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港口贸易视角下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

2018-01-18

福建茶叶 2018年8期
关键词:补货竞争力港口

蔡 蕊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商学院,北京 101100)

基于国际贸易环境下的港口贸易,一般以物流中心或者保税区为空间载体,在该空间范围内以商品贸易的形式与外国客商签订购销合同。这就意味着,在该空域内存在着多国茶叶产品的竞争态势,并在“区域市场”中建立起了垄断竞争格局。随着我国茶企参与国际贸易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目前也面临着如何获得品牌溢价的现代商业问题。而所要获得品牌溢价效益,则需要建构起我国茶叶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难以复制、无法超越的竞争力特质,单纯依托我国茶企自身的努力是难以达成的,其不仅涉及到茶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植入,还涉及到防止域内茶企在同一品牌上进行内部竞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港口贸易视角下的竞争力研究,便需要在系统视域下来逐步展开。

1 港口贸易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内在要求

基于物流中心这一空间载体,其内在要求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绿色环保要求

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主要发达国家逐一设置了绿色壁垒,该绿色壁垒的设置不仅有效改善了本国消费环境的环保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关税壁垒”的传统职能。我国作为WTO成员国,必须履行出口对象国的环境法律制度环境。因此,实现茶叶制品的绿色环保,则成为了港口贸易视角下的内在要求。满足这一要求,不仅需要从茶叶品质上下功夫,还需要从销售包装和物流包装上做文章。

1.2 文化识别要求

前面已经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内核,其中难以复制则成为了最为关键的一环。将我国茶企作为整体进行看待,其茶叶产品的差异性固然存在。但如何在种类繁多的国外茶叶制品中脱颖而出,则需要对其诸如文化识别标志。迎合海外消费者对茶叶文化消费的热情,整合我国茶文化元素并植入到茶叶出口中,则成为了港口贸易视角下的另一内在要求。

1.3 产品补货要求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时已从过去的商品交易,逐步转换为资本输出这一高级形态。但由茶叶生产所固有的自然禀赋条件决定,茶企参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仍属于商品贸易形态。因此,满足物流中心茶叶仓储的不要之需,则成为了这里的要求。

2 要求驱动下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构成要件分析

在上述要求驱动下,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构成要件可分析如下:

2.1 构成要件之“包装绿色化”

尽管在上文中提出了茶叶制品的绿色化要求,但在产品全面质量管理下这一要求应存而不论,而目前的短板则在于包装的绿色化问题。按效用分类,包装可以分为销售包装和物流包装。在港口贸易中客商首先接触到的则是物流包装,在验货过程中则将接触销售包装。可见,抑制对环境的污染和充分利用包装资源,便成为了包装绿色化的实施方向。

2.2 构成要件之“产品内涵化”

消费升级乃是全球化的趋势,消费升级的主要体现便是海外消费者更加重视产品的内涵化。结合茶叶产品的使用价值特点,这里的产品内涵化则主要从茶文化内涵反映出来。前面已经指出,具有我国本土化的茶文化具有无法复制和难以超越的比较优势,那么这就成为了建构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构件。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何赋予茶叶制品内涵化特质。

2.3 构成要件之“物流信息化”

以物流中心为载体的港口贸易,需要茶企解决及时补货问题。在国际供应链管理下,则需要强化物流信息系统的搭建与应用。因此,物流信息化便成为了出口竞争力的另一构件。笔者认为,需要在物流信息化平台中建立虚拟库存管理模式。

3 分析引导下出口竞争力建构的着力点

在港口贸易中,我国茶叶制品固然得到了海外消费者的青睐,但也需要正视其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先核心、再外围”的出口竞争力建构原则下,结合以上分析这里提出三个环节的着力点:

3.1 着力于物流包装绿色化

前面已经提到,物流包装最先被客商所接触,并也构成了绿色壁垒的实施对象。因此,在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建构中,需要着力于实现物流包装的绿色化。从控制包装成本的要求出发,则需要在绿色物流实施框架下建立起茶叶物流包装标准,进而实现包装的规模化生产效应。

