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茶机器人的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分析

2018-01-18辛文文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机械手脉冲控制器

辛文文

(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大学,青海西宁 810016)

手工采茶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品质不理想,采茶机器人的应用,通过悬臂式机械臂独立采摘,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优化脉冲输出频率、系统阻尼等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可显著提升三轴电机伺服系统,以及三轴、二轴联动的工作效率。

1 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1.1 方案设计

采茶机器人顺利作业,需要了解茶棚的空间尺寸、茶叶外形,合理设计三轴机械手,以及采摘爪手(二手指式)。通过单机械手与龙门式布置,沿茶棚走向在茶棚两侧设计X轴,且轴间同步运动。Y轴横跨茶棚,在Z轴设计爪手。机械手控制器、图像单元间通过通信获得茶叶单位坐标参数,围绕坐标序列,XY轴达到指定坐标后,Z轴导致坐标位置,通过爪手闭合实现采摘。茶叶在负压风机带动下回收,即完成一次采摘作业,三轴再次动作实现下一次采摘作业。

1.2 机械结构设计

根据茶棚长宽高,茶叶行间距等数据,设计三轴有效行程。为减少Y轴定量挠度,需对该轴施以强度校核。两个X轴间选用圆弧齿同步带。采摘爪手施以舵机驱动,其输出轴控制左爪手旋转,与后侧手指间齿轮啮合,此时右侧手指同步向另一侧旋转,两手指分别沿顺、逆时针旋转,由四连杆机构闭合,由刀片辅以垫块实现茶叶切割[1]。

2 机器人控制系统分析

DSP控制器、图像处理单元间通讯后,控制器向三轴伺服驱动器、爪手舵机同时发送脉冲,三轴伺服驱动器控制三轴电机动作。

2.1 系统硬件构成

执行机构中,电机选用直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免维护但控制复杂,易于实现智能化。主要由电机后端编码器控制精度,低俗运行平稳低频特性,过载能力强。电机接受DSP控制信号后,由闭环控制实现精准定位,驱动器根据电机编码器反馈信号采样,响应速度快但结构与制造复杂,且成本高。

舵机(型号MG995)接收PWM控制信号后,根据占空比输出舵机转轴角度,角度灵活转变的控制系统适用。DSP控制器会输出脉冲信号,且是含两个不同占空比的信号,实现对爪手动作的控制。

电机驱动器选用能够控制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的直流伺服启动器(型号MLDS2410-A1),内部含有PID集成控制电路。利用其配套参数设置软件,围绕旋转编码器、电机的参数,设置驱动器各参数,设置后存入EEPROM内。

控制器包括单片微控制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智能控制芯片、工业控制计算机等,实现对控制指令的接收,并反馈信息,通过两者比较利用控制算法形成控制信号,实现对控制对象的控制。各种控制器都有一定的优缺点,综合其经济性、移动作业特征等,选用功能强大的32位定点DSP控制器,具有密保保护机制、兼顾控制及快算功能[2]。

继电器可实现控制器对大功率电磁阀的弱电控制,固态继电器由分离电子期间、微电子电路等组成,在输入端施以控制信号,可实现对大电流负载驱动的效果。不仅操作安全,同时开关速度、抗干扰性、灵敏性、控制功率、电磁兼容性等方面理想,可有效控制电磁阀的通断电。光电行程开关选用EE-SX674型号,限制各轴极限,避难机械手运行碰撞。

2.2 软件设计

开始后系统初始化三轴归零且爪手张开,从图像单元获取位置参数,二轴或三轴联动,舵机动作驱动爪手采摘,风机回收茶叶至收集箱。当区域内所有点采摘完成进行下一区域采摘,若区域内未全部采摘回至二轴或三轴联动作业环节,以此循环实现茶叶采摘。系统设计由CCS3.3软件实现,配置函数具备初始化各相关寄存器功能;各任务函数分别具备各轴归零、串口通信、检测位置超行程、二轴动作、Z轴向下移动、爪手闭合、Z轴向上移动、爪手张开功能。各中断函数分别具备实现X、Y、Z三轴位置中断响应功能。控制系统中DSP、图像处理单元的通信,串口通信工作流程为此系统初始化后,控制系统进入串口通信子程,当检测输入中断标志为1,接收数据并转存至结构体中,接收到结束标志数据终止通信。当检测输入中断标志不为1时,重复该操作,直至中断标志为1,再展开数据接收与结束通信步骤。

