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视角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策略研究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职生茶文化思政

苏 淼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这种文化魅力不仅体现在其对艺术创作、文化发展的创新,更体现在其对民族价值观的引领和塑造。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转型的关键时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应该加强思政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技术与思想并行的过程中顺利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学宗旨的特殊性,其在思政教育开展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希望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思政教育转型的灵感,而茶文化由于在思想价值塑造方面的优势,成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1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整体概述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职教育作为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绷紧神经,在为社会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也应该保证人才思政政治素养过硬。随着现代社会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的背景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困难重重,对于高职院校而言,高职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其自身的思想意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外界教育引导效果。目前高职生在思想层面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自我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原动力,目前在我国职业院校的社会地位与普通院校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些学生一旦进入到职业院校就仿佛被贴上了“差生”的标签,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学生对自我价值认识不足,无论是在专业学习还是在思想教育中都缺乏自信,难以形成主动参与的动力;第二,功利观念过重,政治意识淡薄,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价值倾向渗透到校园之中,使得一些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将“金钱”、“名利”作为未来发展的唯一追求,对于社会热点、政治事务缺乏热情,个性突出,以自我为中心,个性是青年一代标榜自己的重要理念,张扬个性却是让这些人获得了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充满了创新、创造的热情,但是对个性的过分强调则陷入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泥潭,甚至忽视规则,将个人价值凌驾于集体之上;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但是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知识爆炸,高职生能够通过网络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知识量,但是这些知识的价值密度却很低,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见与误区,而高职生不加辨别地一味涉猎,缺乏深入思考的空间和意识,影响了其思想发展的深度。

2 茶文化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茶文化是围绕着饮茶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其在文化表现内容上非常丰富,如茶道、茶德、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艺等等。我国作为茶文化之都,在上千年的发展与传承中,茶文化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在思想精神层面也为我们做出了全面的指引。由于茶文化与思想精神层面的天然联系,其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从思想认识角度讲,茶文化能够引导高职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思想认同,并在接受茶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会传统文化在德育引导中的价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茶德的解读,让学生在饮茶氛围中逐渐学会冷静的思考,这对于学生重新认识社会、重新认识自己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从行为引导上来看,教师可以结合茶文化内容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茶文化活动作为渠道融入社会,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茶育德、以茶养智、以茶养性,用茶礼、茶德规范自身行为,用和谐理念开展人际交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缓解学生融入社会的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3 茶文化视角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策略

3.1 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思政教育手段

从茶文化的视角来看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学校、教师应该明确当前社会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主动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设计更加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沉闷单一的教学手段无疑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可以利用茶文化内容,为学生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例如开展茶文化讲座,请专业老师培训饮茶方法、渗透茶道茶礼,组织茶艺表演等等,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了解茶文化,并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育。

3.2 优化思政课程结构,体现茶文化思想精髓

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源远流长的历史印记,使得茶文化在内容上极其丰富。而在高职院校中渗透茶文化不仅能够完善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还能够在精神层面鼓励大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形成传承茶文化、创新茶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茶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渗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积累的过程,所谓“量变引起质变”,高职生只有在茶文化的熏陶中才能够完成思想意识的转变与提升。课程构建是思政教育开展的前提与依托,高职院校从茶文化视角应做好课程管理,让茶文化走进教材、走进课堂。例如在高职院校可以参考其他学校的思政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引入《中国茶文化》、《茶文化概论》等课程,以打破传统思政教育课程结构的单一性,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茶文化中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

3.3 建立教学指导项目,组织思政实践活动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作为教学发展的重点。一直以来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都存在着“重技术,轻思想”的误区,学校、教师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甚至唯一目的,而忽视了技能培养中思政教育的渗透。针对此,学校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茶文化的思想精髓,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设计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参与茶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建立沟通、获得技术、体会文化、提高认识。例如某校在茶文化的渗透中与企业积极合作,建立了“爱心茶室”项目。这一项目不仅是传承茶文化的平台,也是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基地,更是学生参与运营管理的机会,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升。

3.4 借助网络平台,提高茶文化思政教育效果

随着信息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的不断渗透,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获得了更加广阔的思路。从茶文化视角来看,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渗透不再依赖单纯的讲解和教材,而是能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直观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并接受茶文化。例如在思政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教育技术借助QQ平台、微信平台、易信平台、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社交网络渠道宣传茶文化内容,组织茶文化实践活动,而高职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更习惯这种教育教学方式,并在与教师的互动沟通中,深入对茶文化的思考,并逐渐提高政治素养。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日益严峻,以技能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思想价值塑造存在误区的学生主体,使得一些人才在走向社会后,空有技术而缺乏健康、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针对此,高职院校应重新重视思政教育的价值,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的僵化与单一模式,从传统茶文化中挖掘符合思政教育目标的内容,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进而构建富于思想认识引导作用的校园文化,让高职生在茶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强化思想政治理念,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1]李风清.茶文化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8(4):430.

[2]郑静.浅析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结合[J].黑河学刊,2018(1):163+173.

[3]石静.基于茶文化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策略分析[J].福建茶叶,2017(5):162-163.

猜你喜欢

高职生茶文化思政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