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助力精准扶贫

2018-01-16

蔬菜 2018年11期
关键词:西甜瓜贫困地区专家

夏 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精准扶贫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三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2016年国家大力开展扶贫工作,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贫困、特困地区多为偏远农村地域,其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更深,脱贫成本更高[2],农业科技精准扶贫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对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起到了关键作用。

“十二五”末期,农业农村部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50个体系提出“十三五”期间科技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任务总体目标及要求。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在农业农村部的政策指导及支持下,对全国8个区域特困连片地区中的60个县进行精准扶贫,开展农业产业链科技支撑扶贫工作,这8个特困连片地区包括新疆南疆四地州、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

扶贫计划首先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50个体系的产区背景及特点进行产业发展定位,为贫困县域指引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并将在同一县域开展扶贫的体系组成团队,制定横向布局;其次,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针对各县域西甜瓜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了纵向深入的精准扶贫方案;根据西甜瓜体系岗位专家、站长、技术骨干的工作地域分布,结合前期调研工作统计的需求和贫困地区产业突出问题及产业特点,组成扶贫队伍;并由西甜瓜体系各扶贫区域牵头人负责与合作体系保持紧密联系,在各区域总协调人的统一规划带领下,积极开展扶贫任务。

1 贫困地区脱贫目标调研

针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现状和结构特点,西甜瓜体系专家在8个特困连片地区开展西甜瓜产业扶贫工作。根据扶贫地区产业发展特点、技术需求和生产农事季节,实地深入扶贫地区,开展贫困地区产业扶贫情况调研。

西甜瓜作为一类种植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适应性广的经济作物,相比其他作物有较好的比较效益优势,在体系专家以发展西甜瓜产业为实现贫困地区脱贫目标的调研工作中发现很多贫困地区都有西甜瓜种植的习惯和历史,但西甜瓜产业在这些地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共性问题为:第一,贫困地区普遍土地瘠薄,部分地区以山和林坡地为主,耕地少,且分散,农田基础设施差、土质条件一般、不耐旱涝、肥力水平较低,干旱少雨。第二,农业从业者以留守老人和妇女为主,农业收入和667 m2均效益低,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占比小。第三,种植品种单一,新品种推广缓慢;西甜瓜面积较少,分散不集中。第四,栽培技术落后,缺乏轻简化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预防技术;施肥技术不高,以农家肥、复合肥为主,对新型肥料和技术应用很少。第五,管理粗放、商品性差、商品产量低。

通过了解贫困地区生产问题,体系专家团队根据每个区域的具体情况及该区域特有的农业资源,以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结合贫困地区各方面条件,推广西甜瓜体系“十二五”期间研发成果“十大技术、八大模式”等关键技术,联合地区农业科教优势力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西甜瓜产业链科技支撑与服务工作。

2 制定贫困地区西甜瓜产业扶贫方案

西甜瓜体系专家实施系列措施,为制定产业扶贫方案做好准备:与扶贫服务的合作社和相关村屯负责人、种植大户一起进行实地走访、座谈和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农业产业生产发展现状、具体技术需求、市场行情及存在问题;结合专业特长和熟悉领域,进行产业扶贫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做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选择勤劳、踏实、积极肯干的种植大户为重点示范户,抓典型,实现重点突破;点面结合,进行以点带面的扶贫措施,同时做好观摩交流。在具体服务措施上,按照种植农时和生产季节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包括理论讲座、田间实操及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及时提供指导服务。主要扶贫方式及内容有以下几点。

2.1 搭建县级西甜瓜产业扶贫平台

通过调研发现,贫困地区普遍可耕种的肥沃土地较少,抗重茬生产技术欠缺,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西甜瓜种植由农户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转变;大户规模一般在6.67~13.33 hm2,以每年换地租地为主,技术和设施落后、管理粗放、产量和效益很不稳定。为从根本上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产业生产问题及发展西甜瓜产业,从而实现脱贫致富,体系专家与贫困县承担扶贫任务的县委、县政府进行对接,统筹规划;与村委领导、第一书记、合作社负责人等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详细了解当地耕地、气候、水源和主要产业生产发展情况,探讨产业扶贫办法,因地制宜地提出产业扶贫方案。在各地政府领导的支持下,体系专家派出了技术人员驻点实地指导种植技术,在适宜发展西甜瓜种植的地区种植效益较高的西甜瓜,充分发挥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科技服务平台的作用。

