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包装专题训练的包装设计教学实践

2018-01-18王丽梅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茶文化设计学生

王丽梅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成都 610039)

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对于包装设计课程而言,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还要让其树立系统的包装设计观,了解所设计产品的特色与文化。而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用品,集文化性和商业性于一体,非常适合将其作为包装设计的实训专题,这一专题能够将笔者所倡导的包装设计系统观念教授给学生。

1 基于茶包装专题训练的包装设计教学目的

本课程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借助于茶叶包装设计专题,培养学生具备能够结合市场实际状况,制作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常规方案的设计能力。这其中,力图做以三个结合:基础性与创新性的结合、系统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用性的结合[1]。

2 基于茶包装专题训练的包装设计教学内容和模式

在具体内容的讲授中,笔者主要采用了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以及互动探讨法。具体教学内容和模式如下:

2.1 茶文化的引入

在中国,茶和酒在饮食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影响力远远超越了食品的领域。对于如今90后00后的孩子们来讲,他们习惯了喝西式饮品,并不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对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进行普及,了解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茶的品类,这些不同的品类有什么特点,其制作工艺有何不同。结合茶文化,详细分析不同茶品类的包装设计有何差异,将产品的文化性在包装上的体现初步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个大体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差异化的设计在包装中的重要性;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不同茶叶的制作工艺、茶表演等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同时,让他们到市场的茶庄调研,亦增加了学习的现场性,让学生对茶包装设计有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为后期的设计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茶包装设计作品的鉴赏、分析

在对包装设计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把握后,笔者安排了四至八个课时的茶包装专题设计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拓展他们的设计视野和思维。具体作品的分析中,将包装设计知识系统化地进行讲授。这其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2.2.1 茶包装的设计观。设计观念决定了设计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开阔的视野,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当下主流的包装设计观念。比如“有限资源论”、“为环境而设计”等先进的与绿色设计相关的概念。这种设计观念在茶包装中的体现即是采用环保可回收的材料,安全无毒的印刷工艺,设计上重实用少浮夸,减少炫耀性的茶包装设计。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观念,笔者将现有市场上过度设计的茶包装(尤其是礼品装)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其中违背“绿色设计”观念的地方;将其与“绿色设计”的茶包装进行了对比说明,以强化学生对该设计观的理解。

2.2.2 茶包装的文化感及设计风格。由于消费者的层次和需求不同,茶的品类不同,茶包装的设计形式和语言表现亦应该是不同的。而且由于茶的产地有不同的地域属性,与之相联系的就是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何在茶包装中体现品牌特点、区域文化、产品的特色,这是包装设计师们一直在努力回答的问题。对于培养未来的设计师来讲,茶包装中的文化感实现与设计风格的呈现是其必须掌握的一个内容。

在文化感的设计上,香港设计师陈幼坚为峨嵋“竹叶青”论道系列产品的包装设计就是很好的例子。该包装从产品名“论道”入手,设计中所指涉的“道”却与宗教无关,该“道”只是形而上的指向,取其“道”的底蕴和茶道做出联系,是一种精神和深层次的茶道。这种创作的方式亦是茶包装设计中常用的方式,注入了文化观念和文化感,亦提升了茶产品的商业价值。而当下亦有背其道而行之的设计方法,这些设计针对年轻的消费群体,其设计充满着现代感和趣味性。较为典型的案例是茶包。这些茶包力图在外形和结构予以创新,有的将茶包设计成小鱼状,茶包在茶杯中上下翻动尤如鱼在游泳;有的将茶包的尾部栓上真实的干花,品茶的同时欣赏植物花卉的形态美;有的将各类人的运动状态设计成剪影形,系在茶包的尾部,边品茶边欣赏人生百态。这些茶包的设计创意出彩,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性。笔者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法,将市场上的茶包装设计作品进行了分类比较分析,学生对此会有较直观的认识。

2.3 茶包装设计实现

在上述内容讲授完后,就轮到学生们就给定的课题进行茶包装的创意设计及制作了。其间,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予以重点的设计辅导。

2.3.1 创意构思阶段。这一时期是包装创意生成或概念生成的起点。这个过程中设计者会参考许多不同的因素,比如调研得到的消费者资料,竞争对手的包装设计方案等。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释放学生的创造力,是老师重点教学方向。笔者让学生尝试应用水平思考法来寻求设计创新点。所谓水平思考法,是对垂直思考法而言的,就是摆脱非此即彼思维方式的思考方法,也是摆脱逻辑思维和线性思维的思考方法。在水平思考中,人们致力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每个不同的看法不是互相推导出来的,而是各自独立产生的[2]。水平思考不是过多地考虑事物的确定性,而是考虑它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关心的不是完善旧观点,而是如何提出新观点;不是一味地追求正确性,而是追求丰富性。这种思考方法的指导下,学生在创意初期可以天马行空地进行设计创意,这样亦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他们的惯性思维,从而提高设计创意的新颖性。但在创意的深化期,需要他们结合课题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思考,要考虑创意的落地可能性,比如如何体现茶的文化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使用习惯等,同时,还要做到创新与基础相结合。经过课堂上大家头脑风暴式的创意讨论,不少方案被否定,亦有不少方案得到了深化。

2.3.2 设计与制作阶段。这一阶段是茶包装设计的中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要解决如何设计包装盒的外造型和结构,如何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版式、材料等要素实现设计创意和形式创新[3]。学生们要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设计因素,将原本零散杂乱的材料,通过一个结构或形式安排,组成合谐完整的统一体。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通常会很在乎茶包装的美化,而不太重视包装盒的外形与结构设计。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原因还来自于他们在造型和结构设计上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运用什么字体,用多大的字号,各类文字如何排列组合,采用什么颜色等等成为了设计的重点。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反复给他们强化包装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的概念,不能让其形成非此即彼的印象。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作更多的更深层次的设计思考,并适时地推荐一些学术文章给他们阅读,让其建立大的包装设计观念,让理论来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的设计视野得到了拓展,考虑的更为周全,设计表现亦具有更多的落地可能。

2.3.3 打印及展示阶段。这是茶包装设计的后期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要到印刷厂去参观,与一线的工人师傅交流,了解现有的印刷工艺及后期工艺情况,将自己的方案与技工们探讨,反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调整,以达到印刷的要求。同时,做成成品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方案讲解,接受老师、同学的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方案阐述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其思考设计各环节是否合理,为未来的设计积累经验。

3 结语

基于茶包装的包装设计教学,力图将基础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系统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立足了教材,将包装设计的基础知识讲通讲透,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前沿性,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从而构建系统的包装设计观。通过茶包装专题训练,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亦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和传承了茶文化。

[1]陈小林,包装设计[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2]项岚,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J],商情,2014(30):267-267.

[3]李亚旻,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和色彩的运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6(1):138-139.

猜你喜欢

茶文化设计学生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赶不走的学生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