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坝州高原地区莴笋丰产栽培技术

2018-01-16李家慧侍守佩徐冬梅尕尔让尼玛王治斌

蔬菜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水剂莴笋

李家慧,侍守佩,,徐冬梅,尕尔让尼玛,王治斌,文 静

(1.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绵阳 621000;2.红原县科技知识产权局,四川 阿坝 624400)

莴笋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等高山高原地区夏季种植的主要蔬菜,其中,以阿坝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夏季莴笋种植面积最大,接近2 667 hm2。阿坝州种植的莴笋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 m及以上的高山高原地区,以金川县、小金县、松潘县、红原县和壤塘县等地种植较多。这些地区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空气、土壤和水质无污染。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莴笋生长,所产出的莴笋营养丰富、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欢。

与平原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相比,高山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其1年只能种植1季,目前,仅有极少处高山高原地区尝试1年种植2季。阿坝地区的莴笋上市时间为7—9月,正是成都平原地区7—8月蔬菜生产茬口交替、夏季高温干旱而导致夏秋蔬菜供应的“淡季”,此时,阿坝州高山高原地区莴笋上市,不仅缓解了成都地区夏秋蔬菜的供应紧张,而且因市场行情较好、莴笋品质优良,极大增加了当地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及生产热情。阿坝州红原县刷经寺镇莴笋的走俏,也带动了阿坝州其他类似区域种植莴笋的积极性,使得高山高原莴笋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截至目前,松潘县的莴笋种植面积最大,已接近2 000 hm2。

笔者在红原县和壤塘县进行了3年的莴笋栽培试验,对阿坝州地区的莴笋种植技术与特色有一定的了解,现将当地莴笋丰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便为类似高山高原气候区莴笋的栽培生产提供参考,并适时引导高山高原莴笋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品种选择

阿坝州高山高原地区种植的莴笋品种一般为成都平原地区秋冬季节所用品种,主要表现为耐抽薹,莴笋叶形为椭圆形,叶片深绿色或绿色,茎皮绿色或浅绿色,茎肉绿色或翠绿色,俗称“三青”“二青”系列的品种,目前种植的主要品种有:竹节青冠、早稻田、种都青、青羊棒、种都2号、种都3号及与此特征特性类似的品种,种植水平较高的地区每667 m2产量在5 000~6 000 kg,大部分地区667 m2产量为3 000~4 000 kg。

2 整地做厢(畦)

阿坝州莴笋种植环境以坡地居多,均为砂壤土,因部分地区莴笋种植面积较大,后期人工追肥困难,基本以重施底肥为主。当地一般每667 m2底施有机肥800~1 200 kg、复合肥80~100 kg,配合适当的磷、钾肥,同时施入适量硼、锌等微肥,后期追肥以水溶性肥料和叶面肥喷施为主。播种前1周整地做厢,整地前,将肥料均匀混合,撒施于土壤表面,翻耕2遍,耙平,覆盖地膜,地膜宽度2.0~2.2 m,其上打孔做穴[1-2],每厢种植8行,株行距25 cm×25 cm。

3 播种

播种时间从3月底至6月底,种植面积较大时则分批播种。由于阿坝州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育苗移栽不易成活,其播种方式多以干籽直播为主,每穴播种10~20粒,每667 m2用种量为200~400 g,人工点播或机器播种均可。一般选择在雨后土壤较湿润时播种,播种后,根据情况,覆盖遮阳网遮阴,以利于保湿和出苗[3]。

4 田间管理

4.1 前期管理

前期主要是苗期管理,由于是干籽直播,所以出苗率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出苗后,及时揭去遮阳网并做好病害防治及水肥管理,重点是预防霜霉病、菌核病和灰霉病等病害发生。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及时间苗和根部覆土,每穴保留1株健壮苗;间苗后,追施1次提苗肥,每667 m2施用尿素(或速效性氮肥)7.5~10.0 kg或适量水溶性冲施肥[4]。

