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柔性管理思维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柔性高校学生茶文化

徐 燕

(武汉学院,湖北武汉 430200)

现代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工作、交流效率的提高、社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显而易见的弊端,那就是人们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大量或优或劣的信息轰炸。尤其是对高校学生而言,这些海量信息必然会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学生需要自己辨明优劣,谨慎提取网络信息。如何帮助学生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头脑清醒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教条化、形式化的教育模式不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与新时代中国发展相适应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顺应时代潮流改革,为高校学生创造更好的思维净化途径。柔性管理思维是与传统灌输式的刚性管理有较大区别的现代思想教育方式,本文重点研究茶文化柔性管理思维的运用策略。

1 茶文化与柔性管理思维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无数闪烁着前人智慧光芒的哲学思想,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极高的学习价值,这并不是我们的自吹自擂以及对于外来文化的敌视,而是经过漫长岁月证明的真言,茶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渗透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历史的不断演绎中已经不单单作为饮食出现,而是一种思想精神。

1.1 中国茶文化内涵及其蕴含哲理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今思想文化体系以及传统价值观影响深远,儒家茶文化重点在于对于人性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塑造,强调仁义、勤俭、廉正等精神追求,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如果将儒家茶文化展开剖析解读,那么“利仁”、“雅志”、“自省”、“雅洁”、“廉”、“俭”等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古人以品茗作为进行净化内心、寻求本真、洗涤自我、知己相聚等活动的重要媒介,茶也成了高雅情怀、高远志向追求的象征,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价值追求,陆羽的《茶经》、欧阳修的《双井茶》等流传千古的著作中都有表述。

1.2 柔性管理思维内涵及特征

柔性管理思维源于柔性管理理论、,本意为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目的是为了弱化企业管理过程中与员工出现的矛盾。经过不断地心理行为分析以及实践,目前柔性管理理论已被证实可以应用于众多管理领域,教育领域就是其中一个分支体系。柔性管理思维本质上对人文主义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崇民主的思想价值,尊重个体的个性差异以及个人情感。柔性管理思维的特征表现在四点:第一,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式教育,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第二,教师与学生情感沟通,改变传统教学中主导地位与学生及时交流以增进相互理解;第三,民主思想的渗透与以人为本观念的实施,这也是柔性管理思维中的核心精髓;第四,柔性管理并不是指教师一味妥协,而是致力于引导式教育,对于学生心理进行揣摩,明确底线。

2 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分析

2.1 高校思政教育不足分析

针对高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调查研究发现主要有三点:首先,现代高校学生强调自我个性的释放,尤其是现在大学生大多为社会上所说的95后,他们敢于提出质疑;其次,现代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较强,由于所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知识的获取途径更加丰富,因此对于课堂教育缺乏兴趣;最后,现代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的缺少以及生活的顺遂受于压力、困难的应对能力易产生消极情绪、厌烦心理,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顾忌。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性过强,与多数大学生所学专业关联性较低,受学生的重视程度较低。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大学生从压力巨大的高中进入节奏相对缓慢的大学校园,压力得以释放,学习积极性在不同程度有所下降,尤其体现在与本专业无关的通选课程上。其次,教师教学过程中刚性管理方式与现代高等教育节奏不符,即教师与学生立场过于鲜明,师生界限明确,双方不能较为有效地沟通交流以解决教学问题。

2.2 茶文化柔性管理思维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如上文所言,中国传统儒家茶文化思想体系中蕴藏着“利仁”、“雅志”、“自省”、“雅洁”、“廉”、“俭”等优秀的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仍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表现在教育管理领域将茶文化思想能够与柔性管理思维相结合。首先,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在教育过程中将茶文化思想蕴含的价值理念逐渐渗透,使学生能够主动克服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障碍,学习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精神,并且体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能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条,遏制功利主义思想。其次,柔性管理思维能够有效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隔阂,打破传统刚性管理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学生的学习意识不强、逆反心理等。总而言之,茶文化与柔性管理思维的结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减轻网络时代多样信息给学生带来的思想冲击。

3 茶文化柔性管理思维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3.1 改革刚性管理思维,渗透人文思想观念

高校思政教育是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采取可以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显得格外重要。传统刚性管理思维中,教师主要起到强制学生接受灌输的知识的作用,学生对于教师的印象也是以严厉为主,但是在现有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需要由刚性管理思维转变到柔性管理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主义思想,提倡民主平等,传播“利仁”等优秀价值观,正确处理与学生之间的身份差别以及思维差异,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之间平等的交流沟通。此外,高校思政教育的茶文化柔性管理思维除了要体现在课堂中,还必须应用于学生生活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日常心理健康,使当代高校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将来工作中都能贯穿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真正成为心向阳光的优秀青年。

3.2 改革传统思政课堂,架构师生交流通道

步入大学后,学生由新生时期的兴奋、憧憬很可能迅速转变为茫然、无措,这与现代教育存在的漏洞密不可分,因为绝对大多数中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洗脑式目标设置为考上大学,但是当考入大学、目标需要重新确立的时候极易陷入颓废中,这就需要高校担任起心理辅导的重任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长远的人生目标。进入大学之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困扰学生的一大问题,需要思政教师及时与学生沟通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高校除了思政教育课堂之外还应搭建师生交流通道,例如心理咨询电台、信箱、聊天室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学生,使学生对思政辅导产生依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心理健康。此外,设立学生自律机构是学生自我监督的一个重要方式,儒家茶文化思想中的“自省”也在此时得以体现。

3.3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建立新型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大学阶段的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同,因此学校需要从大学生所处的阶段入手,根据学生的社会经历设立检测学生的心理状况心理健康指标。同时,高校需要更加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在教育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进行建设。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利需要进行改革。当今社会提倡的最新教学模式为情感交流模式,这有利于思政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存在的各方面问题。情感交流模式建立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具备平等、健康的心理环境,茶文化中“雅、洁”的价值追求十分适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及信任感的培养,经过情感的沟通,教师能够凭借其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处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4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刚性管理思维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势。茶文化与柔性管理思维的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念作用并融入现代管理策略。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使教师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沟通方式,解决思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1]陈洪源.思想政治课堂应灵活纳入传统文化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08.

[2]丁言.浅谈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体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142+144.

[3]王融.浅议柔性管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5):28-30.

[4]王玮.儒家茶文化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11):170-171.

猜你喜欢

柔性高校学生茶文化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茶文化的“办案经”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