在多数已有发展西甜瓜产业的地区,存在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其原因是栽培品种、模式单一,基本以露天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为主;由于信息不通畅和瓜农缺乏种植及产销经验,西瓜上市期过于集中,以至于价格相对偏低;针对以上现状,扶贫团队与当地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合作,通过组织培训、远程技术指导、委托种子经销商示范新品种等方式,为当地西甜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专家团队为农民提供了定期的技术培训,并结合地区特点,开展了“设施西瓜+蔬菜”生产模式的配套技术与品种试验示范。为更好地推广该技术,通过与地方农业局合作,提供免费的西甜瓜优质种苗、关键技术等整套服务,提高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也拓宽了产区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园区门店、超市、观光采摘等多种形式为农民解决销售问题,并赢得了广大农户的好评。

2.2 筛选、推广西甜瓜适宜及优质品种

针对西甜瓜栽培品种单一、老旧问题,体系专家结合各地区气候、土壤、市场等多项因素,推荐了一批经过市场考验的成熟优质品种,这些品种主要具有耐旱、丰产、抗病、优质与耐运输的特性,如京欣系列、华欣、8424、西州蜜、甜王系列等;同时,引进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通过以上方式,丰富了这些地区的栽培品种种类,实现了贫困产区希望通过种植有特色、品质优的畅销新品种,从而脱贫的意愿。除了引进新品种,同时也引进砧木新品种,并通过蔬菜种植合作社对其进行试验示范;另外,培养了一批农技人员,确保了贫困地区稳定生产。

2.3 建立西甜瓜种植扶贫示范点

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种植大户进行西甜瓜新品种试验示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在示范点,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示范,让当地农民从示范中学习新技术,开阔视野,从而改变落后的种植习惯。针对不同示范点,采用不同的栽培技术:在地形平整的耕地上推广简约化栽培技术,如机械翻耕、嫁接育苗、水肥一体化、蜜蜂授粉等,实现农民节本、增效;在山地,开展高山西甜瓜全程覆盖的避雨栽培技术示范。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防治药剂,研究适宜的使用方法,并结合相应的农艺措施和物理防治方法,制定西甜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专家团队还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扶贫及示范推广工作,结合当地农民工作特点制定生产计划,开展以提高种植水平和商品率为目标的西甜瓜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

2.4 聘请专人派驻扶贫点

考虑到山区农民及少数民族种植观念落后,西甜瓜体系专门聘请了西甜瓜种植技术水平高的专家常期驻站进行技术扶贫,手把手教农民种植西甜瓜。驻站专家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指导,并组织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体系专家保持实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通过驻点扶贫,西甜瓜体系专家们能够及时掌握扶贫村屯农事安排及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和办法。同时,根据生产农事和季节深入各个村屯实地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的农业产业技术人才,得到了贫困地区农户的高度赞扬和好评。

2.5 借力专业合作社开展扶贫工作

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发现一些贫困地区具有很好的西甜瓜生产基础,且具有产业特色,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一些贫困地区已建有专业合作社,扶贫专家们充分利用专业合作社的平台迅速地开展工作,如技术培训等,使农民实现增收。

对于有一定产业基础及特色优势的地区,体系专家加强与农户的交流,找出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供科技支撑。通过推广关键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以实现精准扶贫,使农民切实成为国家扶贫工作的最大受益人,达到脱贫致富效果。例如,在六盘山区,当地优质的西瓜产品闻名国内外,尤其是“旱砂瓜”,已有百年历史,产品竞争力居国内首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消费优势突出,拓宽上市期的潜力巨大。然而,在体系专家扶贫前,该产区的问题是机械化种植水平低、人工劳动强大、生产效率低、缺乏保鲜贮藏设施、种植户与客商不了解保鲜贮运技术等。在对该产区进行技术精准扶贫后,每667 m2降低肥料成本80~140元,降低劳动力成本80元,降低灌溉成本40元,平均增产300 kg,增值300元,整体节本增效500~560元。目前,当地在积极筹建保鲜预冷设施,建成后将解决产后由于技术缺乏导致品质下降影响销售价格的问题。

在进行新疆南疆四地州少数民族扶贫的工作中,对喀什地区盖提县享有盛名的甜瓜“刀郎土瓜”进行全程田间管理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有针对性地对结果、网纹表现以及水肥需求特点进行调查,并进行了技术指导;同时,在体系综合试验站与当地超市的合作下,2017年将该地区133.33 hm2瓜地生产的2 000 t“刀郎土瓜”一销而空,西甜瓜体系专家团队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少数民族农民的高度赞扬。

