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高校现代公民教育探讨

2018-01-15曾庆捷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策略

曾庆捷

摘 要:当前,高校的招生就业压力较大,很多高校被迫放弃现代公民教育,从而忽视了社会治理创新。另外,高校目前还不具备开展现代公民教育的条件,导致了现代公民教育的缺失。只有真正认识到现代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工作,才能够有利于现代公民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现代公民教育;策略

社会治理以公民的素质和公民的意识为基础,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公民教育是指以塑造公民的公民意识、促进公民参与社会治理为突进,推动公民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当前,我国的公民教育发展缓慢,其中,高校现代公民教育承担着教育大学生如何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在这一过程中,高校通过教育、环境等方面塑造,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社会人”,懂得如何成为“社会人”。

一、高校现代公民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1.教育功利主义的制约

社会期望高校输送优秀的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种各样的工作。高就业率成为了衡量高校的重要标准,高校开始陷入功利主义的漩涡,高校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被极大地限制了。这样高校就加大了宣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师资,以争取更多的生源。但对于隐形的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现代公民教育等,高校觉得无利可图,很少做出实事,“重知识轻能力”一直制约着高校管理者的思维,制约了公民教育理念的发展。

2.高校教育对“社会治理”呼声的忽视

大学的产生和发展使大学的定位也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大学的功能也不断丰富。目前的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开展科研、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等四个职能,在这一框架之中还可以填充丰富的内容。其中,“社会治理”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期望学生能够主动深入,治理社会。但我国的高校却忽视了社会治理,不仅没有扮演应有的社会治理的角色,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还与现代公民的标准有很大的差距。

3.高校不具备现代公民教育的条件

公民教育是一个理论学习、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的过程,更需要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组织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但由于资源、经费等方面的限制,高校公民教育还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一方面,缺乏优秀的公民教育教师。现代公民教育教师的主要承担者为思想政治或者就业创业教师担任,其教育多是对国家要求的回应,而忽视了对公民教育工作的创新,使公民教育的操作性较低。另一方面,缺乏现代公民教育的环境。在人才培养的实践环境中,缺乏公民教育的比重,高校公民教育的文化环境不太理想。

二、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高校现代公民教育的策略

1.应正确理解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现代公民教育不能等同于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包括人文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是教育发展的方向,其多数内容与现代公民教育的内容相同。现代公民教育应注重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相互补充。要认识到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中国国民,多使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民教育”,

以此为根基丰富和发展现代民主的发展。

2.应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现代公民教育与单纯的知识教育不同,其以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公民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依法履行现代公民应有的责任和权利。公民教育的课程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应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开展公民教育时,应使用多样化得到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教育实效。一方面,应积极使用新的课堂形式。单纯的理论说教很难在公民教育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公民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公民知识,而且还要将其内化为其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因此公民教育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另一方面,要改革教学方式。公民教育教师在年龄、学历和阅历等方面要比学生强,但并不意味这其公民能力就比学生强。因此,公民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以组织者、帮助者的身份与学生合作、交流,互相促进。此外,应开发专业的公民教育教材。公民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合理设计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因此就需要一本专业的教材。此教材应充分应用案例、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避免空洞说教。

3.校内和校外教育相结合

公民教育需要高校、家庭、社会群体等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参与,仅仅依靠高校是不行的。现代公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这显然是需要在社会大环境中来实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丰富知识和技能。因此,现代公民教育应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多开展活动,主动研究社会问题,让学生真正了解真实的社会。公民教育还要引进政府、社会组织等进入高校,让他们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

4.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

完善的现代公民教育不仅需要科学的培养方案,同时还要师资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要重视教育理念的提升,将其和专业教育一视同仁,使领导、教职工共同认可现代公民教育,进而优化师资队伍、合理设置课程。在硬件方面,要加大投入,在教学设备、研究所等方面加以完善。要特别注意的是,现代公民教育不能空洞说教,以实践性为目的开展教育,加强与政府、企业等方面的联系,为现代公民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机会,推动现代公民教育的有效性。

5.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之中,对他们的影响逐渐加大。这对现代公民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公民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宣传公民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参与。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会、社团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渠道,让学生更好地旅行公民权利和义务。

结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高校承担着公民教育的重任。在当前的高校现代公民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约着公民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应正确认识和理解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应用丰富的教育方法和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逐步成长为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文化与公民教育[J]. 刘霞.高等教育研究. 2015(07)

[2]公民教育课程及其设计[J]. 冯建军.東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3]论比较视域下的大学生公民教育[J]. 马乙玉.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01)

此论文为2017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高校基层党建与城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研究(编号:2017GXDJ-B048)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