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背景下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艺术研究

2018-01-18徐乔梅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管理学茶文化内涵

徐乔梅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结合高职教学活动的基本属性和特点内涵看,无论是高职学生的基础特点,还是高职教育的专业特点,都决定了其中的各个学科教育都需要立足综合特点,构建系统化的教学新机制。当然,就高职管理学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来说,其需要注重立足学生培养要求以及管理学教学活动的文化诉求等诸多内容的综合融入。

1 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问题不足认知

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活动之中,有着诸多文化内涵和职业特色,其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一种实践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文化思维的诠释与表达。因此,如何才能做好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活动,需要我们对传统高职管理学教学活动的问题,进行合理理解与深度认知。

1.1 教学不足在于:重理论实践、忽略文化内涵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该课程在整体实施过程中,其影响和实际价值并不突出,因此,在教学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探究合适的文化素材,通过融入全新教学理念内涵,从而构建艺术化、内涵化的教学新体系。就目前高职管理学课程的具体教学来说,其未能从文化交流与传递的角度来具体实施,因此限制了该教学活动的应用效果。

1.2 教学不足在于:缺乏明确教学目标和针对性方案

实际上,良好的教学活动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前提,同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但是当前高职管理课程教学活动中,普遍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学生在具体参与该教学活动时较为盲目,所以这就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另一方面看,该课程设置过程中,其中缺乏有效的教学针对性。对于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整体实施来说,其中不仅需要注重完善开展管理学知识的教学,同时也必须将该课程内容与其自身专业之间形成深度融合和有效统一,但是目前所实施的高职管理学课程实施时,其中并未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从而影响了该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合理融入。

2 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理解

2.1 茶文化的基础前提:茶叶产业的实质推动

就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发展历程看,我国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与茶叶产业的本质化推动有着重要关联。所以,在当前理解茶文化时,要注重理解茶文化的大众价值所在。从另外视角看,茶文化是从物质属性这一前提,所形成的完善文化机制。所以在认知茶文化时,要认识其重要的物质属性和内涵。在茶文化出现的早期,整个茶叶产业自身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其更多只是贵族元素,而唐宋之后,正是茶叶生产水平的深层次发展才使得茶文化得以体系化发展。

2.2 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艺术的有力彰显

当然,茶文化体系中,不仅包含了物质元素,更重要的是其中也有诸多生动、形象的文化艺术元素。在具体了解茶文化内涵时,我们看到形成了诸多与茶相关的文化艺术元素。茶文化中所包含的艺术元素诠释和表达的是成熟的文化观念。在我国茶文化历史中,茶歌艺术和茶诗艺术等等都是茶文化体系的生动诠释与表达。当前我们应用茶文化时,需要从生动客观的文化艺术角度出发,通过深度分析和合理融合,从而实现对该文化的有效认知。

2.3 茶文化的核心精要:精神理念的具体表达

对于茶文化来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其中诠释了极具层次化的精神思维和人文理念。从这些精神思维的具体表现看,我们认为其中表达了以下精神理念:首先,其中诠释的是一种大众精神。对于茶文化精神来说,大众精神不仅使得其影响力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其为茶文化理解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生存土壤”。

其次,茶文化中所展现的还是一种包容精神。茶文化的包容精神让该文化的价值影响力始终得以传递。最后,茶文化体系中也表达了成熟而客观的发展思维。茶文化是动态发展的,尤其是自先秦茶叶被发现之后,其在各个时期都有茶文化的价值,即使在现代文明的今天,茶文化体系依旧在发挥着价值力和影响力。当然,茶也在应用过程中,融入到西方文化体系之中,从而形成了世界性茶文化。

3 高职管理学课程的创新诉求理解

3.1 高职教学创新的社会氛围:高职管理学课程的创新诉求分析

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实际需要看,优化高职教育体系已经成为重要的人才培养诉求。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机制和培训体系,通过深化产业发展与教学体系的深度融合机制,进而推动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全面结合。就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职业人才培养诉求看,培养出技术扎实、技能丰富、有完善文化内涵的高职人才,就成为当前高职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宗旨和目标。

3.2 高职教学创新的价值诉求: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本质所在

在高职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管理学课程是该教学活动的核心知识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管理学课程通常具有实践色彩浓厚、应用性极其广泛等综合特点,所以,完善的高职管理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其中诠释了实践色彩和理论内涵,当然对于该学科教学活动来说,完善的教学机制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4 基于茶文化内涵应用的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艺术分析

4.1 激发学生创造性,构建学生主导、学生创造的教学艺术

在全新教学理念与思维中,我们认识到任何一门教学活动,如果想要实现最佳教学功能,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要通过构建学生主导的教学体系,这就发展成为当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活动艺术化诠释的重点所在。结合茶文化体系的价值内涵,我们看到该文化体系,实际上是由大众所创造的文化机制。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茶的大众属性,从而来优化该教学活动。当然,由学生主导的管理学教学活动也更具艺术内涵。

4.2 诠释实践特色,构建实践应用、实际感知的教学思维

管理学教学活动中的诸多方法与原则理念,实际上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之中所形成的,所以如果仅仅凭借课堂来开展教学,那么其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管理学课程中所传递的精神理念和人文思维。因此,在当前创新和优化高职管理学课程时,必须注重融入具体而客观的实践思维。在当前我们创新和优化高职管理学教育时,就需要将实践特色融入其中。结合高职教育活动的本质特点看,其最大特色就在于浓厚的实践色彩,因此,从“实践应用”角度出发,凸显实践本质,也将让该教学活动极具艺术风格。

4.3 融入文化思维,构建内涵深厚、价值创新的教学体系

以文化元素为底蕴,也将让整个管理学教学活动的本质内涵,能深入学生的理解与认识之中。选择文化元素和思维理念融入管理学课程之中,其将有效弥补传统管理学教学课堂上重理论,忽略文化元素的问题,同时从文化素材角度出发,其也让整个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丰富”。对于高职管理学课程的综合教学来说,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其将全面深化管理学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成熟文化视角来理解管理学课程的原则及内涵,从而实现该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

5 结语

对于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整体优化与深度创新来说,其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从精神理念角度出发,以教学机制优化与创新,来满足高职教育活动的整体诉求。当然,以实践视角、人文思维的角度来优化该课程教学,也是教育体系的“艺术化”改造。

[1]许世建;段玲义;吴少琴.谈《管理学原理》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管理学原理》说课脚本[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32-36.

[2]尹兴斌;倪健;杜守颖;翟玉静.高职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创新思考——基于管理者通用管理素质的培养视角[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5):103-106.

[3]黄海兰;王龙;薛成英;朱强.浅谈我国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的现状与创新——以角色扮演法在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111-113.

猜你喜欢

管理学茶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活出精致内涵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茶文化的“办案经”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挖掘习题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