3.2 着力于茶文化资源整合

茶文化内含有器物层面和思想层面两大资源领域,针对茶叶出口需要则应从茶文化思想层面来进行整合。笔者认为,需要将茶的使用价值与我国传统养身文化相融合,通过文本信息的传递来迎合海外消费者的需求结构。这样一来,就能提升客商的洽谈意愿。

3.3 着力于引入第四方物流

我国茶企大都为中小企业类型,且在资源指向型选址下弱化了其对供应链管理的绩效。为了在港口贸易中完成补货任务,则需要着力于引入第四方物流。根据定义可知,第四方物流的核心能力便是供应链管理与再造。

以上从三个环节所做的着力点分析,应成为建构出口竞争力需要立即启动的工作内容。

4 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体系建构路径

根据以上所述,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体系建构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

4.1 公权力影响下制订茶叶物流包装标准

需要在战略视域下来建构起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那么在制订茶叶物流包装标准时应跟踪国际标准。由于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碳排放规制措施,所以物流包装标准首先则需要指向包装物材质。作为材料工程学的研究对象,需要在政府公权力的影响下来推行,并且只有在大规模使用下来才能降低单位茶叶包装物的成本。另外,还需要制订茶叶物流包装的尺寸标准,进而与国际物流系统中的储运环节形成高度匹配。

4.2 开发出能够重复使用的茶业物流包装

绿色物流的内涵之一便是,对物流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作为物流资源的茶叶物流包装物,实现对其的重复使用可以从物流包装形态上做文章。因此,这里就涉及到物流包装工艺问题了。笔者之所以强调上述问题,一方面是从迎合当前国际贸易对环保的要求而言,另一方面则可作为茶叶“附加产品”来作为营销之用,这样就能为我国茶叶制品较好的建立起国际市场识别度。解决上文问题,自然需要政府牵头来由多部门联合攻关实现。

4.3 针对不同茶叶类型详细说明养身功效

我国茶文化内含有丰富的养身思想,而这种国人所熟知的养身思想并不一定被海外消费者所理解。然而,通过在茶叶制品营销中赋予养身功效信息,则能极大的增强我国茶叶的出口竞争力。为此,首先需要对不同类型茶叶养身功效的表述建立国家标准。最后,在茶叶出口中将养身功效信息用中英文印入销售包装。这样一来,在提升茶叶产品市场识别度的同时,也能帮助海外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养身需要合理选择茶叶制品。

4.4 将补货事项外包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四方物流的来源之一便是“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建构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时,茶企便可以将补货事项外包给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这里的关键在于储运过程中的茶叶品质保证问题,因此,茶企在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接之前,可以借助自营物流系统专业化的将茶叶制品配送到第三方储运环节之中。同时,还需要增强销售包装和物流包装的质量。可见,这就要求茶企在生产中需强化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5 小结

基于国际贸易环境下的港口贸易,一般以物流中心或者保税区为空间载体,在该空间范围内以商品贸易的形式与外国客商签订购销合同。这就意味着,在该空域内存在着多国茶叶产品的竞争态势,并在“区域市场”中建立起了垄断竞争格局。本文认为,港口贸易视角下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体系建构路径,可围绕着:公权力影响下制订茶叶物流包装标准、开发出能够重复使用的茶业物流包装、针对不同茶叶类型详细说明养身功效、将补货事项外包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四个方面来展开。

[1]赵奕凌.基于马克思危机理论探究次贷危机的形成根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4):23-24.

[2]郭利群.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启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65-66.

[3]王宇凡.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制造业全质量管理系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1(4):32-33.

[4]李静.环境壁垒下的选择: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12-13.

猜你喜欢

补货竞争力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快速分拣线的自动补货系统调度优化设计
冬奥“顶流”冰墩墩抢疯了!南通生产商:初八开工补货
考虑订货协调成本与数量折扣的改良品供应链水平协调
港口上的笑脸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惠东港口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