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保险,如何为菜农保驾护航

2018-01-16陈晓丹王心斅

蔬菜 2018年11期
关键词:菜农大棚蔬菜

陈晓丹,王心斅

(1.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27;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北京 100010)

近年来,蔬菜价格坐上过山车,“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现象屡见不鲜,如“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蔬菜价格的暴涨一度让城里人成为“菜奴”,受价格暴涨驱动,当农户积极投入蔬菜种植生产时,却又陷入蔬菜丰产而滞销的怪圈。2017年6月,重庆萝卜出现严重滞销,据当地菜农估算,每500 g萝卜至少要卖到0.3元,才能与其投入成本持平,而当下仅能卖到0.04元。当地1 000余户菜农全部亏本,22家萝卜种植户因参与了蔬菜价格保险,共计获得保险赔款187万元,幸免于亏本。

与此同时,极端天气频发也常常让菜农们的辛勤耕耘毁于一旦,无力抵抗。2018年夏天,台风2次侵袭山东省寿光市,使得这个全国蔬菜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成为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市20多万个蔬菜大棚被淹倒塌,3万hm2(45万亩)蔬菜绝收,其中参保的120个大棚获得保险赔款超百万元,菜农得以缓解巨灾带来的惨重损失。

随着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农业保险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稳定器”,同时也是广大农民收入的“稳定器”,历经十余年,农业保险已真正走入了农民,成为其避险保本的重要手段。蔬菜保险作为其中正在成长的农业新兴险种,面向菜农、服务菜农、惠及菜农,在蔬菜风险管理和稳定蔬菜收入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何为蔬菜保险?

农业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根据农业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或者疾病等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蔬菜保险作为农业保险中的一类,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业内和学术界对于“蔬菜保险”尚未给出规范统一的概念和定义[1]。根据我国现行开展的保险业务,主要呈现以下2种分类和发展方向。

从种植方式和保险标的对象来看,蔬菜保险可分为露地蔬菜保险和大棚蔬菜保险。露地蔬菜保险主要针对种植在户外露天环境中的蔬菜品种进行保险;大棚蔬菜保险在保障蔬菜的种植损失基础之上,还对设施大棚如棚体、棚架、棚膜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损失进行赔偿。

从保险的责任风险来看,蔬菜保险可分为自然灾害保险和价格保险两大类。自然灾害保险保障菜农的种植成本损失,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灌溉成本、机耕成本等,无论风雹雨涝虫何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均给予赔偿。价格保险是以蔬菜的市场价格变动作为保险责任的,当蔬菜集中上市时的价格低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障价格时,保险公司赔付市场价格与保障价格的差价损失。

国外蔬菜保险面面观

蔬菜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在各国的探索实践中,主要并入到农业保险大类中进行管理。美国、日本、欧洲等农业保险发达国家,在保险法制建设、机制运行、产品创新等方面已形成较为成熟规范的发展模式,同时提供了丰富的蔬菜保险实践经验。

美国蔬菜保险

为保障蔬菜供应平稳,帮助菜农应对自然灾害,美国自1994年施行《非保险农业灾害援助项目》,为未投保商业农险的菜农,或者种植的蔬菜不属于联邦农作物计划项目品种的农户,提供基本补助。经常遭受飓风袭击的佛罗里达,从地方政府层面进一步深化制定了《佛罗里达飓风援助项目》,为当地支柱产业蔬菜、柑橘生产者提供受灾扶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菜农的种植损失[2]。

为平抑蔬菜市场风险,避免价格波动造成的菜农收益损失,美国自1996年试点收入保险。通过收入保险,从产量和价格2个方面对菜农的收入(即产量乘以价格)提供保障,如果农户实际收入额低于其选择的收入保障水平的下限,就会获得差额部分的赔偿。收入保险可以保障源自自然灾害造成的产量不足,市场因素造成的价格下跌,或这些事件的任意组合而带来的收入损失。

日本蔬菜保险

日本开办的蔬菜保险主要是种植成本保险,对于蔬菜等园艺作物采取非强制投保的模式,鼓励菜农自愿参保,并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根据《食物、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和《农业灾害补偿法》,对因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火灾损失的菜豆、洋葱、南瓜等露地蔬菜和大棚种植的蔬菜,提供保险补偿,财政补贴保费50%以上[3]。

欧洲蔬菜保险

基于欧洲一体化和大流通的市场格局,欧盟的蔬菜保险为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风险提供双重保障。自然灾害保障,对种植番茄、花椰菜等16个蔬菜品种的菜农,按照种植成本的80%给予保障,对减产和绝收者进行保险补偿。价格保障,对不同的出口菜品依照基准价格,分别制定市场准入指导价,如番茄和花椰菜设定为参考价的40%~50%,同时政府对菜农进行价格补贴,以鼓励种植积极性。

