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视角下江西高校微电影叙事主题研究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励志江西茶文化

熊 玫

(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 330026)

江西盛产茶,茶文化应运而生。所谓茶文化,重在由内而外的通透。江西高校微电影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体现了内外在的有机整合意识,展现了在全球化视野中的当代知识分子与时俱进的情怀和宽广的眼界。

1 爱恨交织的情感主题

“浪漫文人给予感情(sentiment)一个中心、正面的位置……通过我们的感情我们才深入道德的精髓,或就是宇宙的真理。”[1]《窗台》、《抉择》、《恋人未满》、《别问我是谁》、《爱不释》、《全世界耳背》、《夏逝》等一系列作品的出现共同组成了一幅当代青年恋爱的缩微全景图。

从情节构成来看,爱情的萌生至结局的不同形态都得到了表达。如《寝珍惜》之类的作品可看作爱情的影像,它并未直接呈现爱情本身,而仅仅是人性意义上的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它的美就在于呈现了“人面桃花”似的古典情愫。茶文化内蕴之清静以传神的方式在作品里得以流转。

更多的江西高校情感主题微电影在关注爱情的过程中已然融入了更多社会化视线,仅从分多于合的结局来看,青年学子们已然嗅到了大学校园爱情的基本走向。爱情毕竟是人与人的交往,其深处实际上牵涉到更为复杂的人际交往情境。所以,高校微电影在处理爱情题材的过程中实际上展现了视野的开放性。爱情在当下江西高校已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男欢女爱的问题,它的必然趋势是在现代化情境中不断融合进历史的潮流之中。所以,《邂逅》、《夏至未至》的男女主角因为出国问题走向必然的分手;《见面礼》涉及的是公理和私情的碰撞;《全世界耳背》、《错爱》则展示的是爱情发生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爱情的神秘和美好在此消解。

亲情题材方面,《心门》类似于抖包袱似的戏剧表现手法虽有些老套,但母子动人的相处还是再一次激活了有关母爱的传统主题。《八天》却是以极其细腻的方式展示了在大时代中自愿干之一隅的微小却又动人的母性意识的表达。母亲给孩子寄来的柿子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动人的象征。更为动人之处在于,母亲的心意被懂事的孩子所捕获,因而情意的接收更加增加了其感人的力量。实际上,母爱作为被千年传颂的话题的确需要找到突破的路径。而《八天》以其并不矫情的眼泪使得这一传统性书写得到了一次外扩的可能性。茶文化中内蕴的儒家精神的“和”的一面以隐而不显的方式融合进令人动容的亲情关系之中。

在友情的表现方面,江西高校微电影做了两个层面的关注。其一为群体性的面目出现,表现为大量毕业微电影的摄制,其中包括以班级为单位摄制的作品,亦有以院系甚至以学校为单位摄制的作品。此类作品一般会关注一两个话题,总体表现了对大学生活多重视角的回顾。其二为聚焦于个体之间的交往,《茧》、《苹果红》就属此类,就风格而言,前者偏向感伤,后者偏向温暖。无论是清寂还是温存,都不失为茶文化语言的现代呈现形态。

情感是人与人在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情势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心理表征。常人的夙愿总是期待情感的平和。而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过于平静则切断了曲折动人的景致。因此,爱恨交织的情感世界倒别有一番风味。

2 激流勇进的励志主题

总体而言,励志主题微电影在激励斗志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切入角度。

其一为直抒胸臆式。这一系列的作品以励志为天职,并不关涉励志的过从来由,显然这一思路是直接嫁接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基础之上的。因而,过多的语言反倒成了冗余,直接的抒发言志成为劝诫个体的基本范式。茶文化精神底部的真性情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涌动。

其二为行动展示式。这一系列作品少的是语言的干涉,多的是实际行为的展现。从接收者的角度来考量,行为展示类的励志微电影的接收存在潜藏的优势。可喜的是,其努力的方向除了读书求学,还包含了更多元的追求。如《江中合伙人》讲述的是宿舍室友合作开小杂货铺的故事。知识分子已然走出了象牙塔,用最实在的方式回应了这个火热时代的商业化特征。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江中合伙人》是实在地触摸了一把人间烟火,其多年来所受的教育也因为其实践行动的展开而获得了一种动人的力量。积聚于中必发之于外,此为茶文化历久弥香之关键所在。

