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庆炳名言隽语

2018-01-17

名作欣赏 2018年1期
关键词:青苹果远山诗学

极目远望,我的视野可以到达那淡到与天连为一体的最远最高的山巅。在清朗的时候,在夕阳的映照下,我似乎还可以看到那远山之巅的几棵树。它不断地变化着,越来越淡,终于淡到与远方的天色融为一体,最后又与夜色融为一体。有时候,远山着火了。在夜色的衬托下,那火像一条红色的龙在腾跃着,十分的壮观。这时候,我总是惊慌地大叫起来,希望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可他们只是随便地瞥一眼,连一句评论的话也没有……唯有我久久地凝望着那远山,想象着那山上的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那就是天的尽头,那就是世界的分界点,那就是通往大平原、大草原、大海洋、大城市的关口,要是我们不能越过这神秘的远山,我们这些被它包围着的山民,怎能到另外的诱人的世界去呢?……

——童庆炳:《远山》

我终于体悟到,祖母、小溪和山路是童年对我的三大馈赠。祖母象征着爱心、亲情、善良、忠诚、宽厚、人性、人道……小溪象征着美感、艺术、自由、欢乐、享受、闲适、超脱……山路则象征着劳动、追求、勇气、决心、毅力、苦练、冒险、攀登……童年的三种馈赠构成了三组象征,犹如鼎之三足,这就是我的生命之鼎。有了鼎之三足,我才得以牢牢地站立在大地上。

——童庆炳:《祖母·小溪·山路》

“历史”错了,但同学们的愿望、理想、干劲以及人文关怀并没有错。历史错了,友谊长存。历史错了,人文美丽。历史错了,我们青春所燃烧起来的火光没有错,我们甚至怀恋那奋战的日日夜夜,就像作家史铁生写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样,怀恋那错误的却又是温馨的日子。

是啊,作为同学,我们共同燃放青春的焰火!

……有一样最珍贵的话,大家都没有说,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把青春、生命、智慧和力量全部献给了我们的祖国!虽然现在我们老了,但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

——童庆炳:《永远的同学》

祖国,是母亲赐给她的儿女吮吸的甜甜的乳汁;是父亲叮嘱远行游子的一片赤诚的心;是春旱难熬时节滋润龟裂田地的一场及时雨;是夏季赤日炎炎时飞来的一片云翳;是秋天丰收时挂在枝头累累的果实;是严冬雪地边沿一堆暖人的篝火;是黎明时分地平线上升起的象征美好未来的一抹霞光;是黑夜里点燃的引导人们前行的火炬……祖国对她的儿女就是一切!

1991年,张家界

——童庆炳:《那天,我就是中国》

我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始而怕上课,终而觉得上课是人生的节日。天天上课,天天过节,哪里还有一种职业比这更幸福的呢?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愿望:我不是死在病榻上,而是有一天正谈笑风生地讲着课,突然倒在讲台旁或学生的怀抱里。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福分。

……

最重要的是上课的感觉,这是一种快感、一种美感、一种价值感、一种幸福感、一种节日感、一种自我实现感……对了,我想起了小时候。有一次,在小溪里抓鱼,抓了好半天,一无所获,我感到失望;可突然手运来了,我终于抓住一条不算大的却看起来很肥美的鳜鱼。我的一颗幼小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时刻。我这一生遇到的倒霉事不少,幸运的是我经常上课,每上完一堂成功的课,都有抓住一条鳜鱼的感觉。

——童庆炳:《我的“节日”》

我们这代人已经在风雨中走过了我们的学术生涯,尽管我们也还可以贡献剩余的力量,但学术界的主力是中青年一代。我们寄希望于这一代,希望他们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我一直很推崇一句话,叫“有待乎内,无待乎外”。“有待乎内”,就是通过自己长期的研究,内心有所体会,有所收获,这是一种内在的收获,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无待乎外”,就是做学术研究要能够正确面对外界一切,坦然面对风雨,淡然面对名利,不要等待外界给你什么。其实,外界给你什么,不给你什么,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说是很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心的收获。朱自清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说是“有待乎内,无待乎外”。

——童庆炳访谈寄语

这些年,我喜欢这样一个“手握青苹果”的故事:一个年轻人独自到沙漠去冒险,他刚刚走近沙漠不久,就遇到了一阵狂风。在迎击狂风的慌乱中,他丢失了全部的行李,行李中有指南针、水、干粮和其他日用品。狂风过后,他在沙漠中,茫然四顾,四面都是沙漠,他不知自己站在什么位置,他慌了。这时候他希望自己衣服的口袋里,还残留什么救生物。他翻遍了所有的口袋,终于在一个裤子口袋里发现了一个青苹果。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原因,往裤子口袋里塞了一个青苹果。他惊喜之极,他觉得有了希望。他闻了闻这个青苹果,觉得这是一个水库,是一个粮仓,且无比清香。他握着这青苹果,朝一个方向走去。过了一天,他没有走出沙漠,但他不失望,他又一次看了看闻了闻青苹果。又过了一天,他还是没有走出沙漠,他仍然不失望,他再次看了看闻了闻青苹果。第三天黄昏时分,他惊喜地看到了绿树红花,他终于走出了沙漠。这时候,他兴奋地又一次看自己手握的青苹果,发现青苹果已经变色,水分也差不多干了。他没有扔掉青苹果,而是把它珍藏起来。