国内蔬菜保险初探索

蔬菜流通供应环节的问题频频成为社会热点,引发了中央的热切关注,201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提出“参照粮油等农作物政策性保险的做法,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扩大重要‘菜篮子’产品保险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主产区的覆盖面,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全覆盖”。2012年国家发改委开始全力推进以价格调节基金形式补贴发展基本蔬菜保险制度。在中央关于蔬菜保险的政策指引下,为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稳定蔬菜种植户的收入,各地纷纷创新试点蔬菜种植成本保险和蔬菜价格保险,涌现出广东惠州蔬菜灾害保险、江苏大棚蔬菜保险、上海“保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山东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等典型模式。

蔬菜自然灾害保险

广东惠州蔬菜灾害保险

2013年,广东省在韶关、湛江、惠州3个地市,开展露地蔬菜种植成本保险。保险标的包括芹菜、小白菜、黄瓜等29个主要流通的蔬菜品种,并参照过去3年的历史种植直接投入成本,逐一确定了保险金额,每667 m2每茬在500~1 000元,主要保障因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造成的蔬菜减产损失,广东省物价部门通过价格调节基金对保费给予补贴。2013年保险机构为广东省45个“菜篮子”基地全部提供蔬菜保险保障,当年温比亚、尤特、天兔台风接连登陆广东,蔬菜保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蒙受损失的菜农共计赔款1 055万元,赔付率超过100%。

江苏大棚蔬菜保险

江苏省作为高效设施农业示范省份,自2008年起率先试点大棚蔬菜保险,对设施大棚和棚内蔬菜进行双保障,满足了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保险需求。大棚蔬菜保险的核心是掌握设施大棚的建造成本、主要风险责任、标的分类分档等,因此保险公司对蔬菜大棚进行了解剖分析。根据大棚长度、跨度、顶高、肩宽、拱间距、管壁厚度,对辖域内不同类型的蔬菜大棚(钢架棚、竹架棚、钢竹混合棚等)建设成本进行统计梳理,并对蔬菜大棚承受风压、雪压能力进行评估预测。通过蔬菜大棚建设规格及抗风险能力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不同类型蔬菜大棚保额标准。棚内蔬菜的保险方式与广东惠州蔬菜灾害保险相同。

蔬菜价格保险

上海“保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

2010年,为稳定淡季蔬菜的市场供应,提高当地应季蔬菜的自给能力,上海市在国内首先推出了“保淡”绿叶菜综合成本价格保险。保险期分为“夏淡”和“冬淡”2季各3个月;保险标的为“夏淡”的青菜、鸡毛菜、杭白菜、米苋和生菜,“冬淡”为青菜、杭白菜。当蔬菜实际零售价低于事先合同约定的保险零售价时,菜农获得差额补偿。同时在保险零售价的基础上,再引入上海市最近社会月度同比CPI进行赔付金额调整,最大限度保障菜农的保险利益。若CPI综合指数为正增长,则进行上浮计算;若CPI综合指数发生负增长,保险零售价即为保险前3年同期市场平均零售价。截至2017年,“保淡”绿叶菜综合成本保险累计承保87 846.67 hm2(131.77万亩),赔付55 466.67 hm2(83.2万亩),实现保费收入1.54亿元,累计赔款1.33亿元[4]。

山东蔬菜目标价格保险

2014年,山东省物价局、农业厅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山东蔬菜目标价格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的通知》,首批对其特色农产品大白菜、大蒜、马铃薯启动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目标价格参照前3年参保蔬菜自然集中上市期间的平均生产价格进行确定,保险期间内参保蔬菜平均生产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合同约定,向参保农户赔付价格下跌部分,以此来帮助菜农规避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2018年10月,山东省发布最新消息,将试点工作转为常态,保险品种扩展至山东的特色品种大葱和蒜薹。为鼓励菜农积极投保,保费实行“政府补一点、农户拿一点”的政策,由原有的发改委价格调节基金列支转变为同级财政预算,省市县财政共同承担。此外,为平衡区域性风险,应对系统性风险,提高自身巨灾风险补偿能力,山东省保险经办公司通过以险养险的方式,初步建立了蔬菜目标价格保险巨灾风险金制度。截至2018年9月,保障蔬菜种植面积累计426 666.67 hm2(640万亩),为菜农提供了超100亿元的保险保障,发挥了保供稳价的积极作用。

国内蔬菜保险发展制约因素

蔬菜保险在我国属于初级阶段。受到险种单一,缺乏针对性, 种植区域分散,农村信息、交通闭塞,蔬菜种植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且不愿接受新鲜事物等因素,蔬菜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迟缓。在保险的实际开办过程中,蔬菜自然灾害保险和蔬菜价格保险均存在着较大的难点。

产品开发难度大

一是,地域限制规模不足。因为不同蔬菜品类的种植特点不同、主灾因子不同、风险需求不同,不同区域、不同品类的蔬菜需单独开发产品;然而,蔬菜相较大宗农产品品类复杂、种植分散,单一蔬菜灾害保险往往开办规模较小、区域间复制难度较大,保险公司往往开发动力不足。

