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信息时代创新

2018-01-16滕传姮黄柳红

职业·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信息化

滕传姮 黄柳红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智慧,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信息化教学是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与育人水平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本文从完善信息化培养体系、优化信息化教学平台、丰富信息化教学内容三方面,探讨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信息化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信息化 人文素养

当今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快速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智慧之魂。对中职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因此,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化教学中,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引领信息时代创新,以构建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一、完善信息化培养体系,逐步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中职学校应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开设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不仅要开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课程,而且要增设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逐步完成信息化教学知识的普及与渗透,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信息化综合教学能力的稳步提高,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创造良好氛围,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综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在中职课堂中,专业课至关重要,课堂质量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就业。一些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方式往往比较单一,缺少活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但是,如果由一个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的教师来上同一门课,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在表达上能做到声情并茂,在行为上能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尊重学生。例如,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凿壁偷光、闻鸡起舞、韦编三绝等经典故事调解课堂气氛。匡衡为了读书,借助从壁缝里透过来的邻居的灯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晋代的祖逖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声铿锵,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报效国家的愿望。孔丘为了深入研究《易》,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部书,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这些励志的故事不胜枚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古典故事里面主人公勤奋努力的事例鼓励学生,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气氛,有利于提升上课质量。因此一个喜欢传统文化,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教师,上课的时候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可以引经据典,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让学生更能感受知识文化的魅力。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不仅学到了专业技能,而且滋润了自己的心灵。

总之,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不仅要具备信息化教学的能力,采取更加先进、创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化教学有效融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师信息化综合能力的稳步提高,完善信息化培养体系。

二、优化信息化教学平台,稳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信息技术给中职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开展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与育人水平的提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功效,就必须优化信息化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中职教育目标。

据调查显示,当今的中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缺乏爱心和正义感,注重自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能以礼待人,自律能力差。针对这一现状,优化信息化教学平台,稳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势在必行。中职学生作为未来新兴劳动力大军中的一员,除要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外,更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也深刻体现在文化市场中,落后文化甚至腐朽文化无孔不入地影响着中职学生。这些负面因素影响了中职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使得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面对困难时,解决问题的方式变得愈加简单、粗暴等。由此可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专业技能之外,也不能忽略情感教育,而在情感教育当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好的素材,信息化教学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智慧,如爱国爱民、天下为公、敦厚信实、勤劳勇敢、先义后利、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孝敬父母、兄友弟恭等等。信息化教学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稳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探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信息化教学当中,寻找并挖掘潜藏学生灵魂深处的优良品质,转变认知型的培养教育模式,构建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从而实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中职信息化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熏陶当中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以适应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把育人工程融入教学当中,向学生推荐好的文章、电影、网站等,鼓励学生讨论、分享,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不良思想倾向,提高学生在海量信息中的鉴别、利用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稳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丰富信息化教学内容,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信息化时代,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聚焦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强基固本,丰富信息化教学内容,创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技能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心领意会”走向“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以它那特有的包容性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例如儒家的仁学思想,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孝悌”是“仁”的基础,要实现“仁爱”,“孝悌”是起點和根本,从小培养“孝悌”的品德。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把中华文化的精髓融入信息化教学课堂当中。比如笔者在上中职语文课时,讲解《我的母亲》《卖白菜》这两篇课文,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仁爱”“孝悌”等孔子仁学思想融入教学过程;讲解《香炉》这篇课文,结合“诚信”深入分析;讲解《咬文嚼字》这篇课文,从汉字的魅力展开剖析等等。数控班是男生班,总体上乐于动手探究,但学生基础薄弱,遇到挫折容易放弃,因此教师在讲解《机械制图与计算机上机绘图指导》阵列工具的使用这一章节时,除了运用信息化手段降低学习难度之外,在选取课堂内容时,尝试着以设计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中国结为例,展开阵列命令的使用,使教学更贴切生活,使技能更具实用性,让学生不仅学到专业技能,而且进一步领略中国结的文化魅力,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蕴含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学生的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道德信念、健全人格的培养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二者的有效融合,为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小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职学生是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需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科学教学目标,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信息化教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耳濡目染深入到学生的思想灵魂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他们在真正意义上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