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道思想与高校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茶道思政课高校学生

左 倩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郑州 451150)

21世纪是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茶道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综合体现,如:儒家、释家和道家等。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包容性和传承性等特征,将其与高校思政课进行贯通与融合,能够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为高校学生创造具有民族文化氛围环境,对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茶道思想内涵

茶道被誉为道家的化身,注重对茶的效用和茶产业、文化发展的探索,不只是局限于饮茶仪式的规范性。如:唐代是第一个将饮茶发展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的时期,宋朝则成为人们招待宾友和日常交流的方式,深入到了普通民众阶层中;明清时期则更加注重茶的产地和味道。在茶室活动中,通过沏茶、赏茶、品茶等程序,凝神精心、陶冶情操,能够使人获得精神方面的享受,摒除杂念。并且在这种活动中,人们感悟人生哲理、养心修德、学习礼法,由此形成了茶道思想,并成了茶文化中的核心。

茶道的文化内涵可以归纳为“廉、美、和、敬”四个字,可以分别是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能够使人养成良好高尚的人格。我国各类茶叶都具有特殊而天然的味道,并且韵味各异,如绿茶清淡回甘、青茶鲜浓甘醇、花茶芬芳清雅,这也是茶道得以流传千年的基础。并且茶道思想蕴含着很多人生哲理,如: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一些文人雅士还对茶的审美特征做出了阐释,“茶能性淡为吾友,从来佳茗似佳人”。茶道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思想深刻,通过饮茶活动过程,融合了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内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精神境界,在享受美的过程中,通过饮茶引导人们提升思想、精神、道德[1]。

2 茶道思想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2.1 能够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教学旨在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完美的品格。而茶道思想能够弥补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不足,是我国传统茶文化内涵、哲理性思维以及修身养性思想的一种体现。纵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茶道思想凝聚着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中华子孙共同的精神家园之一,茶道思想与思政课教学二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将茶道思想与高校思政课贯通与融合,能够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茶道思想所具有的思想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教材,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如:茶道思想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对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具有极大的教育作用,可以启发高校学生注重自身品德修养。

2.2 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健全的人格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健康完美人格的塑造,不仅仅是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高校学生的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之间的关系处于竞争、紧张之中,甚至是站在对立的状态中,每个人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高校学生也不例外。在这种环境中,为了缓解人与人之间紧张对立的状况,提倡和弘扬茶道思想所倡导的“相互关系、爱护、帮助、以诚求成”的传统“德育”精神具有重大的作用。由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将茶道思想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古为今用,并对其内涵给予现代诠释,让学生做到自我悦纳、悦纳他人,自己辩证思考、亲身体验,启发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3 能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从中国到世界,从古代到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从一种外在的艺术表演形式上升到具有较高品位、层次的哲学思想范畴,在世界范围中,茶道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地位,能够引导社会大众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道德境界。如:茶圣陆羽要求人们能够通过饮茶与茶道修身养性,遵循道德规范,不能将饮茶和茶道看作是一种满足生理需求的事物,要通过茶道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茶道思想的核心“和”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现,如:“和为贵”、“和衷共济”等。当前,高校学生独立意识强,大多数都是作为“独生子女”的90后。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抗挫折能力差,稍有失意就会心灰意冷、怨天尤人,甚至因为一点点小事,学生之间就会发生摩擦,导致悲剧事情发生。由此可见,在当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当代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由此,为了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和谐心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积极传播“正能量”,大胆借鉴茶道思想挣得“和”思想和内容[2]。

3 将茶道思想与思政课教学的贯通、融合的途径

3.1 因时而变,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方式

中华民族要想发展进步,就要进行改革创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高校思政课也是如此,也应该因时而变。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影响范围巨大,高校学生也喜闻乐见。并且数字化的宣传方式不受空间的制约,及时便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做到寓教于乐,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将思政课教学从传统的“灌输型”向“双向互动型”教学方法转变,借助互联网的特征和茶道思想的优势,通过开展有关茶道思想、茶文化的古诗词演讲比赛、书法、画展等活动,做到教学相长,提升思政教学效果。同时,各高校要利用所在地所拥有的茶文化资源,运用选修课和社会实践课等方式,因地制宜地丰富对大学生茶道思想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实行茶道思想教育。

3.2 多渠道开展茶道思想教育工作

目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假日经济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更能亲身感受茶道思想的博大精深与祥和智慧的魅力,可以使思政课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利用节假日时间,团体、共青团或者思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产茶名地、茶马古道等地区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亲身体验茶道思想的内涵,从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并且在对大学生进行茶道思想教育过程中,为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不仅是茶道思想的学习者、应用者和受益者,还要培养大学生对茶道思想和茶文化学习的热情和传承的责任,按照知、情、信、意、行的内在程序,通过大学生从认识到实践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多层面学习弘扬茶道思想和茶文化,通过接受、内化、外化等达到知与行的统一,让他们清楚自己还应当是茶道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3]。

3.3 高度重视茶道思想与思政课的贯通与融合

思政课与茶道思想的贯通与融合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思政课与茶道思想的结合意义重大而深远,为了保证思政课与茶道思想“贯通与融合”,高校就要加大支持力度,才能取得极大的实效性。由此,在学校的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要高度的重视茶道思想和传统文化,将茶道思想教育内容纳入工作内容和课程建设之中,配备专职教师团队进行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内进行理论教育,课堂外要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等,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实践活动方式,才能真正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如:可以采用交流型活动、文艺型活动等,使学生感知传统茶道的魅力,通过邀请茶道专家和学者来高校开展传统茶道演讲或学习交流会等,是学生主动接受传统茶道为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促进高校形成良好的传统茶道文化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茶道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1]孙琳,鲁石.传统茶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探讨[J].福建茶叶,2016(6):197-198.

[2]胡涛,李建.让茶道思想走进高校德育教育[J].福建茶叶,2017(5):182-183.

[3]张师帅.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8):56-61.

猜你喜欢

茶道思政课高校学生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寻迹万里茶道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茶道人生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