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陶瓷类古典茶具的实用性设计

2018-01-18高方志刚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陶瓷器茶具茶壶

高方志刚

(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艺术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000)

最初陶器是用于日常生活,用于盛水之类的容器;瓷器原本也是用作日用品,直到东汉时期才转为有观赏作用的陈设品,陶瓷器具既具有工艺美术的美观,又具有实用价值,在技术和艺术上都取得了不匪的成就。

1 古代陶瓷古典茶具

古代的陶瓷器具应用广泛,锅碗瓢盆基本用具都有陶瓷的影子,而且它们也是历史悠久的艺术品,作为陈设艺术品还和茶文化相辅相成。茶杯、茶罐、茶壶等茶器包含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古色古香,因为有了陶瓷的融入更具有了中国风味。真正的好茶离不开好的陶瓷器茶具,陶瓷在茶文化中也更能彰显魅力。

1.1 古代陶瓷器具用途

古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许多工艺制作初衷都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陶瓷器最初都是被用做碗、盘、杯、罐、壶、瓶、盒等日常用品,在设计形状、抓手上都是以实用原则优先,美观原则其次。曾经在甑皮岩遗址第一期发掘出的成型陶器——甑皮岩首期陶,是极其简单的敞口、圆唇、圆底的形状。器具有灰白色和灰褐色两种色调,考古学家考察研究发现,甑皮岩首期陶距今大约有12000年,是陶器发明初期时期的成品,而且它的生产条件不高,烧成温度极低,导致胎质疏松,遇水易解离,可能没有完全陶化,估计那段时期的陶器主要是用于烧水盛水烧菜这一些方面。唐宋之后,陶瓷业的技术工艺日趋成熟,釉色、形状等都开始注重美感,朝廷也设立官窑专做装饰、陈列品,陶瓷器具逐渐由日常用品分流出艺术品一线。

1.2 古代陶瓷茶具的经典大众款

茶作为食品、药材使用时,茶具还未出现,直至茶被人们所饮用时,茶具才出现。一般概念中的茶具是指茶杯、茶壶、茶罐等这类饮茶器具,随着中国人喝茶的方式在不断地变化,茶具的种类也在不断繁衍。从总体形状到细节纹饰,茶具工艺在不断改革,唐代的喝茶风俗在民间普及,成为了大众的一种休闲方式,人们也开始讲究起喝茶的情趣,茶具的出现不仅仅只是作为器具,而且还是实用和欣赏并在的工具,茶具的质地用料、外形美观的高水平能提高茶的色、香、味。饮茶的风俗在宋代是黄金时期,这时的茶具更为简洁,多以白瓷底、白描手法为主;明代的景德镇白瓷声名远扬,青花瓷更是博得大众喜爱,当时流行的茶具款式为色白、纹饰精巧,杯子偏小巧。清代茶具种类基本与明代相似,纹饰里融入了绘画、诗文、书法、篆刻等新的艺术形式。

2 近代陶瓷技术的发展分析

陶瓷业在我国的文化工艺里是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传承几千年来,无数人为之疯狂与迷恋,据考古学家推断,陶瓷业在我国已有近万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累积,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2.1 近代陶瓷的困境

民国时前,陶瓷的生产越来越普遍,但是因为陶瓷生产的技术因循守旧,技术仍然在原定基础上进行生产,精华糟糠一并传承,同时优良的陶瓷核心技术没有得到推广,依然以少数原来的宫廷派官窑为主,并没有面向大众民间作坊,这导致了近代陶瓷业看起来繁荣的背后,其实已经开始逐渐有了衰落的迹象。陶瓷业在古代能表现如此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古代我国为农业大国,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外来竞争和内部压力,陶瓷业才能得以繁荣。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开始偏向机械化,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学习了外来的工业文化、技术,这逐渐改变了中国以手工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以传统技术为主的陶瓷业逐渐落后。

2.2 近代陶瓷业的进步

我国原是陶瓷的起源地,是生产大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却沦为了陶瓷的进口大国,这一屈辱性的转变使得业内人士开始反思,他们开始打破一昧地坚守传统模式,学习外国的生产技术,响应实业救国的口号,在光绪三十四年期间,景德镇就迎来了重大改变,在这个地方成立了全国最早的陶瓷企业——江西瓷业公司,建立以后,公司也逐渐扩张,产品的颜值和质量能与顶峰时期的官窑产品媲美,在它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都兴起了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聚集陶瓷业的人才,一同在传统技法里吸收精华、创新工艺,大大提速了陶瓷业发展的步伐。近代的陶瓷业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不再只局限于茶具等容器用品,镁制餐具耐酸碱,骨瓷茶杯轻巧,热稳定高,许多新型的陶瓷器的性能极大扩宽了陶瓷的用途。

