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2018-01-16权明韩美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养老模式

权明 韩美兰

[提要] 随著人口跨界流动的加剧,地处边疆的延边地区人口问题日趋严重,突出表现为人口流失和长期低生育水平造成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少子化。近年来,延边地区针对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得出的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在人口老龄化条件下,首先研究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分步骤且具有阶段性的相关建议,以供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日后发展做参考。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养老模式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70477SK)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1月23日

一、引言

随着人口跨界流动的加剧,地处边疆的延边地区人口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据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国际上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延边地区早在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就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达到10.4%和6.5%)。到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延边地区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迅速上升到14.8%和9.8%,人口老龄化水平和速度都已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且按2000年和2010年的两次人口普查中,延边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幅4.2%计算,可预测到2020年延边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3.7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4.8%,届时延边地区将从现在的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然而人口老龄化对地区和民族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地区和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随着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提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仅可以满足持续增长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而且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条件下跨界民族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经济的发展乃至边疆地区的安定,对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适合区域和民族特点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

二、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养老服务业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随着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等项目相继建设,各类机构养老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并实施困难老人入住民办养老机构补贴政策,进一步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方面,到2016年,延边地区共有218家社区养老机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覆盖15%的城市社区,其中大部分社区养老机构通过与企业或社会组织共同开展,涉及医疗、护理、餐饮、家政等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包括活动室、跳舞室、阅览室、健身康复室等,全面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辖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为重点,主要包括日间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服务。在农村,延边地区依托吉林省首创的“大院+”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吉林省特有的“政府主导的大院+协会+志愿者”模式,这一具有针对性的农村养老模式,解决了部分农村养老服务问题。

在机构养老方面,截至2015年,延边地区城乡养老机构总数达178家,共有床位15,800张,其中国办养老机构50个,床位数为6,500张;民办养老机构128个,床位数为9,3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来说,2015年延边地区床位数为40张,而同一时期中国床位数为25张,吉林省为31张,延边地区水平远高于我国乃至吉林省的平均水平。延边地区养老服务机构共分为三类:国办养老机构6所,主要免费收住优抚和“三无”对象老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44所,主要免费收住农村“五保对象”;民办养老机构128所,主要收住社会上的自费老年人。从收养人数情况来看国办养老机构收养人数占比达65%,民办达到53%,要低于国办12个百分点。从2011年至2015年的数据来看,国办养老机构收养人数呈下降趋势,民办养老机构收养人数基本持平。然而每年的养老机构无论国办还是民办,空置率却在逐年增加。

总之,养老服务业方面,延边地区初步形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分别占90%、7%、3%的“9073”社会养老服务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养老模式的多元化、养老方式的亲情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延边样本”。虽然,目前为止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三、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养老观念落后、消费能力不足。解决养老问题,分析老年人的消费倾向、消费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延边地区40多万老年人口的服务需求市场,因受制于消费能力、养老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直无法成为有效的服务行业。通过对延边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750份,回收问卷503份,有效问卷453份)中发现,在回答“愿意接受养老机构月缴费用”中,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可以接受500~2,000元的月缴费用,并且22%的老年人认为机构养老费用太高,这些说明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不足是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在回答“不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中,有50%的老年人回答希望子女照料,并且有15%的老年人不相信亲人以外的人的照料,这些说明老年人的传统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养老观念落后是制约延边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政府养老服务供给有限,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力量薄弱。养老服务业不同于一般的服务行业,经济学中的市场运行调节机制,在养老服务业中发挥的功能不是很大,所以如何有效利用社会养老资源,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关系到每个人的养老质量与所能受到的养老服务。在问卷调查中,延边地区的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的获取途径,大部分希望由地方政府来提供,并且由于规模大、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和人员齐全的特点,大部分老年人希望入住国办养老机构,其结果导致国办机构一床难求的局面。可是,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更加剧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入不敷出,最终导致政府投入的减少,不仅无法满足老年人希望入住国办机构的要求,而且无法有效发挥政府的托底作用,保障最基本的养老服务;另一方面,延边地区民办养老机构虽有所发展,但由于规模小、管理不规范、设施落后及专业护理人员短缺等问题,床位空置率高,造成资源的浪费。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养老模式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