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特征下垃圾分类实施路径的探索

2018-01-15韦琦毛亚萍王茜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流动人口流动性

韦琦 毛亚萍 王茜

摘 要: 本文從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流动性两个角度切入,分别从南京三个行政区(栖霞区、鼓楼区和溧水区)选取试点小区,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方式对其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制度提出优化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三个试点社区实施效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根据社区之间的差异化,为不同特征的地区垃圾分类提供针对性建议:1.根据人口年龄结构,调整相对应的积分兑换商品和垃圾积分兑换的时间。2.针对不同的人口流动性,因地制宜,对于人流性较强的地区,可以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和垃圾分类的宣传。

关键词: 垃圾分类;地区特征;差异;优化

1.背景分析

2000年4月,南京市被建设部选定为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迄今为止,南京市垃圾分类治理推行已经历了17年之久,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南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治理工作仍处在艰难推进之中。

统计资料显示,南京流动人口206万,城市人口流动性大。在人口大规模流动迁移的和垃圾分类治理普遍推行的新趋势下,探索垃圾分类处理新模式势不可当。

2.国内课题研究综述

国内许多学者都在研究我国垃圾分类制度所存在的问题。顾旺认为我国垃圾分类体制存在的障碍一是缺乏政策扶持作为有力的保障制度,二是缺乏合理的环境经济管理手段,三是缺乏有效的政府管理,四是缺乏垃圾分类义务意识 [1]。这也是国内许多论著的研究角度,但以地区特征分析垃圾分类为专题的论著并不多,耿言虎在《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其突破》中提到了人口的异质性以及流动性、人口年龄结构对于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影响。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性

本文着重于差异化分析,实地调研南京市社区垃圾分类现状并根据调研结果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根据社区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因地制宜,寻求垃圾分类处理的优化模式,以期改善南京垃圾分类现状。

4.课题研究方法

4.1研究方案

课题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位于三个位于南京不同行政区的社区作为试点对象,分别为JY花园社区(南京市栖霞区)、NHL社区(南京市鼓楼区)和HLHY社区(南京市溧水区)。

4.2调研分析方案

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案,获取试点社区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流动性和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相关信息。

(1)对比分析法

课题分析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了试点社区在人口自然结构、人口流动性不同的情况下垃圾分类治理的推行效果。

(2)相关系数分析法

课题分析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法对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流动性与垃圾分类治理推行效果进行相关分析。

5.结果分析

5.1试点社区垃圾分类现状调研及分析

三个社区采取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垃圾分类,但效果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实施情况如下表所示。

试点社区垃圾分类实施情况

5.2试点社区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流动性及差异性分析

结果显示,(1)JY社区60岁以上的人占比达到30%,人口趋于老龄化。相比之下,HLHY社区的老龄化程度更高,占比高达42%,而NHL社区老年人的占比为16%,青年人和中年人的占比较高。(2)JY社区的南京本地人口有效占比为74%,而NHL的占比为68%,略低于JY社区,有效占比最高的为HLHY社区,为86%

5.3相关性分析

5.3.1垃圾分类现状与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

*. 在置信度(双测)为 0.05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从数据来看,年龄与居民是否参加垃圾分类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5.3.2垃圾分类现状与人口流动性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系数

**. 在置信度(双测)为 0.01 时,相关性是显著的。

可知,居民是否参加垃圾分类与户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即人口的流动对居民是否参加垃圾分类是有显著影响的。

外来流动人口是“离土又离乡”的外出就业人员,居住地不过是其漂泊生活的一个驿站,对居住地没什么归属感,较为排斥居住社区的垃圾分类[2]。

6.人口年龄结构、流动性与垃圾分类关系综述

6.1垃圾分类与人口年龄结构

年龄对受访者分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年长者较年轻者更倾向于实行分类行为[3]。在我国,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而言,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家庭垃圾分类[4]。而且,在我国传统式的主干家庭里,老年人更多地负责家庭日常事务。可见,老年人群是我国家庭垃圾分类的主力军,应该成为政策干预的主要对象。

6.2垃圾分类与人口流动性

垃圾分类在不同的地区有着显著的差异,地区人口的流动性也是影响垃圾分类效果的重要因素。流动性人口多的地区的垃圾分类效果较流动性低的地区而言普遍较差。原因[5]如下:归属感差异:流动人口属于外来人员,他们对于居住地没有什么归属感,对于当地的垃圾分类的认同感、接受度以及参与度都比不上本地人。熟人社会监督机制失效:所谓的熟人社会监督体制,类似于群体的舆论压力,约束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但是对于流动人口而言,熟人社会中的这种舆论压力难以发挥作用。

7.建议措施

7.1基于人口年龄结构

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对是否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也会持有不同的态度。三个社区现行的垃圾分类模式—政府+第三方公司的激励措施等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基于不同人群的需求有所差异化,在人口自然结构不同的地区,需采取不同的方法来促进不同的人群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

(1)优化积分兑换的商品

不同的年龄层次有着不同的需求,在老年人占比较高的地区,可选取柴米油盐等生活日用品作为积分兑换的商品,而在青年人占比较高的地区,可以选取迎合青年人品味的商品。

(2)改善垃圾分类回收的时间,针对年轻人的作息增加垃圾回收时间段。

7.2基于人口流动性

流动性人口一方面由于对居住地归属感的缺失,另一方面由于当地熟人社会的道德约束机制对其失效,所以在垃圾分类的参与度上远不及本地人口。

流动性人口多的地区在推进垃圾分类时,需要对流动人口群体加以特殊考虑,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流动人口对于当地垃圾分类活动的认同感以及参与度上面,并且应该将任务划分具体到每一个社区甚至是每一个小区。量变引起质变,带动整个地区的垃圾分类。

(1)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如暖心活动,提高流动人口的社区归属感。

(2)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做到针对性和及时性。

不同的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接受度存在着差异,尤其是流动人口。尝试在每个楼层都设有专门的观察人员,一旦有新的租客进来,马上就会告知,以做到提前做好对新进人员的宣传准备。

8.总结

人口的年龄结构、流动性都会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相关措施的制定需建立在对这些因素的充分考虑之上,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顾旺.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5.(18—22).

[2]耿言虎. 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其突破 [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59-65.

[3]王玉.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我国8个师范城市的研究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4]徐林,凌卯亮,卢昱杰. 城市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研究 [J]. 公共管理学报. 2017(1):142-153.

[5]耿言虎. 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结构性困境及其突破 [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3):59-65.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流动人口流动性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