我是一位偏僻山区里的贫苦农民的孩子,我能上完大学,随后又留校任教,随后又成为一位教授,随后又能指导研究生,纯粹出于偶然。如果不是手握青苹果,对自己前途充满希望,并为之不懈努力,那么我也许在小学毕业后,遵从父母的要求,留在他们身边,一边充当半个打柴和种地的劳动力,一边过早地娶妻生子,一生走不出那个封闭的小山村。再往后说,即使时光走到了1963年,我被定为“走白专道路”,从而心灰意冷,放弃学术研究。再往后,在1966年“文革”开始被打成“反革命”“阴谋家”时,从八层楼顶上往下跳,或者1990年又有人要整肃我时,躺倒不干……我的一生有许多机会和理由不再往前走,徘徊在人生的沙漠中,饿死,渴死,累死,痛苦而死,自杀而死,但我没有死,而是手握青苹果,一步步走出人生的沙漠。

……

感谢你,我的故乡,你给我辛酸而充满诗意的难忘的童年,让我时刻有乡愁的冲动。感激你们,生养我给我以生命和温暖的亲人,没有你们,就没有我。感激你,我的妻子,你给我的爱情、温暖和支持,你是我生活的源泉。感激你们,我的老师,你们是我的指路明灯,你们给我以知识和勇气,我的身上有你们的影子。感激你们,给我以各种机会的同志和朋友,没有你们是万万不行的。……还有你们,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刘勰、李白、杜甫、苏轼、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席勒、马克思、恩格斯、普希金、别林斯基、卡西尔,等等,你们留下的书本犹如知识的宝藏,让我挖掘了一辈子也不知道疲倦……如果我是倒影,那么你们就是湖水和树林;如果我是树林,那么你们就是湖水和倒影;如果我是湖水,那么你们就是日夜陪伴我并使我美丽的元素。

……

人的一生都在寻找幸福,但幸福在哪里?金钱吗?金钱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幸福。权力吗?权力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幸福。妻儿吗?妻儿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幸福。幸福如同穿鞋,你穿了一双鞋,却不觉得那鞋的存在。鞋没有引起你自己的注意,也没有引起别人的欣赏与议论。那种感觉就是幸福。鞋太长了不好。鞋太短了也不好。幸福是穿一双合脚鞋时的那种感觉。

2005年在办公室与王蒙对谈

幸福在于你寻找到适合你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你不觉得勉强,不觉得不安,不觉得为难,不觉得尴尬。生活像天空蓝得那样自然,像小草绿得那样平淡。“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特别欣赏王维这个句子,那种自然而然,随遇而安,可又总能发现美的境界,可能是人生的极境了。但这也不是人生的全部。

……

人生的全部在你感性与理性全部展开的过程中。你能忍受贫苦,你也能享受富有,没有体会过贫苦的人不是真正的人生。你能够哭泣,也能够欢笑,不曾哭泣的人不能体会真正的人生。你尝过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也有过成功的喜悦,没有尝过挫折和失败的人也不能领略真正的人生。你能够在黑夜中坚守,也能在阳光下劳动,没有尝过黑夜中坚守的人也不能领略真正的人生。你能欣赏春天的美景,也能忍受冬天的严寒,没有经过严冬的人不能体会真正的人生。你有清醒的理智,也有丰富的感性,没有理智的人也不是真正的人生。啊,人生的全部就是你是否尝遍了生活的甜、酸、苦、辣,是否经历了风、霜、雨、雪,是否体验了阴、晴、圆、缺!

——童庆炳:《人生七十感言》

新时期过去了三十余年,转瞬之间,我已从中年迈入晚年。我从审美诗学起步,经过了心理诗学、文体诗学和比较诗学的跋涉,最后一站来到文化诗学。这就是我的新时期的文学理论之旅。回顾所走过的路,总觉得所做的太少,留下的遗憾太多,论文和著作的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我清楚地知道,我离我的学术研究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未能像某些大家那样达到那种令人神往的境界。但生命的火焰即将黯淡,我可能再也做不了什么来补救了。遗憾将陪伴上天留给我的日子。我只能告诫我的学生:努力吧,勤奋地不倦地在文学理论这块园地里耕耘。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永远和现实生活保持密切的生动的联系,把书本知识、创作实践和生命体验贯通起来,也许你们能在这块园地获得丰收。我从来不嫉妒学生,我希望你们成家立派。当你们像我这样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虚度,你们已经成功,达到了你们的老师没有达到的境界。那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安慰了。

——童庆炳:《我的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之旅》

2015年5月30日博士论文答辩合影,左起程正民、袁济喜、杜书瀛、姜洪真、罗宏梅、童庆炳、李壮鹰和李春青;这是童庆炳先生参加的最后一次博士论文答辩会

猜你喜欢

青苹果远山诗学
《愚公移山》新传
背诗学写话
去普洱,寻找远山树林的味道
一人行歌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傲慢的青苹果
青苹果健康:医生也爱O2O
远山的大学
小青苹果有大梦想
QQ奇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