2.3 当代陶瓷艺术发展态势

现在陶瓷在人们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相比塑料、金属等材料来说具有更安全卫生、热稳定性、易于洗涤好等优点。当代的陶瓷技术相对于古代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超越了一般功能的束缚。如,实用工具、摆设品。创造者在作品里充分发挥想象空间并实现其精神价值,一件作品里包含着创作家的审美观、艺术观。因为创作者的学识、阅历、风格不一,作品的风格种类也大不相同,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总体趋势多样性与丰富性。陶瓷艺术生产技艺也不断由手工趋向科技,电窑、瓦斯窑、拉坯机、施釉机都是工厂里的常客。陶瓷的市场并不仅仅在于地区、国内,它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走向国际,以“陶瓷”为媒介的各类艺术多元化表达活跃在世界面前,或许在未来还可以形成“陶瓷+”以陶瓷艺术品带动山水画、雕刻工艺等综合文化传播。

3 古典陶瓷茶具设计与使用策略

3.1 陶瓷茶具的壶嘴设计

景德镇的白瓷,色白高雅;浙江一带的青瓷,外形古朴,釉色青翠;四川的黑瓷、江苏宜兴的紫砂陶、云南建水的五彩陶、重庆荣昌安富陶这几类陶瓷器具都是在国内享有盛誉的,材质用料、外形花纹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在茶具的造型上却是延续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茶壶嘴不能低于茶壶口,不然茶水还未加满就容易溢出来;茶壶把手也要和壶口相平齐,上把与下把要在同一垂直线上,不然在外观上就缺少一种平衡美感。水平壶、西施壶便是这一规矩的代表,它虽然看起来操作简单,但是,有些茶壶没有达到这个标准仍有嘴歪把斜的现象。在讲究“大中至正”的中国,尤为注意外观的这些方面,虽然,不符合这些标准的茶壶依旧能用,但是,在饮茶时始终会缺少了一种韵味。

3.2 瓷器的烧制技术与传热、保温性

瓷器相对陶器来说,分子结构更加紧密,音清而韵长。瓷器在约1300度左右的温度下烧成,白瓷等浅色系列的瓷器能直观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适中,泡茶时能给茶叶稳定的温度,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茶汤清澈,香气浓郁。随着工业进步,烧制的工艺技术越来越发达,瓷器为了满足新时代人们的需要,延伸出了骨瓷、镁制瓷、贝质瓷等,镁制瓷能耐酸腐,经久耐用;骨瓷制作严格,透明度与洁白度高,热稳定性极高,是用来泡茶的上乘用具;贝质瓷强度高不易碎,也不易褪色。新工艺的瓷器艺术以人们需求、茶叶冲泡条件需求为导向研究生产,致力于更高的热稳定性、传热性、保温性。

3.3 茶壶构造与使用场合结合

饮茶文化在民间备受推崇,中国人历来最喜爱的饭后闲余,无论哪个阶层无论何种身份,都可以为自己泡一壶茶慢慢品饮。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饮茶风俗和习惯,饮茶的场合也有不同,有的会见宾客,有的一人放松独饮,因而茶与茶具种类也各不相同。比如,喜欢饮功夫茶的广东福建地区,茶汁偏浓郁,不是普通的冲饮而是喜欢用小火烹制,因此,他们用的茶具较小,邀约的人也比较少,三两好友慢慢品尝,在品饮时闲话家常,慢慢感受功夫茶独有的清香和茶具的精美。茶具的设计师在设计时也是充分考虑地区茶文化,以此进行造型设计,设计提梁茶壶时,就选用金属、藤竹等作为材料,色泽上淡雅美观极具品味,同时也提升了茶具的品质,带来饮茶的良好体验。茶壶的容量通常设计不大,茶杯容量也普遍偏小,这也与茶文化有着深深的关联,茶壶体积也分独饮、二三人饮或五六人饮的容量区别。

4 结论

茶具不仅仅是作为简单的器具出现在大众面前,深厚的茶文化影响着茶具发展。在现代陶瓷茶具中,实用性和艺术性两者得到很好的融合,民族文化也很好的在茶具里融合,增添古典风韵。但是,茶具并不只是作为茶的陪衬和茶汤的容器而存在发展,它也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消费者需求有着密切关系,茶具的设计要根据地区市场的文化差异,根据大众生活水平和喜好偏向来选择合理的材质与纹饰元素等,发展陶瓷类古典茶具应该要迎合时代潮流,通过现代技术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制造出更多更好的陶瓷茶具,以推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1]杨颜蔚,王崇东.极简主义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5,49(10):19-22.

[2]纪荣全,张凌云.试论现代茶具的设计走向与趋势[J].茶叶通讯,2015,42(01):42-45.

[3]黄修林,史文轩.谈仿生设计与日用陶瓷茶具设计的应用关系[J].艺术评论,2012(11):115-117.

[3]詹伟杰,陈锦昌,张志尧,邓华东.从茶具材质发展论产品设计的实用性[J].工程图学学报,2008(01):127-132.

猜你喜欢

陶瓷器茶具茶壶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芜湖东门渡窑即文献中的“符里窑”考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陶瓷器修复的工艺与文化
古陶瓷修复方法的探讨
带孔的茶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别碰烧开水的茶壶
贾星儿的快乐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