3 控制系统验证

3.1 机械手系统

机械手系统由控制柜、三轴滑台等部件组成,组件安装后用履带拖拉,软件、硬件都是系统效率影响因素。其中软件因素,DSP控制存在两个实践管理器,分别存在独立性的计数器,控制计数器参数可调整溢出中断周期,最终实现调整输出脉冲频率。硬件因素中,电机的物理特性,也会直接影响系统作业效率,直接电机转速可通过理想空载转速,减去等效负载曲线斜率、负载转矩的乘积得出。

3.2 试验

针对于最高工作频率的测定,可确保实际作业最高转速,试验方法是不与图像处理单元通信情况下,利用CCS软件,调节系统脉冲输出评率,获取三轴电机最快工作效率。最终检测结果显示,当电机空载转速、电机运行速度间存在正相关;系统阻尼涵盖各种摩擦阻尼,与负载转矩间存在正相关,转矩越大转速下降越快;负载与转速存在负相关,即负载减小转速提升;当负载转矩一定,减速比、电机减速间存在正相关,当减速比增加,电机转速提升,脉冲频率随之增强。

针对于联动作业效率的测定,主要目的了解三轴、二轴联动作业效率。试验方法是记录机械手在各个坐标条件下的平均采摘时间,计算各组二轴、三轴联动耗时时间,计算各联动形式均值,以及平均利用时间。结果显示二轴联动达到指定坐标点后,Z轴动作到达指定坐标后,爪手迅速开启与闭合完成采摘。爪手垂直动作,与周围茶叶不会造成影响,但动作效率不高。三轴联动时,各轴达到指定坐标点,爪手动作完成采摘后移动到下一坐标点。运行速度迅速,但爪手与周围茶叶产生接触。两种联动形式比较,Z轴独立动作时间减少,节省的两个动作花费时间。二轴联动Z轴约两千次每小时,三轴联动约两千五百次每小时,可见后者联动形式的速度优势明显[3]。

可见脉冲输出频率、系统阻尼、减速机减速比、电机空载转速等是工作效率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测试得出三轴电机的最大工作速度、最高工作频率。同时三轴联动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二轴联动效率。通过实际采摘试验后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为提高作业效率,在采摘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将机械结构改为悬臂梁式,机械手由以往的Z轴改为与Y轴平行式结构,分为左Y轴与右Y轴,在两Y轴上设计左Z轴与右Z轴。机械手与茶棚间隔指定距离,两Y轴随承载移动平台移动。滑台需合理控制三轴的有效行程、长度、台面尺寸、每转进给量、最大速度、重复定位精度等参数。采摘爪手以推拉式电磁铁制动,通过电磁吸力动作,根据弹簧弹力归位,通过微型轴承,实现固定销、转动铰链间的配合,确保作业精度与效率。爪手系统由电磁铁、转动铰链、固定销、手指、垫块、刀片、左右连杆组成,初始状态下,电磁铁头伸出爪手张开。电磁铁通电后,电磁铁向上由四连杆带动手指闭合完成茶叶采摘。

两种设计方案比较,以往的单体机械手结构,滚珠丝杠结构,不仅结构简单稳定且易于安装,定位精度与稳定性强。但受闭环伺服控制影响,单体工作效率不高。优化后的双机械臂结构,同步带结构,两机械手通过协调完成茶叶采摘,具有工作效率高的优势,但结构繁琐且稳定性差,后续还需通过控制算法改善其稳定与定位精准度。

4 总结

利用DSP控制器、直流伺服电机等设备设计出了龙门式三轴直角坐标机械,通过对采摘抓手的优化,克服了负载、脉冲输出频率等问题,设计了悬臂式双臂对称爪手,采摘效率显著提升。

[1]侯龙潇,王鹏飞.基于PLC的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4):00257-00257.

[2]谌孙杰,马璐,吴秋平.两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6):110-112.

[3]殷苏民,郑昌俊,徐启祥,等.基于Sysmac自动化平台的Delta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7(3):1-5.

猜你喜欢

机械手脉冲控制器
工商业IC卡控制器改造为物联网控制器实践
脉冲工况氧气缓冲罐裂纹修复实践
有限元分析在外圆磨床机械手设计中的应用
某数控车床的桁架机械手结构设计
PLC可编程控制器相关外置的选择计算研究
人体体感感知机械手设计与实现
自动上料机械手横梁固有动特性研究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基于Hopkinson杆的窄脉冲校准系统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及MATLAB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