3 切实发挥关键技术支撑作用,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

西甜瓜产业扶贫在各扶贫区域均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在节本、增效方面尤为突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入和新种植观念的树立,转变了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另外,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进行产业扶贫的举措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结合产业工作,体系专家持续开展相关扶贫工作。通过开展特色品种与生产技术推介,在产销链上为瓜农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瓜农增产、增收。例如,河北综合试验站技术人员深入河北省太行山—燕山贫困山区,在蔚县示范小果型西瓜3.33 hm2,采用冷棚立架栽培模式,667 m2产有效商品瓜2 900 kg;通过电商、园区门店、超市(包括华联、城乡、卓展等)销售,平均售价为11元/kg。在涞水县绿舵园区示范西州密25号4 002 m2,667 m2产量为2 000 kg。扶贫示范区西甜瓜667 m2增收超过2万元,充分显示了西甜瓜产业体系在扶贫工作中的实际成效。

通过发展西甜瓜产业,据武陵山区某专业合作社进行测算,西瓜品种“华欣”和“春喜100”667 m2产量均超过2 200 kg,平均销售单价4元/kg,产值8 800元以上,纯收入均在5 500元以上。项目带动9户贫困户参与新品种示范工作,新增就业12人。由于示范种植的经济效益显著,该合作社计划2019年扩大种植面积6.67 hm2以上,将带动20户贫困户开展西甜瓜种植,新增就业25人。在同区域,经过病虫害识别诊断和防控技术培训的农户,通过正确识别病虫害、对症下药、合理用药以及适当的种植管理,每667 m2减少农药费用100元,增收750元。由于效益显著,合作社和农户均表示来年将扩大示范规模。

在贫困地区救灾恢复生产工作方面也卓有成效。2018年南方种植地普遍发生洪涝灾害,减产严重。为帮助受灾农户挽回损失,迅速指导种植户开展灾后自救、恢复生产,体系专家提出秋季礼品西瓜、甜瓜的种植方案。在农户面临绝产的情况下,经方案计划的实施及相关技术指导,获得了667 m2产值4 000元左右的成效,比同期种植水稻每667 m2增收2 000元,显著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

在涟源市龙塘镇和桥头镇利用种植西甜瓜,这片山地因过去种植效益低而被弃用,成为一片荒地。通过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并引入新品种,实现由过去零收成到如今每667 m2收入3 500元的转变,农民乐开了花,主动要求后期还要体系专家来为他们指导种植西甜瓜。

西甜瓜体系在扶贫工作中共举办培训160余次,培训专业科技人员200余人、瓜农累积1 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 000余份,推广应用新品种与新技术4 000 hm2,辐射带动18 666.67 hm2,共新增经济效益3 000万元以上。

4 切实解决问题及难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在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部分问题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产业规划来解决。每个地方农业产业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而如何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特点和优势,发展适合当地的优势产业对于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要培育和发展一个优势农业产业需要发现并解决现存的诸多问题和难点。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要切实调研、了解地区特点,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在建立扶贫任务和运行时要充分考虑和听取当地主管部门特别是农业部门的意见;由体系研发中心对调研结果进行统筹分析,对具有共性的问题和难点从技术角度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从适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入手,提升扶贫成效,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切实解决有关问题。

部分地区西甜瓜种植存在以下问题:品种比较单一、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技术相对滞后、销售市场相对较窄、对采后处理重视程度不够等,有些问题是目前的技术不能够解决的,但争取在体系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新方法、新技术,从而攻克这些难关。同时,全体体系专家,将一如既往地工作在贫困地区生产一线,进一步加强与贫困地区农业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讨论农业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根据需要筛选一批信誉良好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服务。

西甜瓜体系将继续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结合各区域地方政府的需求,做好相应贫困县的扶贫工作。未来计划:在部分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地区,结合当地光、温、水气候优势条件和市场需求,加大培训指导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扶贫计划,开展特色西甜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及技术示范;进一步建立新的示范基地,在每个负责的贫困县建立新的示范点,加大示范推广面积,带动辐射效应,为瓜农增加收入,带领贫困地区早日实现脱贫。

猜你喜欢

西甜瓜贫困地区专家
陕西渭南蒲城县:拓展宣传路径 擦亮西甜瓜品牌
锦绣大地瓜飘香
致谢审稿专家
西甜瓜产业现状、问题与对策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