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头皮动脉采血与经桡动脉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研究

2018-01-16刘转巧王继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护理部河南47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桡动脉胎龄血氧

刘转巧,王继华(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护理部,河南4700)

护理模式的发展使人本位责任制整体护理价值被发现并用于临床[1]。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伴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的情绪体验或是一种伤害,属主观性感觉[2]。新生儿作为一个整体的人,虽不能诉说,但对疼痛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新生儿经历急性短暂性刺激可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颅内压增加及血氧饱和度下降[3-4]。心率快慢是由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去极化速度决定的。静息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经历疼痛刺激时交感神经的影响占主导地位,窦房结自律性升高,去极化速度加快,导致心率加快。护士应努力改进工作方法,以最小的刺激完成相关操作,达到呵护患儿、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100例。胎龄35~40周,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出生体质量1 800~4 000 g,生命体征平稳,反应好,无神经系统阳性症状及体征;母亲妊娠期无合并疾病和并发症。其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40例,新生儿窒息20例,早产儿15例,巨大儿5例,消化道出血5例,珍贵儿6例,先天性肛门闭锁4例,锁骨骨折1例,新生儿黄疸4例。采血前30 min无任何疼痛刺激。本研究经医务科及护理部同意后开展,操作前均由主管医生与新生儿的家长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采血护士均由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N3级护士担任。

1.2 方法

1.2.1 采血方法

1.2.1.1 对照组 将新生儿置远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暖,选用桡动脉采血,用1 mL注射器抽取肝素液润滑针管后弃去,采血护士左手固定新生儿,右手持注射器以15°刺入血管,抽至所需血量后立即拔针,用棉签按压止血。

1.2.1.2 观察组 暴露新生儿头部,采血护士扪及动脉搏动后左手绷紧皮肤以固定血管,右手拇指和食指执注射器15°进针,见回血后抽至所需血量,拔针、按压止血。

1.2.2 观察指标

1.2.2.1 新生儿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出生体重、胎龄、日龄等。

1.2.2.2 新生儿疼痛评分 通过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对新生儿采血时进行疼痛评价,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包括10项内容:挤眼、皱眉、张口、鼻唇沟加深、嘴垂直伸展、嘴水平伸展、舌呈杯状、下颌颤动、嘴呈O型、伸舌等。每一项占1分,共10分。≤5分为轻度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7分为重度疼痛[5]。

1.2.2.3 采血相关情况 记录采血次数及时间(从开始操作到结束所用时间)、新生儿啼哭强度和持续时间。两组新生儿采血时均由3名护士组成,一名负责采血,一名协助,一名负责计时。

1.2.2.4 心率及血氧饱和度 所有采血新生儿均连接心电监护仪,记录采血前、中、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数值。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中男26例,女 24例;平均胎龄(37.8±3.8)周;平均日龄(50±37)min;平均出生体重(2 100±283)g。对照组新生儿中男 29例,女 21例;平均胎龄(37.1±3.6)周;平均日龄(51±32)min;平均出生体重(2 058±252)g。两组新生儿性别、胎龄、日龄、出生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新生儿采血前、中、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s)

表1 两组新生儿采血前、中、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50 50心率(次/分)采血前 采血中 采血后128.02±24.11 164.88±22.40 159.80±25.76 126.45±14.64 153.40±18.61a 148.30±24.24a血氧饱和度(%)采血前 采血中 采血后93.41±3.54 85.00±12.07 85.55±9.45 92.86±2.86 91.09±4.80a 91.00±4.20a

2.2 两组新生儿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对疼痛的反应、护士采血成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4。

表2 两组新生儿采血时疼痛程度比较[n(%)]

表3 两组护士采血成功率比较[n(%)]

表4 两组新生儿采血时间、啼哭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s,min)

表4 两组新生儿采血时间、啼哭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n 50 50采血时间10.47±2.89a 7.38±1.46啼哭开始时间2.14±1.68a 8.87±2.34啼哭持续时间9.42±2.95a 4.73±1.94a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期若经历长时间、反复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一系列近期及远期不良影响。近期不良影响:(1)心率和呼吸增快、血压升高、颅内压波动;(2)迷走神经张力减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外周血流减少,掌心出汗;(3)自主神经系统改变,肤色苍白、恶心、呕吐、张口、呃逆、出汗、瞳孔扩大等。这些表现系交感神经兴奋所致,持续时间短,易于发现和观察,可作为疼痛的生理性评估指标,并应在疼痛刺激后短时间内评定。由于其还受到非伤害性刺激的影响,因此,不能单独用于疼痛的评估,需结合行为指标才具有意义。远期不良影响为可引起痛觉改变、慢性疼痛综合征和躯体不适,并有可能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知行为障碍和适应能力差等[6]。

由于影响新生儿采血的因素较为复杂,在保证采血方法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采血部位的选择对采血成功率影响非常大[7]。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或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8-10];会对刺激伤害的信息进行传递、回应及记忆。为此,作者建议,减轻疼痛的方式可采用瑶药包热敷熨法,针对新生儿采血后及时熨敷,达到有效、迅速地缓解采血后疼痛的目的。瑶族经常使用该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快速减轻各种疼痛症状,临床疗效较好[11]。同时,在采血过程中,有效引导新生儿放松,营造宽松的氛围,帮助其转移注意力,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12]。

对呼吸衰竭新生儿,建议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13],在很大程度上可增强氧合作用,减轻疼痛,同时,能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医疗操作是新生儿采血时主要的疼痛来源[14];尤其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新生儿的医疗操作更频繁。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头皮动脉采血新生儿不良反应较桡动脉轻。因此,对新生儿进行血气分析时,宜优先选用头皮动脉采血,其次选择桡动脉。

[1]李淑迦,巩玉秀.国家职业医师、护士“三基”训练丛书护理学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07.

[2]张瑞冬,陈锡明.新生儿镇痛的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2):71-74.

[3]BELLIENI CV.Pain assessment in human fetus and infants[J].AAPS J,2012,14(3):456-461.

[4]唐玉莲.脑出血新生儿行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J].包头医学,2017,41(1):37-39.

[5]江莉.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246-247.

[6]陆婷婷,王妮娜,侯华娟,等.疼痛评估方法及相关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789-1790.

[7]王庆云.采血点对婴幼儿采血成功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6,25(12):148.

[8]卢艳春,李向阳,黄丽娟.护士对新生儿疼痛认知和干预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79-2181.

[9]胡素君,贺潇影,王丹,等.两种方式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74.

[10]黄金芳,黄婵,李雪芬.两种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2014,4(7):131-133.

[11]黄乐群,覃妍.瑶药包热敷熨法对人工流产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128-129.

[12]林节娥.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血气分析的效果比较[J].蛇志,2016,28(2):174-175.

[13]程淑.有创-无创序贯性通气对呼吸衰竭新生儿撤机成功率、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4):572-573.

[14]钱敏,刘艳林.两种干预方式缓解早产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1992-1993.

猜你喜欢

桡动脉胎龄血氧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