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EEP环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8-01-16邱学燕孙青凤任亚娟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环切术子宫颈内瘤

邱学燕 孙青凤 任亚娟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是宫颈癌前病变,在此段时间内患者需要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临床治疗率较高[1]。目前临床中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阴道镜、高危HPV检测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宫颈癌前病变的早诊断、早治疗成为可能。而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危险并影响妇女健康,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引起病变的主要原因[2]。由于近些年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在上涨,患者并无防范意识,未建立正确健康理念,导致癌症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涨[3]。本文研究通过LEEP环切术治疗子宫上皮内瘤病变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子宫上皮内瘤病变的患者40例,均通过LEEP环切术治疗。均系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上皮内瘤病变,无其他疾病影响术后预后,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有影响手术效果疾病存在,存在精神异常、精神疾病患者,具有言语以及神智障碍患者,有严重心、脑、肾等原发疾病不能手术患者。其中年龄为20~46岁,平均年龄为(31.5±4.2)岁,病程为0.2~3年,平均病程为(1.4±0.3)年。

1.2 方法

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7后,禁止患者性生活,术前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流程,为患者消除紧张情绪,取得配合,避免紧张移动体位。在术中需要配合宫颈点,予1%利多卡因注射液于宫颈4点、8点行局部麻醉,在注射后观察患者心跳等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术时根据宫颈大小与病灶面积,需要选择合适的三角形高频电刀放置于宫颈9点处,于病变边缘3~5mm进入,在电刀切入病变部位后,顺时针旋转360°,能够将整个病变部位切除。对于出现宫颈病变较大的患者,换用环形电极行扩大切除宫颈组织,完成后使用明胶海绵止血,对出血较为严重的患者使用碘伏阴道纱条压迫止血,术后观察患者阴道血流量,注意外阴清洁,术后24小时取出纱布。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标本切缘残留率,患者术后2、4、8周随访创面愈合情况,术后3~12月根据切缘有否残留及创面愈合情况决定随访时间和随访项目,术后3月,病检切缘无残留者行TCT检查,病检切缘手术残留者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高危HPV-DNA检查,若无异常,每6月复查TCT,连续2次TCT无异常,则每年复查。疗效判定标准,术后切除标本切缘发现CIN为手术残留,治愈:术后6月无CIN病变为治愈,术后6月仍有CIN为病变持续存在,术后6月后再次发现CIN为病变复发。总有效率=(痊愈)/例数×100%。

2.结果

2.1 术后病理结果:

术后标本CIN残留3例,占7.5%,病理一致者17例,占42.5%,病理升级者3例,占7.5%,其中1例升级为原位癌,行子宫切除术,病理降级21例,占50%。

2.2 术后随访

术后不良反应:40例患者术后7d未出现阴道出血,34例7-20d出现少量血性分泌物,3例患者7~20天阴道流血似月经量,行局部压迫止血有效;13例患者7~20天感轻微腰腹坠胀,占32.5%,未处理,休息后缓解,1例患者术后7日出现下腹痛、发热,予抗感染治疗。临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

病理随访:术后CIN持续存在2例,复发1例,初次治愈率92.5%。

3.讨论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直接原因为HPV病毒感染,患者在感染病毒后会引发一系列宫颈疾病,而近些年宫颈病变正在逐年上升[4]。随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指标的不断上涨,该疾病趋于年轻化。临床治疗上由LEEP环切替代传统冷刀锥切或子宫切除。

进年来出现的LEEP环切术的出现并在临床不断运用,其手术原理是使用低电压高电流,使用细小的环型电刀为患者切除病灶。临床操作较为简便,不会影响患者术后妊娠,安全性较高,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容易被患者接受,在宫颈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本文结果中,40例患者临床初次治愈率为92.5%,不良反应发生率10%,LEEP环切术能够切除较大块的宫颈组织,为后续临床病理检查提供基础,了解患者宫颈病变及其基本情况。本文结果中,研究认为LEEP环切术是临床目前诊断与治疗宫颈病变最为安全有效的方式之一,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低的特点。在检查与治疗中,能够完全达到预防与治愈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宫颈上皮内瘤病变患者使用LEEP环切术,能够完整切除病灶,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术后不良情况较低。

[1]秦艳,田杰,刘小燕,等.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冷刀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比较[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1):35-37.

[2]肖峰,颜红柱,邹珏,等.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和鳞状细胞癌中CENP-F、Ki-67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33(5):562-564.

[3]王宁宁,花茂方.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及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3级效果比较[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24(4):355-358.

[4]侯兴华,孙笑非,李春杨,等.子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组织中SIRT1、HPV16/18E6的表达及其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6,32(9):994-997.

猜你喜欢

环切术子宫颈内瘤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LEEP治疗中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对HPV感染的影响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牛羊子宫颈扩张不全引起难产的诊治
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HPV及亚型在不同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25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