其三为痛改前非式。某种意义上,这一系列作品和前一系列作品之间亦存在密切关系,至少在行为方面二者极为相似。而不同之处在于,作品更多的展现的是一种转变。此系列的主要作品有:《回首》、《成长,长成自己的样子》、《追求赤字心之大学生活》、《今天》、《涅槃》、《梦》、《最初的梦想》。成长实际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曲折变化才富有现实价值和意义延伸的空间,否则就失去了其最本真的色彩。江西高校微电影励志系列作品在反思成长之痛的过程中实际上调用了“过而能改”的话语策略。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学子们一度堕落,沉入深渊而不可自拔。在一番穷形尽相之后,转变便具有了更为凸显的意义。对比手法的使用更加突出了“青春因为奋斗而更加美好”这一主题的意义之所在。真正能促成励志的发生实际上牵涉到多方思维,其显然不是青年学子单方面能够回应的问题。传统和现代并非不可实现转接,其中之要妙乃在于茶文化精神中的通达和理性。

3 心怀天下的社会主题

人与社会是一种共建的关系。“无法与世界建立联系就是疯狂的事实为我们导出了另一个事实:某种形式的联系是任何形式的健全的生活的前提。”[2]

总体而言,大学生能从自身的视角逐渐展开对外部世界的考察。就观察和进入外部世界的方式而言,大致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第一,呈现自我。大学的活跃性往往表现为社团活动的多样化以及学校总体建校思想的开放性。江西高校微电影中有一系列相关作品出现。这一部分作品实际上建立起一道自我和外界进行联系的桥梁。“技术是双刃剑、浮士德的交易,利弊皆有,毁誉参半,既是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也是潘多拉打开的盒子,既给我们馈赠,又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3]宣传固然可以依靠技术,而技术不一定和艺术持平衡的关系。单纯技术的使用实际上只能走向艺术的反面。尽管技术持双面特征,但有效的把握既可缓解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亦完全有可能催生二者的交融。从茶文化的视角考量,静中取动,以静制动,方能长久。

第二,关爱他者。江西高校微电影的社会关怀意识还表现在对他者的尊重和关怀。《往哪走》关注的是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之双重社会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训条着实在当下现代化的情境中遭遇了暗礁。高校微电影对诸如此类主题的叙事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敏感性,亦可看到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暖心》、《爱心手》就是对上述问题的侧面回应。茶文化之美,美在和谐,和谐的根基又在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使命。

第三,回馈社会。高校和社会之间的确隔着一堵墙壁,但有心之人可以拆除墙壁,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并且有效回馈社会。《爱,追寻——一场关于追寻的梦》、《洲上》两部作品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涉及了环保的话题。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正在面临环境不断恶化的事实。当各方媒体以不同的方式关注环保话题的过程中,江西高校微电影也体现了积极的介入意识。只不过,江西高校微电影在关注环保问题的过程中更注重使用的是文艺腔的表现手法,因而难免有溢出主题之嫌。加之主题的跳跃性,如《爱,追寻——一场关于追寻的梦》之类的作品就难免显得文题之间出现了缝隙,因而主题的表达也就不够完满。《江西农大首部微电影》关注的是保钓问题,赤子之心可见一斑,理性力量也昭然若揭,不够顺畅的是,非专业演员的拙劣表演,使得一场理性的表演硬是丢失了一股圆润之气。

江西高校微电影实际上拥有的是心系天下的气度。这与茶文化精神底部的律动和通达是一致的。文化乃为沉淀,文艺实践因此才能走得更远。

[1]转引自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M].三联讲坛,2010.

[2][美]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3][美]尼尔·波斯曼著.何道宽译.技术垄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励志江西茶文化
江西银行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我爱江西奶奶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差钱”也演“励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