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探讨

2018-01-16王飞王霞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救援管理人员卫生

王飞 王霞(通讯作者)

(重庆市綦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綦江 401420)

1.现阶段卫生应急管理岗位人员素质情况

1.1 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我国卫生系统对于应急管理方面历来较为重视,在这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近些年通过对各地卫生应急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培训的重点都放在了现场处置业务技能培训上,而忽略了对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导致管理能力欠缺,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综合素质较差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管理人员不能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统筹安排,就可能会因工作量安排不均,专业安排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应急处置工作手忙脚乱,甚至引起现场处置人员情绪不满而影响整个事件的高效规范处置。造成该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我国未成立省级以上已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的规范化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平台,没有标准化的培训方法和考核指标。从事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员只能从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接受的知识较为有限,其管理能力发展得也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灾害医学的相关教育并未列入高等院校的教学内容设置范围,在该方面的知识体系并不系统,多数在岗的医务管理人员在灾难医学方面了解不多。

1.2 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在对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医护人员的生理、心理等方面都带来了压力。这种综合了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复合应激源特别是对人员的心理素质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卫生管理人员在处理突发的患者人群、紧张且繁重的医疗救援任务时,易出现焦虑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应急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其认知能力降低,思维呆板,工作能力受限。

2.提升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素质的方法

全面提高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2.1 提高道德素质

思想素质是精神层面的要求,需要每个人自觉去提高,不是随时间推移就能得到提升的。卫生应急管理人员除了要持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之外,还应当具备不怕吃苦,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地完全投入卫生应急工作当中的精神。

(1)政治素养:突发性群体性的卫生事件往往给社会给众多家庭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如何尽快地处理这些情况,不仅仅是工作能力的体现,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应当肩负重大的政治责任,坚定正确的政治观念。时刻以党和国家的形象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落实好应急政策,加强基本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尽可能降低突发性卫生事件的发生率,及时处理,有效预防,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多参与现场救援,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攒经验。

(2)大局意识: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应该有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对突发事件要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对事件处置过程中发生的不确定因素也要有相应应对措施,在处理应急事件时才能把控全局,找到关键所在,解决问题才能主次分明,合理安排。要时刻持有危机意识,积极地避免群体性的医疗卫生问题。

(3)法治观念:在处理卫生应急事件时,虽然要求卫生应急管理人员迅速对问题做出反应,准确及时高效进行处置,但是采取所有的应急处置措施和方式方法都应当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尤其在应对紧急情况时,在不违背国家和公共利益时可以采取紧急避险,但是应当有所限度,时刻以大局为重。要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依法依规、科学高效应对突发事件。

(4)认真细致:在进行应急处置尤其是医学救援时,应当注意工作中的细节,不能因为情况紧急而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既要要有条不紊,又要还要高效、正确地处理。坚持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这不仅是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基本的职业素养还是必须具备的思想素质。

2.2 对应急管理能力重点培训

(1)防患能力: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应当提高防患于未然的能力,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制定预警指标,健全突发卫生事件的发布途径。作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我国卫生系统现状的短板,需要依靠管理人员能力的提高。

(2)决策能力:有效地处理应急事件需要及时地沟通和准确的决策方案,应该对卫生应急管理人员的决策和沟通能力进行系统化地培养,掌握决策的重点和沟通技巧,主动应对困难,提高处理能力。

(3)随机应变能力: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使卫生应急管理人员措手不及,其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安全隐患层出不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应急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处理事件时,应当不拘泥于常规,具体事件具体分析,提高工作的灵活性,随机应变,适当处理。

2.3 增加知识储备

(1)救援知识:管理人员在应急队伍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提高团队凝聚力,但是也应当有一定量的救援知识储备,可以更好地与医护人员沟通,合理安排救援工作,抢救伤员。

(2)心理知识:卫生应急救援队伍面对突发情况,工作紧张且强度大,易产生紧张和懈怠的心理,管理人员应当储备一定量的舒缓情绪的心理知识,帮助救助人员度过心理应激期,全身心投入工作。

3.效果评价

评价应急管理能力培训的方法不止一种,常用的有实践反思讨论法、德尔菲法和急救模拟情景演练等方式。应急管理能力的培训应该包括了对应急和管理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只对其进行操作和理论知识的考核会有所遗漏,22种管理能力中,应急管理人员需具备6种以上。能力培训评价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管理者的身份和自身能力进行多方法综合评估。

[1]姜荣明.昆山市医疗卫生单位突发化学中毒事故应急能力现状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3,29(22):3032-3033,3036.

[2]杨土保,孔繁晶,魏捷,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304-309.

猜你喜欢

救援管理人员卫生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卫生与健康
卫生歌
救援行动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紧急救援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