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机制研究

2018-01-16王利凌志杰刘炳震

职业·中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实践

王利 凌志杰 刘炳震

摘要:校企合作的深度和成效需要建立成熟的合作机制,体现校企利益共赢的合作目的。通过建立校企共同体,共建管理机制,共建师资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共建产学研、育人文化等,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既满足了企业人才的需求,又实现了教育质量的内涵提升。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企共同体 校企合作 实践

中等职业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积极开展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这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在推动中职教育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体制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政行企校教育功能责任不清等问题”,因而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处在“底层面”阶段。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健全企业参与制度”“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体”等具体要求,这既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要求,也是对校企合作办学的肯定和强化。

近年来,迁安职教中心在不断深入的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断改革机制建设、寻找共赢基础,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和内容。2014年,由当地政府批准,迁安职教中心作为理事长单位,牵头组建了“迁安市职教集团”,以此为平台,与市内外28家企业进行了多元化、深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形成了校企合作“八个共建”,构建了校企共同体,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促进了企业需求侧和教育供给侧的有机融合。

一、校企共建管理机制

1.组建“三级管理”机构

合作企业与迁安职教中心共同成立了由领导小组、指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组成的校企“三级”合作管理机构,领导小组由公司领导和校领导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小组由企业主管人事部门领导、车间主任、学校校企合作办主任、系主任组成,负责具体的实习教学安排、人员调度;工作小组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经验丰富的师傅、学校专业带头人、实习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学生实习的具体实施。三级管理机构的成立,使学生校外实习井然有序,成效显著。

2.建立了“双导师”机制

企业“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资源提供了大量的优质人才,解决了兼职教师的来源问题”。对于阶段实习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研究学生岗位分配,企业选择有经验的师傅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学校安排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理论指导及生活纪律管理,教师现场教学,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工厂,教课书上的知识不再生硬、枯燥,而是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校企“两个导师”互相配合,实习结束,校企“双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

二、校企共建校企融合的文化环境

在对各企业订单班、冠名班的管理中,学校不但做到了企校协同育人,还非常注重校企文化的融合。

1.在教室教学中体现企业文化

在冠名班教室,悬挂合作企业简介、企业规划、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对应专业的生产场景等牌匾、图片,让学生时时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2.在学生管理中融入企业文化

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学校融入企业职工守则、企业管理制度等,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引导,渐渐从单纯的学生心态过渡为企业员工心态,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企业管理打下基础。为此,在部分企业合作班中还建立了校企双班主任运行机制。

3.在教学实训中实践企业文化

无论是文化课、专业课还是实训课,都渗透合作企业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管理制度、生产要求等,将企业精神逐渐地移植到学生的心里。

三、校企共建人才互通机制

为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建立了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通互用机制。成立了由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进行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等,并建立了专业预警、退出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学校每个冠名班或订单班专业聘请1名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定时到校任教(每周4课时),担任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课;聘请10名企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校外兼职教师,负责学生阶段实习、顶岗实习的技术指导。同时,聘请3名企业退休的技师到学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把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外聘兼职教师的聘请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他们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省级教师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其中2名青年教师荣获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得唐山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状元。

学校利用寒暑假或学生入厂实习时间,派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了解企业需求,掌握生產一线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从而加强专业教育的薄弱环节,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企业利用入企实践教师对员工进行理论培训,弥补职工理论知识不足的缺陷。

四、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

迁安职教中心自2014年开始按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招生,以冠名班、订单班形式联合培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包括钢铁冶炼、机电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等,先后成立了九江冶炼班、九江机电班、燕钢钢厂供电班、九江机械设备维修班、思文科德仪表班、轧一机械设备维修班、迁化仪表班等不同专业类型的订单冠名班,通过共同培养,实现了校企对口专业的共建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首先,对照职业标准和岗位标准,校企共同对相关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研讨论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坚持每年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对每一届学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形成常态化。

第二,根据人社部、教育部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对理论课教学的内容、难度、深度和实习实训教学的技能标准进行了严格规定,对企业生产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适当拓展与补充。

第三,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库。现在已与九江线材公司共同编写了《高炉炼铁生产与操作》《高炉炼钢生产与操作》等四本校本教材,并共同开发了教案、课件、企业案例等教学资源库。

五、校企共建企业职工培训中心

学校利用优势资源建立企业职工培训中心,为企业职工提供技能提升、职业资格鉴定、技能“比武”等服务,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员工素质,减少了企业资金投入。

如九江线材公司从建厂初始就与迁安职教中心进行了紧密合作,职工入职前的岗前培训为新职工尽快了解岗位职责、岗位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理念和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岗中培训、班组长培训为职工技能提升、车间管理提升提供了有效平台。迁安职教中心作为具有“三级安全生产培训机构”资质单位及河北省特种作业实操考试点,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和“三项岗位”培训更是为九江线材公司培养了大批特种作业人员,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此外,公司每年在迁安职教中心组织一次职工技能大“比武”,学校承担了职工“比武”的出题、监考、评分等工作,为企业进行转岗培训,减轻了企业负担。

截止到2017年,迁安职教中心仅为九江线材公司就进行岗前培训2126人,班组长培训5期110人,特种作业安全生产培训1573人次,“三项岗位”培训3000余人,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真正成为了员工发展的“加油站”、企业发展的“助推器”,高质量的培训服务工作得到了九江线材公司的高度信任与好评。如九江线材公司近三年共接收迁安职教中心机电、仪表、机械、钢铁冶炼等专业认知实习、阶段性实习学生1200多人,接收顶岗实习学生500多人,顶岗实习学生80%以上留在了公司就业。

六、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

校企双方共同申请科研课题,在科技局的指导下,迁安职教中心钢铁冶炼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完成了河北省科技厅课题《钢铁循环经济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对钢铁企业节能降耗、废弃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绿色制造做出一定贡献。《迁安职教中心钢铁冶炼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的研究》荣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机械专业教师还参与了部分企业技术改造,对相关工艺指标、工艺参数、机械设计共同论证计算,企校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七、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与28家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有效承担了学校机电、仪表、钢铁冶炼、机械维修等相关专业的认知实习、阶段实习和顶岗实习的任务,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根据企业需要,利用学校场地、设施、师资、学生在学校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可进行实际生产,学校可进行教学实训,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学生减少实习费用,学校增加效益,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合作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立,提高了教師、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提高了教师、学生的质量意识、效率意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校企共建学生就业基地

通过订单培养,为企业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技术人才。订单班学生在毕业前,本着学生、企业双方自愿的原则,进入企业工作。学生进入企业后,适应能力强,岗位对接紧密,很快成为合格的员工。

校企合作,“共赢”是基础,“发展”是目的,迁安职教中心通过“八个共建”,与企业构建了发展共同体,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深入,并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为迁安职教中心所有专业全面推广打下基础,为其他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育人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实践
德育工作浅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