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郊区桃重大虫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2018-01-17朱学超上海市瑞华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市崇明区202172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上海地区桃红天牛

朱学超 (上海市瑞华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市崇明区 202172)

近年来,上海郊区大力推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果树生产尤其是桃生产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同时还出现了农业生产与旅游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上海地区桃生产上虫害发生日益猖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桃果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笔者经过多年调查和监测,对上海地区桃园中重大虫害的发生症状和发生规律进行总结,并依此提出相关绿色防控技术。

1 重大虫害发生症状和发生规律

经过几年的监测实践,笔者明确了上海地区桃重大虫害有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潜叶蛾、桃红颈天牛、桃蚜等。

1.1 梨小食心虫

又名桃折梢虫,属鳞翅目卷蛾科,寄主植物较多,李、梨、杏、桃等为其最佳寄主。幼虫前期蛀食新梢,后期以蛀果为主。上海地区越冬代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这时期卵一般产在桃生长点下方的第4张叶片、第5张叶片的背面,孵化后即开始为害,被害新梢逐渐凋萎下垂至枯死;后期幼虫蛀入果肉纵横取食,直达果心,可使果肉变质腐烂。由于上海地区种植的桃多为中晚熟桃品种,再加上上海地区特有的物候期条件,该虫在上海地区一般每年发生5~6代,且有世代重叠现象,从4月底开始为害新梢一直持续到9月底或10月初,为害新梢最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桃果。

1.2 桃蛀螟

俗称桃蛀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寄主植物较多,有桃、柿、李、梨、枣、无花果等,以幼虫食害果实和种子为害。桃果实受害后表面有颗粒状虫粪,且会引起果实脱落、干果、流胶等。该虫在上海地区一般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或桃树皮内越冬。成虫有昼伏夜出的习性,且有较强的趋光性和趋化性。上海地区以中晚熟桃品种较多,桃树株叶茂密、座果率高,故该虫在上海地区产卵率高,且喜好在两果相接处和茂密枝叶上产卵。一般一个桃果内常有数条幼虫,可转果为害,且转主寄主性强,为害相当严重。

1.3 桃潜叶蛾

又称桃叶潜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寄主植物有杏、李、苹果、桃等。主要以幼虫潜食叶肉组织为害,在叶片中串食并形成弯曲虫道,最终致使叶片干枯或脱落。该虫在上海地区每年发生7代,世代不算整齐,最后一代一般发生在11月上旬。该虫以蛹在树皮、杂草、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夜间将卵产于叶表面上,数日后幼虫孵化,即开始潜食为害。

1.4 桃红颈天牛

俗称红脖子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主要为害桃、杏、李、樱桃等核果类果树。该虫在上海地区一般每2~3年发生1代。7月—8月成虫于正午间在枝条上栖息或交尾,卵产在主干、主枝的树皮缝隙中,一般多产在近地面高35 cm以内。该虫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翌年开春恢复活动。幼虫体长30 mm,向木质部蛀食,在皮层下或韧皮部形成不规则蛀道,并向道口外排出大量虫粪和碎屑,堆满树干基部地面,5月—6月为害猖獗,可造成树干中空,阻碍树液流通,树势衰弱,直致枯死。上海地区该虫以在10年生左右的桃树上为害最为严重。

1.5 桃 蚜

又称烟蚜,属同翅目蚜科,为害广泛,寄主植物很多,有300余种。该虫在上海地区一般每年发生20代以上,有孤雌生殖习性,繁殖力强。该虫以卵在桃树的枝梢或腋芽内越冬,于翌年早春桃树萌芽至始花期,卵开始孵化,群集于嫩芽上为害;3月下旬,嫩芽展叶后开始为害嫩叶,4月—5月随气温升高,为害更为严重;6月桃新梢停止生长,有翅蚜飞到杂草和蔬菜上为害;10月又迁回桃树,为害晚秋梢,然后产卵过冬。

2 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桃重大虫害的防治需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坚持“以防为主,病虫兼治”的原则,合理运用人工捕杀、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治

2.1.1 注重整形修剪

桃树夏季修剪时要注意通风透光,使树体不郁闭,果实之间留有合理空隙,不给害虫产卵机会,同时要剪除被害枝梢、捡拾虫果以减少虫源。冬季修剪时要剪除病虫枝、产卵枝、干枯、僵果,刮除枝干上的老翘皮,以取缔所有害虫的越冬场所。冬季要深翻土壤,清除枯枝、落叶,并将其深埋或集中清出桃园。对主干用石硫合剂加石灰进行全面涂白。