4.2 中后期管理

进入莲座期,结合浇水追施1次速效性氮肥,每667 m2施40%的复合肥(硫酸钾型)10~15 kg或尿素8~10 kg。肉质茎膨大期,一般每667 m2施40%的复合肥20~30 kg或适量水溶性冲施肥,同时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含氨基酸水溶肥料2~3次,并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做好病害预防。

5 病虫害防治

阿坝州地区莴笋种植密度较大,相应的病害发生较多,所以莴笋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加以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适当配合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以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高山高原莴笋的目的。

5.1 农业防治

与非菊科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多施腐熟有机肥和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减少种植密度,采取深沟高厢栽培,及时清除残枝败叶和杂草,保持田园清洁。

5.2 物理防治

可采用黄板诱杀蚜虫。

5.3 生物防治

使用中生菌素、蛇床子素、除虫菊素、枯草芽孢杆菌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5]。

5.4 化学药剂防治

高山高原莴笋病害主要为霜霉病和菌核病,其次为灰霉病、黑斑病、软腐病和病毒病及生理性病害;虫害主要是蚜虫。

5.4.1 霜霉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用52.5%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35%烯酰·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间隔7~10 d喷施1次。田间普遍发病时,用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防治。

均匀喷雾,几种药剂交替使用,视病情间隔5~7 d喷施1次。

5.4.2 菌核病的防治

播前种子可用10%食盐水浸泡,汰除带菌种子,用清水洗净后进行播种。发病时可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腐霉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均匀喷雾,几种药剂交替使用,视病情间隔7~10 d喷施1次。

5.4.3 灰霉病的防治

可采用50%腐霉·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8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800倍液,均匀喷雾,几种药剂交替使用,视病情间隔7~10 d喷施1次。

5.4.4 黑斑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均匀喷雾,几种药剂交替使用,视病情间隔5~7 d喷施1次。

5.4.5 软腐病的防治

先用10%的盐水选种,淘汰带病种子和菌核。植株发病时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枯草芽孢杆菌(10亿孢子/g)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1%乙蒜素乳油1 5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灌根,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每隔3 d施药1次。

5.4.6 病毒病的防治

发病初期,可采用4%嘧肽霉素水剂200~300倍液、2%宁南霉素水剂200~400倍液、7.5%菌毒·吗啉胍水剂500~700倍液、20%吗呱·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等药剂对水喷雾。

5.4.7 裂茎

生理性病害,与水肥不当有关。一是水肥供应不均,忽旱忽涝;二是缺硼导致裂茎,因此要补充硼肥。如果缺硼严重,除了底施之外还要在肉质茎膨大期叶面喷施硼肥。

5.4.8 黑顶

生理性病害,是因缺钙造成植株黑顶,除了底施钙肥之外,在肉质茎膨大期可叶面喷施钙肥,连续喷施2次。

5.4.9 早期抽薹

在莴笋栽培中,较易发生茎部细瘦徒长的现象,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一是受长日照、高温的影响导致早期抽薹,二是由于干旱缺肥,三是由于土壤水分过多或偏施氮肥致使植株徒长。解决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不同的品种;播前整地时施足基肥,不偏施过多的氮肥;及时中耕保墒,使植株生长健壮;干旱时应及时灌溉和追肥,大雨过后,田间不能有积水。

5.4.10 蚜虫的防治

用3%啶虫脒乳油2 000~3 000倍液、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3 000~5 000倍液、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等对水喷雾,几种药剂交替使用,视虫情间隔7~10 d喷施1次。

6 采收

莴笋心叶顶端与外叶最高叶片尖端相平时为采收适期,此时茎已充分膨大,品质最佳。如收获过晚,花茎伸长,纤维过多,肉质变硬甚至中空,品质下降。阿坝州地区的莴笋最晚在10月初应采收完毕。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水剂莴笋
疏水剂对硫氧镁水泥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莴笋开胃增食欲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一种可膨胀选择性长效堵水剂的性能与应用
18%L-草铵膦水剂的制备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