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理论的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2018-01-18周士心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茶文化大学生

周士心

(上海杉达学院,浙江嘉善 314100)

引言

研究茶文化理论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优化学生创业思维,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在学生职业生涯与创新创业教育中渗透茶文化,通过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人文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创业技能,以实现高等院校就业率提升,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

1 茶文化在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中应用

1.1 校本要求下提炼茶文化元素

从目前各个高校所发展的素质教育领域来看,能形成校本特色的高校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素质教育与学生专业能力难以结合的问题。职业素质能力有着开发和改善学生心智模型的作用,这样在非智力因素的支撑下,专业能力这种智力因素效果也会大大增强。所以想要在对学生的文人素养教育中引进茶文化因素,与本校学科、专业能否相适应的问题不容忽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包括:第一,分析不同专业群学生在人文素养的短板。第二,针对短板来提炼茶文化中的各类元素。

1.2 融入职业素质教育课堂体系

当前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对其全盘否定是不科学的,基于茶文化理念下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是在原有教育理论与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职业素质教育拓展到课堂之外,保障活动良好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构建完善的茶文化教育机制,促使茶文化与学生就业教育的完美融合。学校应该创设相关茶文化教学专题,以及实践课程中开设职业素养实践训练,茶文化与茶道引入实践课程,基于此,高校应该承担发展传承茶文化的责任,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学生个体差异以及专业特点为依据,构建教学体系。

1.3 拓展学生社团对茶文化支撑

现代高校社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活动主题鲜明,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阔学生眼界。在茶文化与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构建茶文化社团,可以更好地促进茶文化在当代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渗透。借助社团强大的社交基础以及活动平台,还可以丰富茶文化形式,促使茶文化与人文主义教育的融合,全面提升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过茶文化丰富学生头脑和思想,使学生能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与需求。

1.4 形成引导启发式的教育模式

高校想要将茶文化顺利地引进到职业素质教育中,就需要用启发式的教育模式来引导学生。大学生在当前阶段已经形成了独立思考能力,但青春期的叛逆因子还没有完全抹去。此时如果采用说教式、强制式的引进方法,将会在大多数的学生心中产生抵触情绪,也会对茶文化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教育方式是最为切合实际的。

2 茶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模式

高校学生创业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鼓励学生创业,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水平,是保障高校学生就业率的关键,那么茶文化的融入,无疑会提升创业教育实效,下文就对此进行几点分析:

2.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从目前市场形势来看,茶叶需求量不断提升,结合当前需求,优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茶叶贸易这个行业趋势,进而形成一定的创业趋向,在结合学校创业教育内容,很多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茶叶贸易创业是一个良好出路。

目前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学生就更加需要尽早培养市场观念。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能力同时,应该在课程中融入市场教育理念,运用新型开放式教学方式,强化对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系统的优化,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习到最核心、最精华的创新创业技能。这样大学生在校时就能形成初步创新创业计划,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高校可以开设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系列选修课程,用于为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茶文化融入其中,帮助学生了解市场动向。在开展教育课程的同时,学生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尽可能多的参加项目工作和见习,积累创新创业经验,从而保障在进入社会后能顺利的完成创新创业计划。

2.2 扶持社会网络建设

现代大学生获取创新创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各大网站及其运营商为了吸引大众注意力,也会将大量信息及资源共享在网络上。这也是值得大学生利用的一个好机会。由于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茶文化内容,所以在学习知识和获取各方面信息时,也存在明显的倾向性。虽然网络上拥有海量的创新创业信息,但是大学生仍然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始自己的创新创业计划。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会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传达给学生,但这也是一家之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和特点,学生应该从课堂中吸取适合自己的经验技巧,并结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方法和理念,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的几率。

2.3 引导大学生关注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茶文化相关课程。课程设置要以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创业创新意识为目的,同时融入多元化技术,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与行业竞争力。课程不仅要“新”,而且还有富有“创意”,这个时代不缺人才,缺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创业方向既要具有实践性,又要具有创意性,要做别人没有做的,这样才能够吸引投资,实现事业拓展。这就要求课程内容设置不仅要涉及茶文化内容,还需要涉及茶叶行业动态、国内外先进的创业思想,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整合互联网产业,开展物联网茶叶贸易课程实践,为学生日后创业打下基础。

3 茶文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3.1 设置茶道选修课程

随着茶文化的复兴,已经有不少高校开始设置了诸多与茶文化相关的课程。茶文化是一种有着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能力的文化。如果强行引入,会适得其反,让学生难以接受。因此,高校应该采取逐步渗透的办法,将茶道设置为选修课,供有兴趣的同学先行学习,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展开,在创业课程中增加茶文化与茶道的内容,并加以实践。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能在培养创业意识的同时,对茶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此外,将茶文化作为一门传统文化选修课,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创业思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2 创建体验式教学模式

茶文化和大学生创业思维是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和学习,解决一些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更好的发展。学校在开展茶文化相关课程中,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运用学习小组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操作茶道,增进学生之间交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茶道的乐趣,促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创业活动。

3.3 强化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对学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在传授茶文化相关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茶文化的体验运用到对于创业的反思上去。老师应该亲身参与,及时地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帮助学生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应对创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此外,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列举出创业中的常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借助关于茶文化的感悟解决问题,共同寻找应对策略。

结束语

总之,高校院校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茶文化的融入,是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解决当前高等教育普遍化所带来学生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茶文化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中的融入,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工作者要结合茶文化思想内涵,合理优化和改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与创业教育形式,以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率,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术优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

[1]金丽丹.从茶文化旅游产业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J].福建茶叶,2017,39(07):176-177.

[2]张艳玲,王宏兵,翟芳芳,汪红.中国茶文化的网络传播在职业教育传承中的价值[J].福建茶叶,2016,38(11):215-216.

[3]任敏.高等职业教育类茶学及相关专业建设调查[D].四川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茶文化大学生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茶文化的“办案经”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