2.1.2 合理肥水管理

多施有机肥、合理追施化肥,以促进桃树生长,使树体健壮,从而提高桃树抗病虫能力。桃树极不耐涝耐旱,在雨季应及时排涝,在高温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2.1.3 种植绿肥、保护天敌

每年秋季可在桃园间种植黄花苜蓿绿肥,不仅可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为害虫天敌提供食物链和良好的繁殖场所,通过天敌防控虫害。

2.1.4 果实套袋

在幼果期进行果实套袋是阻止害虫产卵的好方法,上海地区一般在6月中旬前完成套袋工作。

2.2 人工捕杀

利用昆虫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如每年7月在桃红颈天牛成虫发生期,利用桃红颈天牛喜好午时从树冠下到树干基部群集休息的习性,开展人工捕捉成虫,连续数天捕捉基本就可控制该虫为害。对于漏网的桃红颈天牛,由于其不久后将孵化幼虫在树皮下蛀食,即可在主干与主枝上寻找细小的红褐色虫粪,一经发现,立即用锋利的刀片划开树皮将幼虫杀死;对于老熟的幼虫或大幼虫,根据枝上和地面的蛀屑和虫粪,找出被害部位后,用铁丝将幼虫钩杀。

2.3 物理防治

2.3.1 太阳能杀虫灯

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桃园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一般每3.33 hm2放置1台太阳能杀虫灯,每年4月前后开启,连续开启6个月。该方法具有节能环保、生态高效、安全方便等优点,特别适合大面积桃园使用。2.3.2 性信息素诱捕

对梨小食心虫,可于3月下旬在每株桃树上绕1根迷向丝,在桃树生长季节不需要更换迷向丝,这种方法对该虫的防效显著。对桃蛀螟和桃潜叶蛾,可于4月上旬在桃园里放置含桃蛀螟诱芯和桃潜叶蛾诱芯及粘虫板的三角形诱捕器,每667 m2至少放置2个,每2个月更换1次,可大量诱杀成虫,降低成虫的自然交配率,从而减少次代幼虫的虫口密度。

2.3.3 糖醋液诱杀

利用成虫趋化性在果园设置糖醋液挂罐诱杀。具体做法是:按糖3份、醋1份、酒精3份、水160份的比例配制糖醋液,每个水盆加入配制好的诱液900 mL并加适量洗衣粉,做成诱捕器,用绳子将诱捕器悬挂在距地面1.5 m的桃树上,在成虫出土高峰期每667 m2放置3个诱捕器,每隔5~7 d更换1次。

2.3.4 悬挂色板诱杀

利用昆虫的趋色性,悬挂色板诱杀。可在桃园中悬挂黄板来诱杀桃蚜等害虫,一般在每年4月上旬桃园中桃蚜刚发生时开始挂板,遵循宜早不宜晚的挂板原则,黄板粘满一张后应及时换板,以有效控制虫口密度。

2.4 化学防治

3月20日左右桃园全面喷施45%晶体石硫合剂25倍液,要求喷到每个枝梢和树干。4月中旬桃谢花期,喷施21%噻虫螓3 000倍液或吡蚜酮5 000倍液防桃蚜;根据桃潜叶蛾、梨小食心虫、桃蛀螟的预测预报,喷施植物源农药1.5%苦参碱1 000倍液或0.5%藜芦碱可溶液剂3 000倍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等防治。5月下旬桃幼果期、套袋前2~3 d,喷施高效低毒农药如20%除虫脲2 000倍液、5%甲维盐1 500倍液、25%灭幼脲1 500倍液等。7月针对桃红颈天牛,于其羽化期喷施3%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进行防治。

3 小 结

上海地区桃重大虫害防控,要根据害虫每年的发生量、发生期和每年的气候变化加以预测预报,以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积极使用生物农药或绿色农药;同时树立健康植保理念,巧用物理和人工的防治技术,保护好天敌以进行自然控制,尽可能减少化防次数,降低农药残留量,以期将桃重大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实现高产优质绿色生产。

猜你喜欢

上海地区桃红天牛
上海地区居民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及参与行为研究
Large eddy simulation on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n argon thermal plasma jet
上海地区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预测与分析
桃红又是一年春(同题散文两篇)
天牛到底有多牛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等一树桃红
松桃红石林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