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传统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2018-01-18黄海峰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茶文化

黄海峰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儒家思想所囊括的内容异常广泛,“礼治主义”、“德治”主义与“人治”主义是其主要的思想内核,并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对华夏儿女的品格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与诚信意识以及勇于奋斗的精神对于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大有裨益。而从传统文化土壤中生发出来的茶文化,其在诞生之初便汲取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因而,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极为鲜明,对于学生的政治取向模糊、价值观念扭曲以及文化信仰缺失等思想问题的解决将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绵延不绝的教学资源。

1 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概述

1.1 自强不息

茶文化与儒家文化同源于传统文化,都推崇“死而不朽自强不息”的精神,提倡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以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在建功立业中实现其人生价值。因此,儒家思想对个人功与德的评判是从社会的角度进行的,于国有利于社会有益则即为有功德,便可谓之为不朽。而所有的不朽则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以及自强不息的进取方能获得,否则就难以成就不朽。另外,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相较于传统儒家思想来说更为淡然,其在茶文化的浸染之下显现出的是从容之貌,其主张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宠辱不惊之态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强调君子应该泰然自若地处理生活中的林林总总,而不是在顺境中沾沾自喜在逆境中怨天尤人,应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为宗旨,不断前进奋发向上。

1.2 仁爱礼义

儒家历来推崇仁爱礼义,其以孔子的“仁以处人,有序和谐”为出发点,在教育上推行“有教无类”,任何人不论身份背景的高低均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在政治上实行仁政,以德治国以礼教化民众。然后,“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仁爱推向整个社会。此外,茶文化中的茶道与茶艺的礼仪规范与儒家的礼文化息息相关,主人与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的是以礼而成的,茶人应该敬重主人,主人也必须尊重茶人,不同的人身处于同一饮茶空间之内也应该遵守茶道规则,在谦逊有礼中坦诚相待。而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所遵从的“义”则是指“舍生取义”、“见义忘利”,是个人价值追求的一种体现。

1.3 以和为贵

“和”作为茶道四谛之一与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不谋而合,均是注重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对人、对物甚至对大自然都应该秉持一颗谦恭之心,与其和平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于别人,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体恤别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以和为贵”也偏重于人与物之间的调和,人与物同立于天地之间,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抑或是人,彼此没有贵贱之分,三者都是苍茫宇宙的一部分,人类应该与其和睦同在。当然,“以和为贵”也倡导团队合作,“重群克己”则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促成团体公义的实现。

2 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2.1 德育教育理念意识淡薄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物质文明的高速化之发展,然而精神文明却并没有与之并驾齐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入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时,只是利用其思想中的某些元素指导学生就业,而没有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对其思想裂缝进行针对性缝补。例如,某高校为了促进茶学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茶企需求,其根据市场上茶叶公司的企业文化内容对思政教育中的儒家思想进行选择性撷取,完全忽视了儒家思想的德育价值。再者,高校的思政教育一直奉行是政治引导,对于道德教育并不甚重视,有些学校认为,只要学生的政治走向不偏,至于其道德观念则是无关紧要的。以德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缺失,使得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更加难以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血肉中,也阻断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

2.2 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不仅主动迈入国际市场而且还不断引入外国理念与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经济的繁荣。但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好的坏的优良的劣

质的也在顷刻间涌了进来。西方文化的腐朽思想——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动摇了传统的奉献精神、勤奋刻苦以及艰苦卓绝思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沉溺于名利的追逐中,社会风气江河日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隘,而大学生对于其的认同感也愈来愈低。所以,高校学子对于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不会生发出好感,因为思政教育中所教授的茶文化儒家思想内容是少之又少,不少学子早已被西方文化所同化,内容信息的不对称更是加剧了茶文化儒家思想在高校中的传播难度。

3 传统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对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

3.1 借鉴“因材施教”观,积极引入儒家经典课程

茶文化与儒家文化有相通之处,其在历史的长廊中沉淀了丰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所提出的“尊师重道”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思政教育而言也具有借鉴意义。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在引入茶文化儒家思想的德育内容之时,也应该注重教育观点以及教育方式的改进。高校可以从因材施教入手,对面临不同思想问题的学生进行不同处理,采取具体的可行性的方式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例如,对于价值取向不明的学生,高校的思政教育可以运用茶文化中的“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进行引导;对于人际关系紧张的学生则可以采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进行劝导;对于诚信缺失的学生可以使用“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进行教导。

3.2 注重言传身教,以文化熏陶营造浓厚的校园思政氛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则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就是学生的榜样。纸醉迷金的世界里,校园最后的纯净也被横流的物欲所打破,高校教师道德败坏的现象已经数见不鲜,教授性侵女学生、教师职称论文作假、导师欺负压榨学生等事件层出不穷。这种环境下怎会教育出品格高尚的学生呢?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应该首先从茶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正身”理念入手,强化教师的职业操守与道德精神,使“其身正,不令而行”。高校思政教师应该铭记儒家的“师德”观,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与教学能力,以身作则为其他教师作示范,为学生发挥向导作用,从而促进良好思政教育氛围的形成。其次,高校也可以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弘扬传统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以社团组织的形式举办儒家文化讲座、茶文化儒家思想知识竞赛以及茶文化节日庆典的活动来营造浓郁的茶文化儒学氛围,以此推动校园德育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强化教学相长,践行知行合一指导学生将儒家文化用于实践

“三人行,必有我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更应该善于学习,具备基本的教学相长的能力。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对于思政教育来说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然而,任何思想如若不能为实践所用,则其永远只能流于纸上。因此,思想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一方面,思政教师在引入茶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时应该打破书本的束缚,从日常生活中去探究茶文化儒家思想的真谛,从学生的疑问中找寻茶文化儒家思想的意义,在教授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授,使学生能切实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进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另一方面,从茶事活动中抽离出来的茶文化儒家思想,也极为重视实践活动的作用,“躬行力究”表达了亲身实践的重要性。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志愿植树、义工支教、探访敬老院等都可以自无形中培养其奉献精神。

[1]廖志丹,杨云良.论儒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启示[J].陕西教育(高教),2007(12):80-81.

[2]杨青青,鞠萍,左海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36):32-33.

[3]曾媛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31-132.

[4]孔凡霞,杨龙奉.论儒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1):127-129.

[5]李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意义及路径——以茶文化为例[J].福建茶叶,2017,39(3):354-355.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儒家思想茶文化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刘元堂:颜鲁公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