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传播中广播电视的作用研究

2018-01-18马小懿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广播电视茶文化思想

马小懿

(河北地质大学北校区影视艺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453000)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由茶叶发展而来的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涵养我们民族的审美价值、生活方式、思想理念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里,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群体,开始愈加重视从茶文化中得到精神和思想上的享受。在此情况下,茶文化传播的深度、广度和质量,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文化的发展。而广播电视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手段丰富、传播内容灵活等优势,通过其传播茶文化,对于满足群众需求、弘扬茶文化、提高广播电视的新引力都大有裨益。

1 广播电视对文化传播的价值和作用

广播电视从分类上看,可以分为狭义的广播电视和广义的广播电视。狭义的广播电视指的是已经发展几十年,技术较为成熟、受众群体比较广泛的电台和电视台,这种传统的广播电视以收音机和电视为主要载体,将信息和节目呈献给听众观众。而广义的广播电视指的是近些年涌现出来的一些新媒体载体和平台,如网络视频、APP电台等。一方面这些新的载体赋予了传统广播电视以新的呈现,让其更加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这些新的载体也赋予了传统广播电视以新的表现内容,一些生动新颖的语言特别是网言网语,被有机融入到了广播电视节目当中,让传统广播电视更具时代特色。由是言之,当我们分析研究茶文化传播中广播电视的作用时,不仅要结合狭义上的广播电视进行论述,同时也要把视野放到广义上的广播电视上去。

用广播电视来进行文化传播,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化、形象化地领略到文化的魅力与内涵。从实际中看,任何文化想要得到较好的发展与传播,就要将其内在的魅力和特征用丰富而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既然是文化,那么其必然涉及涵盖人文、历史、风俗等内涵,假如在进行文化传播时,仅仅是通过书籍、资料等形式,以文字或者是图片的形式,那么就难以让受众群体从深层次去感悟和领会到文化的特质。譬如说,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厚,包括茶歌茶舞、茶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如果只是用文字和图片去展现,那么也只能让人们通过视觉去感受,无法看到其动态、听到其声音,这必然会让茶文化的传播大打折扣。而倘若用广播电视的形式去传播,则能够将文字、语言、视频等结合起来,让人们更加直观而形象地感悟到文化的魅力。另外,用广播电视去传播文化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镜头语言,如分镜头、蒙太奇、长镜头、特写等等,如此便能让看似平淡的内容,如变魔术一般,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感受。

再举一个例子,我国具有历史悠久且种类丰富的美食文化,如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等八大菜系。在进行美食文化的传播时,如果仅仅是以文字的形式去呈现,那也仅仅只会让人们对其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缺乏深入而感性的了解。而2018年春节期间上映的《舌尖上的中国3》,就用广播电视纪录片的形式,对我国美食文化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收获了无数的“点赞”。深究其因,不难发现,这部电视纪录片一方面用了大量的特写、远景、蒙太奇等镜头语言,让美食变得更加立体而形象,另一方面,电视纪录片还融入了一些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让节目更加饱满,更加贴近生活。

广播电视可以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价值理念。眼下,我国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因此与全球特别是西方的交往也愈加密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让西方的思想和价值理念越来越多的传入我国,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造成影响和冲击。从实际看,这些源自西方的思想文化固然有其正确而积极的内容,然而也是“泥沙俱下”,包含了诸多片面、错误、消极的思想文化,如无政府主义、及时行乐思想等等。还有,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互联网文化成为我们社会文化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互联网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短平快”,其中的确有积极的内容,然而也存在大量负面、颓废的思想文化,如宅男文化、屌丝文化等等。对于此,广播电视的价值就显现出来,其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强大的节目制作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很多人对中央电视台几年前制作的一些电视公益片还记忆尤深,如《妈妈洗脚》等,就以温馨感人的形式,将我们民族文化中的孝文化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带给了观众,给予了大家深刻的启示。

广播电视可以让一些“高大上”的知识文化更加接地气,更受群众欢迎。从人们接受知识文化的现状看,因为思考、学习等成本的因素,很多人还是更愿意关注那些生动有趣,与自己的生活关联较为密切的知识。很多专业的论文、读物难以在群众中推广开来,其实就是这个原因。对于此,广播电视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其可以将那些“高大上”的知识文化以平时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其更加符合大众需求,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譬如说,广受观众好评的《百家讲坛》电视节目,就将那些略显枯燥的历史文化,用或是幽默或是浅显的语言进行二次加工,并结合当今的一些热点话题进行阐述,受到了非常好的播出效果,在全社会范围内先后引发了“三国热”、“论语热”等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