二是,价格标准确定难。蔬菜具有品类多、区域差异大、不耐储存等特点,造成了其价格即时性强、区域性强的问题;因此,如何确定蔬菜价格的标准是蔬菜价格保险推广的关键点。目前,发布蔬菜价格数据的平台较多,其中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月报(鲜活农产品)是公信力最强的数据,但月报中只能给出全国性蔬菜大品类的价格情况,基差过大,不适应蔬菜区域性的特点。各地大型交易市场发布的价格,容易受到市场寡头收购商的影响,选取此类价格道德风险较高。若通过政府采集地头价的方式获得市场价格,会因为政府承担的工作量过多,造成政府推广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蔬菜价格保险,还没有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价格确定标准。

理赔定损争议多

如何确定产量是蔬菜自然灾害保险的关键点。针对番茄、黄瓜等连续采收型果类蔬菜,保险公司难以确定在保险期间内每次的采收量,从而难以确定总体的产量;而针对生菜、白菜等一次采收型叶类蔬菜,一是净菜和毛菜的产量差异较大,且净菜标准难以界定,二是因为测定时间不同,含水率会成为决定产量的重要因子,总体产量的确定缺乏统一标准。

保险公司风险高。价格风险在保险行业中属于系统性风险,即风险不会单独发生,所有的保险事故具有同一性。由于蔬菜价格保险极易导致巨灾风险,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稳定性,仅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保费体量较大的保险公司敢于尝试开办蔬菜价格保险。

农户承受能力差

如上所述,蔬菜自然灾害保险和价格保险均存在风险较高的问题,因此蔬菜保险的保险费率较高。蔬菜每667 m2每茬的保险金额往往超过1 000元,全年每667 m2保险费往往超过100元(粮食作物每667 m2保险费一般为25~35元),再加之蔬菜保险尚未纳入中央财政补贴的目录,农户承担起来比较困难。

蔬菜保险发展对策建议

推动科研机构参与到蔬菜保险产品的设计中

针对蔬菜保险设计的复杂性,建议政府推动农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积极参与蔬菜保险的研发。主动将蔬菜保险的研发纳入课题中,甚至在新型蔬菜技术推广项目中将蔬菜保险保费补贴纳入到经费中,主动参与到保险公司蔬菜保险的产品设计中,提高蔬菜保险产品针对生产实际的适应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促进蔬菜保险更好地落地开办。

物价部门及农业主管部门给予数据支持

针对蔬菜价格获取难、标准难以确定的情况,建议政府推动物价部门及农业主管部门加大蔬菜价格的采集力度,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发布或共享,同时推动科研院所、物价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对开办蔬菜价格保险的保险公司给予数据支持和未来价格走势指导。

完善巨灾赔付风险分散机制

针对蔬菜价格保险风险较高的系统性,建议政府完善针对蔬菜价格保险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一是在国际再保市场对价格类保险承保条件收紧的情况下,鼓励国有再保公司针对蔬菜价格保险,提供成数、赔付率等再保险支持,促使蔬菜价格保险的系统性风险在不同蔬菜品类间进行分散。二是鼓励期货交易所针对相对容易贮藏的大蒜、大白菜等蔬菜品类推出相应的期货品种,借鉴目前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期货价格保险、期货收入保险模式,将蔬菜价格保险的风险分散到期货市场当中。

加大保费补贴支持力度

针对蔬菜保险保费较高的问题,建议政府:一是逐步将大白菜、番茄等大宗蔬菜品类纳入中央政策补贴范围当中;二是鼓励地方财政对地区优势蔬菜品类提供保费补贴;三是针对能有效带动贫苦地区脱贫的蔬菜产业,应用扶贫专项款,对蔬菜保险进行专项补贴;四是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农业企业投保商业性蔬菜保险;五是鼓励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针对产量提升高、效益提升大的蔬菜种植技术推广项目,将蔬菜保险保费纳入项目预算中,加快项目的推广进程。

蔬菜保险未来形态预测

区域产量保险

针对蔬菜产量较难测定的特性,未来蔬菜灾害保险可以尝试向区域产量保险转型。蔬菜区域产量保险保障整个区域(全镇/全县)的整体产量,当区域整体产量低于目标产量时,触发理赔,而单一生产主体根据种植面积的多寡分摊赔款。

蔬菜综合价格指数保险

为降低单一蔬菜品类的价格的系统性风险,未来蔬菜价格保险针对综合性蔬菜种植园区可以尝试承保多种蔬菜的价格,按种植蔬菜的比例,拆分蔬菜综合价格的权重,从而在蔬菜品种间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蔬菜收入保险

针对财务系统完善的大型蔬菜生产企业,可以尝试在不区分蔬菜品种的情况下,直接承保企业的年度收入或收益,若财务报表中的收入低于目标收入,或利润低于目标利润,则由保险公司负责赔付差额部分。

蔬菜生产综合保险

目前的蔬菜保险仅针对蔬菜的自然灾害风险和价格风险进行承保,但蔬菜生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园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还面临着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园区财产、员工意外伤害等多种风险,保险公司可以针对蔬菜生产的全过程提供一揽子综合保险,从而对蔬菜生产提供完整的风险保障闭环。

猜你喜欢

菜农大棚蔬菜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奇怪的蔬菜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蔬菜
菜农和学问家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