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市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研究

2018-01-15高海忠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新能源

摘 要: 新能源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开发的能源项目,如何培养新能源专业人才现已成为项目落地实施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张家口市一直致力于新能源项目规划与建设,例如世界规模最大的集风、光、储、输于一体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及国内第一套风电制氢项目等都开始在张家口建设投产。为全面推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张家口市需要积极建设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以为本地区新能源项目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人才储备。

关键词: 新能源;人才培养;人才基地

一、张家口市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意义

从新能源资源优势状况来看,经国家能源部门初步测定,地处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连接区域的张家口市市域内太阳能可开发量超3000万千瓦,可开发风能资源储量超4000万千瓦,生物质资源年产量达200万吨。该市拥有新能源开发的良好基础,且目前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03万千瓦。整体来看,张家口市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意义重大,第一,政策扶持力度大。我国从法律角度已经明确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期间都对新能源开发提供了政策契机,规划中更是重点提出了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指向。2015年国务院通过了《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规划到2020年张家口示范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三成以上。这些都为张家口市新能源产业打开市场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有利于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第二,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投资第二大热点。新能源对于解决当前世界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及资源枯竭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开始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投入,在可再生清洁能源领域更是强化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有利于我国新能源应用技术的国际化接轨,从而为我国新能源技术进步提供环境保障。事实上,近年来,张家口市一直致力于新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作建设,更是与一些职业院校合作共建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应对国际能源战略,培养专业化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更能够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专业人才吸纳相衔接,以保障人才的有效输出,使这些人才能够真正输送到新能源产业及相关产品开发上。

二、张家口市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思路

(一)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设想

一方面,利用新能源基地,帮助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并为高校及相关职业院校新能源应用技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含职业院校)很少专门开设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远远满足不了行业人才需求。通过建设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能够有效完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提高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此,张家口市在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方面,应以基地建设方案为主,依托高校地理环境及教学环境,力求形成张家口新能源企业链人才培养基地;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辅,通过把握现阶段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情况,以市场为导向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并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型紧缺人才为己任。

(二)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张家口市应抓住高校办学特点优势及本市新能源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过体制创新及制度创新,为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搭建起教学质量标准化和柔性化的管理体系,建立一支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并建设具有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1、构建及完善“学校—院系—基地”三级管理体系

在学校管理部分,学校应专门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以全面指导学校校企合作各项工作事宜,并要重点明确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管理办法,确保管理及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院系管理部分,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所属学院应成立校企合作项目管理中心,主要负责基地具体建设规划及落实工作,抓任务分解及目标管理,并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在基地管理部分,基地应成立学生工作管理小组,其中企业承担教学管理职责,而学校则要分派教师予以协助,从而为基地创造良好的管理、教学环境。

2、规划及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优秀的教学团队是基地建设的基础保障。第一,根据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引进及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兼职教师,以提高其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第二,通过校企联合实现互通有无。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不仅能够帮助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系统性、专业化学习的机会,提高新能源相关岗位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更可以让新能源从业人才兼任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保证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质量;第三,加强校企科研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张家口市新能源科研平台,以及本地新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的管理和生产经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升本市整体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实力,并通过校企联合课题申报、企业委托学校研究开发、校企联合开发、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展校企双方在新能源科研项目上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3、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

第一,借鉴国外新能源相关专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张家口市实际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劳动力市场因素、职业技能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教育教学因素等进行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第二,构建实践教学体制。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将新能源相关专业课程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与岗位技能要求相结合,以实现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第三,构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平台。在新能源人才培养方面需要重点关注教学受众层面的意识提升,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企业现场教学、专题讲座、顶岗实习等,让学生真正了解自身所学专业的岗位范畴,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科研意识、职业道德等,为未来学生走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

4、通过软硬件建设打造基地特色

张家口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应着重软硬设备的投入,并建设具备先进教学条件的新能源人才培养实训平台。第一,组建一个集虚拟仿真、综合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并构建一套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以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利用系统自主学习,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意识。第二,建立网络实践教学资源库。由于新能源相关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使教师能够查找专业范畴内各种教学资源,学生能够实现课后自习、复习以及知识扩展。

整体而言,张家口市新能源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应以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为主要政策导向,依托本市高校资源,构建“学校—院系—基地”三级管理体系,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新模式,并提高基地软硬件投入,以培养新能源应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巧玲,谢永宪,吴晓红,刘丹阳.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视野下档案学专业实习实训项目的研发探索與实践——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档案学通讯,2016(05):100-104.

[2]邱灵,方创琳,梁汉媚.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实践模式与经验借鉴[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12):74-79.

作者简介:高海忠(1977.10-)男,河北宣化人,汉族,学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还需要多久?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