛寺或者小草屋,主要用作施茶、而茶肆则指的是贩卖茶叶的商店,出售茶叶是其主要功能。此处略举一二以表明茶所中不同词汇所承载的含义具有差异,其他与茶所相关的词汇所具有的含义则不再一一赘述。

1.4 茶礼与茶俗词汇

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文化与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习俗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衍生出了丰富的茶礼仪与茶民俗,在此过程中,由于语言是承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因此,随着茶礼仪与茶民俗的发展,与茶礼仪和茶民俗相关的词汇也得到了不断丰富。从与茶礼仪相关的词汇来看,茶礼仪不仅包含日常生活礼仪,也包括社会利益内容,以婚姻中的茶礼仪为例,男方向女方下聘时,会使用茶作为聘礼,而包括茶在内的所有聘礼都可以称作“茶礼”,下聘礼与接收聘礼的行为则可以称作“吃茶”。《红楼梦》二十五回中,王熙凤对林黛玉说“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这里说的“吃茶”则取自以上含义。另外,一些同样应用于婚姻中的茶礼仪词汇还包括跪茶、传茶、拜茶等;从与茶习俗相关的词汇来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茶习俗,如在唐朝时期,产生了一种比试茶品优劣的习俗,这种习俗被称作“斗茶”,由于侗族喜好油茶,所以在民族习俗中产生了“吃油茶”这一词汇。

2 茶事词汇在汉语言中的渗透

2.1 茶事成语在汉语言中的渗透

茶事成语是与茶事活动相关且约定成俗的短语或者词组,这些短语与词组来自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社会大众的茶事实践,与其他类别的成语相同,茶事成语呈现出了朗朗上口、言简意赅的特征。随着茶诗成语的发展,茶事成语不仅广泛的应用于茶诗活动当中,而且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其他层面,并用于指代茶事活动之外的内容。具体而言,在茶事成语当中,与茶事活动相关的茶事成语包括茶三酒四、茶香墨韵、茶坊酒肆等,这些茶事成语专门应用于茶事活动或者专指茶事活动,如茶三酒四指的是在饮茶活动当中,饮茶者数量以三为宜,而在饮酒活动中,饮酒者数量以四为宜。这是因为“饮茶以客少为贵”,二三人饮茶能够确保饮茶环境具有清净优雅的氛围,与此同时,“三”这个数字在《易经》又指代天地人三才,而饮酒则追求热烈豪放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自然是以人多为宜,而“四”这一数字的选择与“天三地四”一说也具有紧密关系;除了被专用于茶事活动或者专指茶事活动的茶室成语之外,许多茶事成语也超出了茶事活动范畴,并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生活领域当中。

2.2 茶事谚语在汉语言中的渗透

《说文解字》对谚语所做出的定义为:“谚,传言也。”由此可见,茶事谚语是社会大众在茶事活动中口口相传且极富哲理的语言,这些语言包含着社会大众对茶叶种植、生产以及饮茶品茗的认知,也正因为如此,对这些茶事言语进行挖掘,不仅能够看到茶事词汇在汉语言中的渗透与表现,而且也可以对茶叶的种植、生产以及社会大众生活中的其他领域进行指导。具体而言,茶事谚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别:一是与饮茶品茗相关的茶事谚语。我国社会大众的饮茶历史十分悠久,在饮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不仅在社会大众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且茶的功用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围绕饮茶与品茗活动,也逐渐构建起了完善的饮茶与品茗利益。而茶事谚语在这些方面也做出了反映。如“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等,反映出了茶在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壶中日月,养性延年”等,反映出了茶所具有的功用。而“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七分茶、三分情”等则对我国饮茶与品茗礼仪做出了反映;二是与茶叶生产相关的茶事谚语。在茶事谚语中,与茶叶生产相关的茶事谚语数量最多,其范围涉及到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贮存以及茶叶销售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如茶叶在生长环境与种植技术方面具有很多讲究,而许多茶事谚语则对茶叶的生长环境与种植技术做出了总结,其中,“高山出名茶”、“茶遇酸土笑呵呵”对茶叶生长环境进行了总结,“正月栽茶用手捺,二月栽茶用脚踏,三月栽茶用锄夯也夯不活”则对茶叶生产中的管理做出了总结。三是与社会生活相关的茶事谚语。与茶事成语一样,茶事谚语虽然产生与茶事活动,但是应用领域却逐渐从茶事活动向其他社会领域进行延伸,如“茶好客自来”形容只要产品的品质好,就不愁有人来购买,“人走茶凉”形容一些有权势的人在失去权势之后所得到的奉承、尊敬也随之消失。由此可见,这些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茶事谚语,不仅富含这丰富的哲理,而且也具有趣味性,是汉语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3 茶事歇后语在汉语言中的渗透

从思想方面来看,茶事歇后语承载着社会大众的生活经验、反映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哲理;从内容方面来看,茶事活动则涉及到了茶具、茶馆等物质载体。也正是由于茶事歇后语与社会大众生活紧密相关,因此,茶事歇后语呈现出了形象、通俗的特征。具体而言,依据修辞方式差异,茶事歇后语可以分为比喻类歇后语与谐音类歇后语。其中,比喻类歇后语又可以分为两类,即后衬部分为字面意义的歇后语与后衬部分为转义得到歇后语,如“茶壶里洗澡—折腾不开”这一歇后语属于解释部分为字面意义的歇后语,而“茶缸里开染坊—不好摆布”这一歇后语则属于解释部分为转义的歇后语;谐音双关类歇后语使用谐音方式呈现出了丰富的哲理性、明显的趣味性与讽刺性,因此,这种茶事歇后语不仅是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而且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当中。如“茶杯掉在地上—净崩瓷(词)、茶壶吊在屋梁上—悬壶(玄乎)”等,都属于谐音双关类茶事歇后语。从这两个茶事歇后语中也可以发现,这些歇后语中的内容来自于社会大众的生活,而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大众在看到歇后语中的引子之后,能够产生生动的画面感,这让这些茶事歇后语具有了通俗易懂、流传广泛的特征。

3 结语

我国茶事词汇在茶人、茶具、茶所、茶礼仪与茶习俗中都有所表现,并且这些茶事词汇通过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形式,渗透到了我国汉语言体系以及社会大众的日常用语体系当中,并被用来指代茶事活动之外的含义。至此,茶事词汇成为了一种承载丰富内涵的语言符号,而只有把握这些茶事词汇所具有的含义,才能够对我国茶事词汇以及茶文化做出更为准确而深入的理解,也才能够为茶事词汇与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刘励.茶文化类书籍英语词汇的编制及翻译准确性研究[J].福建茶叶,2018(4):320.

[2]黄小利.茶类词汇的认知语义学研究[J].福建茶叶,2017(6):337.

[3]朱萍.茶文化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7(4):406-407.

[4]颜妮娜,刘彦娟.从“凉茶”翻译看民族文化词汇的空缺[J].福建茶叶,2016(2):236-237.

[5]陈明富.略论茶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J].农业考古,2013(5):7-9.

猜你喜欢

雅号茶事歇后语
一起来说歇后语
武夷山茶事摩崖题刻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意味隽永之雅号
“雅号”趣谈
崂山茶事
英语语言中的茶事活动研究
宋代茶事绘画及其文化内涵
歇后语知多少
月经带来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