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护理

2018-01-16周子钰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患肢溶栓下肢

周子钰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4)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throm—bosis,DVT)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凝结并阻塞静脉管腔,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血管外科常见病之一。与单纯置管溶栓治疗下DVT相比,AngioJet机械性吸栓治疗溶栓时间短,溶栓药物用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自2016年10月—2017年7月,本科针对18例行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术的DVT患者实施优质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99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0例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其中18例患者行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术。男7例,女11例,年龄为34~85岁,病程为5~21d。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下肢深静脉造影均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排除溶栓禁忌。

1.2 方法

18例患者术前均行下肢顺行造影,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阻塞的部位、程度等,首先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选用AngioJet导管于距离病变约1cm处吸栓,清除血栓后根据穿刺位置选取合适的溶栓导管,手术后经溶栓导管内泵入尿激酶及肝素,根据FIB调节尿激酶用量,APTT调节肝素用量,最后经溶栓导管再次造影,观察溶栓效果,溶栓完成后拔出溶栓导管及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并常规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逐渐过渡至口服华法林或利伐沙班抗凝。

1.3 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均未出现股青肿、股白肿、症状性肺栓塞、肾功能损害、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入院护理 入院时详细了解患者发病时间、病情进展、有无外伤、卧床史、女性患者询问有无妊娠、有无口服激素类药物等,了解患者既往史及过敏史等。

2.1.2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指脉氧;观察患肢皮温、皮色、肿胀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是否出现股青肿或股白肿;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咳嗽、晕厥等肺动脉栓塞的症状。

2.1.3 患肢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及疼痛;避免过度屈膝,以免影响静脉血流;禁止对患肢进行热敷、按摩,以防发生静脉血栓脱落而发生肺动脉栓塞;每日晨测量双下肢髌骨上缘及髌骨下缘10cm处腿围,并记录;利用长海痛尺评估患肢疼痛的程度、性质等,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2.2 术中护理

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 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根据术中要求协助患者更换体位;遵医嘱给予相应器械,并做好记录;行机械吸栓过程中,记录失血量。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立即给予心电指脉氧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溶栓期间收缩压需控制在160mmhg以下,以防出现脑出血。

2.3.2 体位管理 患者术后需平卧制动8h,8h后协助翻身,穿刺肢体保持伸直位24h,防止穿刺点出血,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局部血肿,观察患肢皮色,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3.3 溶栓导管护理 术后常规带回溶栓导管及鞘管,对于溶栓导管及鞘管需给予明确清晰的标识,并妥善固定于合理位置,以防止导管折叠、受压及意外脱出。

2.3.4 保护肾脏 AngioJet机械吸栓工作原理为流体动力冲刷抽吸血栓,在此过程中红细胞遭到破坏,破坏溶解的红细胞可引起血红蛋白尿,此时需进行水化及碱化尿液。方法为:用0.9%生理盐水1000ml~2000ml外周静脉持续静滴,速度控制在60~90ml/h进行水化,并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滴进行碱化尿液,以减轻肾功能损害。

2.3.5 用药护理 遵医嘱正确使用抗凝溶栓药物,使用微量泵控制用药速度;定期监测凝血系列指标。

2.3.6 行为指导 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行踝泵运动,每小时一次,每次3~5min,每天至少做十次,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下肢肿胀情况。

3.小结

丁锦辉等报道AngioJet PMT+CDT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上具有比单纯CDT更好的溶栓效果,能够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2]。AngioJet PMT+CDT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围手术期间,实施优质的整体护理对于促进治疗成功,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1]刘磊,冯家煊,王宏飞,张雷,魏小龙,袁良喜,裴轶飞,宋超,景在平,陆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AngioJet机械吸栓与置管溶栓的对比研究[J].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6,1(1):22-25.

[2]丁锦辉、付大鹏,刘军乐,胡杨刚,丁贺义.AngioJet机械吸栓联合导管接触溶栓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疗效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2(6):496-499.

猜你喜欢

患肢溶栓下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