2 茶文化的特征和传播价值

2.1 茶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文化内涵

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茶叶自身的范畴里,而是结合自身特性,不断汲取其它领域的优秀文化元素,同时也将自己的文化渗透到其它类型的文化当中,在交融碰撞中让自己得到丰富发展。首先,茶文化的知识文化内涵体现在物质层面上。譬如说,茶叶的生产、炒制等工艺,根据不同茶叶种类、不同茶产品、不同地域均有所不同,蕴含了我国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文化、生产文化和审美文化等内涵。又比如说,茶事活动中的各类事物,茶筅、茶海、茶碗、茶壶、茶桌、饮茶环境等,也都蕴藏着茶文化的知识文化内涵。

现代人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并且生活节奏较快,很难再进行系统而专业的知识文化学习。而茶文化因为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其可以让现代人在休闲娱乐中,便能感悟和学习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当然,茶文化带给人们也绝不仅是与茶叶有关的内容,更有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举例来讲,茶文化中关于饮茶环境营造的知识文化,能够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环境之美,对我国的园林艺术有更多更直观的了解。又比如说,茶文化中的茶诗茶词,能够让人们了解到古代文人的审美取向,以及古典诗歌艺术。另外像茶马古道、张库大道等与茶文化有关的知识,更是能够让人们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民族的融合,古代商贸情况有更好的了解。

2.2 茶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感染和引导价值

茶文化在我国乃至东亚地区备受推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具有深厚的思想价值理念。茶文化的思想价值源自于其根其它思想流派的交融,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等,这三种思想流派也是茶文化思想价值的主要来源。比如说,茶文化中“修身齐家”的理念,就来自于儒家文化,其一方面强调人们要注重学习,以此来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强调人们要涵养自己的“家国情怀”,也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在奋斗中为民族做出一番作为。又比如说,茶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源自于道家思想,其强调人们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并且保持一种适度、克制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对自然的索取降到最低。可以说,在我国价值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在绿色发展日益成为主流观念的今天,通过广播电视来传播茶文化的这些理念,对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更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大有裨益。

3 广播电视与茶文化传播的融合路径

3.1 用广播电视的形式来传播茶文化,就要进一步创新载体,丰富传播手段,让茶文化的传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进步,国内广播电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奔跑吧兄弟》、《诗词大会》等一大批好节目奔涌而出,受到了观众的青睐和关注。因此,通过广播电视传播茶文化,就应当创新思维和呈现方式,结合茶文化的思想精髓、艺术特色等内容,采取一些形式新颖的方式去制作相关的电视节目。其实,像《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这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电视节目,就十分适合用在茶文化传播当中。比如说,进行茶文化知识的竞答,并且与一些手机APP进行线上合作,再找到一些较大的茶企进行赞助,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很好地通过广播电视来传播茶文化。

3.2 通过广播电视来进行茶文化的传播,应当注意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导向上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从我国广播电视市场看,在市场竞争机制的背景下,不少电视台为了收视率,为了赢得更多的观众,竟然以一些低俗甚至是黄色为噱头来制作一些价值观扭曲的电视节目。针对这一点,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就要坚决摒弃这一错误理念,首先作为肩负监管职责的文化部门,就要加大监督力度和范围,对那些低俗的节目予以停播整顿的处罚。其次,相关部门还要通过引导、帮助,让广播电视机构了解应该弘扬什么样的茶文化以及应当怎样去弘扬茶文化。

3.3 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合作,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茶文化传播体系

当前,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已经把越来越多的时间用在那些新媒体上,尤其是手机端的媒体平台,如手机FM广播、手机视频客户端等等。由是言之,通过广播电视来传播茶文化,就要把视野放宽,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放大茶文化传播的范围。比如说广播电视台可以将制作好的节目,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授权给一些适合播放的新媒体,如此不仅能增加广播电视台的收入,丰富新媒体的节目,更能将茶文化的好声音传得更远。

3.4 广播电视台还不妨跟一些大的网络视频平台进行深度合作,自制一些茶文化的节目

比如说可以跟腾讯、爱奇艺等平台联手,邀请当下的一些网红们,制作与茶文化有关的综艺节目、答题节目、直播节目,让茶文化的传播更加符合当前年轻人的口味,激发起年轻群体主动了解传统茶文化的兴趣。

[1]蒋欣,姜怡.引领中华茶文化互文传承与传播的典籍《茶经》[J].农业考古,2014(2):167-170.

[2]蔡尚伟,钟玉.电视传播与传统文化的双向激活[J].电视研究,2004(7):16-17.

[3]李炜.《百家讲坛》的意义——兼议大众媒介对优秀文化的传播[J].中国电视,2006(7):70-72.

[4]余晖.试论网络时代中国茶文化的传播[J].农业考古,2006(2):44-48.

[5]喻国明,姚飞.媒体融合:媒体转型的一场革命[J].青年记者,2014(24):26-28.

[6]刘毅菲.基于媒体融合与跨界发展的茶文化传承研究[J].福建茶叶,2016(7):258-259.

猜你喜欢

广播电视茶文化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