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

2018-01-16王涛

医药前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后骨植入物四肢

王涛

(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三病区 山西 吕梁 033000)

四肢创伤骨折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疾病,由于人体的骨组织本身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90%以上的骨折病例都能够自然的愈合,但仍由有10%左右的骨折患者会有骨不连等不良事件发生,对其肢体生理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使患者承受剧烈的疼痛和较大的心理压力[1、2]。本文对比研究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内容的汇报。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数学随机数列表分组的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7例。对照组中上肢骨折19例,下肢骨折28例;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45.3±6.9岁;开放性骨折15例,闭合性骨折32例;男性27例,女性20例;骨折时间3~14个月,平均6.2±1.6个月;股骨骨折20例,胫骨骨折14例,肱骨骨折13例;治疗组中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6例;患者年龄23~79岁,平均45.1±6.4岁;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性骨折30例;男性25例,女性22例;骨折时间3~17个月,平均6.0±1.3个月;股骨骨折23例,胫骨骨折14例,肱骨骨折10例。上述几项两组研究对象的自然指标比较,组间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所得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在对患者实施麻醉并取得成功之后帮助其取仰卧位,在骨折发生部位的外侧15cm左右的位置做手术操作切口,将阔筋膜、肌肉等组织依次进行剥离,使骨折部位能够充分的暴露,之后再将发生骨不连的骨膜剥离,充分修复骨不连,修复成横断面和梯形截面状态,采用扩髓器进行扩髓处理,用骨刀对发生硬化的骨质进行清除,在进针之后在骨不连段植入适当的髂骨块。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作为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在骨折张力侧将适当的钢板置入,选择长度较为合适的加压钢板和皮质骨螺钉,在上端和下端两个位置至少放置4枚,结合骨折情况对螺钉进行安装,实施加压螺钉和植骨操作,并确定达到理想效果之后可以关闭切口。治疗组采用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在复位取得成功之后,采用髓内钉进行固定,在上下位置均需要安装锁定固定,最后对切口进行关闭。术后注意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实施持续负压引流治疗48~72小时,采用敏感性较强的抗生素类药物实施抗感染治疗,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患肢功能恢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患肢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在手术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幅度、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内固定手术治疗总及格率、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1.3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优:骨折端位置已经没有叩击痛、压痛感等异常现象存在,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缝达到完全愈合状态。良:骨折端位置仍然存在叩击痛、压痛感等异常现象,但程度较为轻微,术后X线检查显示,已经有骨痂形成。差:骨折端位置仍然有程度非常明显的疼痛感存在,术后X线检查显示,仍然没有结痂形成的迹象[3]。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χ2检验,用(±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并实施统计学t检验,当P<0.05的时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患肢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对照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作为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的操作时间达到(162.27±24.50)min,术后共住院治疗(17.64±3.59)d,术后(129.73±20.37)d患肢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治疗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的操作时间达到(130.29±21.45)min,术后共住院治疗(12.18±2.07)d,术后(86.91±10.24)d患肢生理功能恢复正常。上述数据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疼痛程度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在手术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幅度

对照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作为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当天疼痛程度VAS评分达到(7.61±1.2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56.92±5.27)d,手术后3天两项指标水平分别为(4.57±0.83)分和(69.44±6.53)分,在手术后当天和手术后3天上述数据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当天疼痛程度VAS评分达到(7.85±1.06)分,生活质量评分为(58.93±5.01)d,手术后3天两项指标水平分别为(1.27±0.58)分和(76.18±7.54)分,在手术后当天和手术后3天上述数据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手术后当天两项指标水平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后3天进行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

2.3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内固定手术治疗总及格率

对照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动力加压钢板作为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后,13例治疗效果评定为优,21例为良,13例为差,总及格率达到72.3%;治疗组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后,18例治疗效果评定为优,25例为良,4例为差,总及格率达到91.5%。上述数据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

2.4 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治疗组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1例,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骨折患者在之后后发生骨不连事件的比例在5%以上,接近10%的水平,近年来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造成骨折后骨不连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很多,以患者全身营养状态差、血液供应能力丧失、术中牵引和器械使用方法不当、不适当应力、无菌性感染事件等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4]。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和医学科技水平不断进步,骨折疾病治疗的固定材料与手术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进;内固定植入材料的不同,所产生的治疗效果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加强该领域的相关研究[5]。目前认为对骨折后骨不连进行治疗的两大关键性步骤是骨折端处理和植骨。带锁髓内钉固定和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是近年来临床骨科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所需要的材料相对较少,安装操作相对较为方便,但是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多,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程度较大,而且需要在骨折端的外侧位置实施固定,需要较大的弯曲应力,而且随着骨折的不断吸收,加压钢板所产生的作用会呈现逐渐减弱的态势,在后期阶段甚至会有应力遮挡效应发生,发生再次骨折事件的可能性大[6]。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属于弹性固定技术的一种,其所产生的生理应力相对更为理想,可以对骨痂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刺激,而且在近远端实施加压之后,不能够对骨折部位旋转和移位事件的发生起到预防效果[7]。相关研究表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主要具有手术操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小、固定稳定性理想、造成创伤小等三大基本优点,可以对骨折部位的早日愈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8]。

总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采用带锁髓内钉作为植入物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术中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不良反应,迅速控制疼痛,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1]庞海统,罗义伟,王宏力.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9):23-24.

[2]戴海东,明文义,赵进征,等.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1-3.

[3]宋财,梁西俊,刘向阳,等.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5):5663-5668.

[4]丁清和,张弛,周阳升,等.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成因分析及其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0):1043-1044.

[5]史继红,邢跃刚,姚士祥,等.探讨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经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5,8(41):291-291.

[6]宋财,梁西俊,刘向阳,等.带锁髓内钉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修复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0(35):5663-5668.

[7]王海滨,高明,严纪辉,等.植入物内固定四肢长管状骨骨折:骨折愈合与血清瘦素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4(33):5249-5253.

[8]林华波.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应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109-110.

猜你喜欢

后骨植入物四肢
三维管理模式在无锡市人民医院骨科植入物管理中的效果研究
装有假牙能做磁共振检查吗?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不同植入物内固定对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对比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变化相关性的研究
冰敷预防急性闭合性小腿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效果观察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在骨折后骨缺损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基于WEB的骨科植入物失效数据库软件的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