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广播访谈节目的前期策划

2018-01-15王姗姗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6期
关键词:类节目听众策划

王姗姗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要做好访谈类节目,使其收到更好的收听效果,首先阐述了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质,语言交流能力,情感的沟通等,提出了做好广播访谈类节目的前期策划工作的几个方面,采访对象的选择,案头准备工作及播出的策划等等。使得广播访谈类节目更具可听性。

关键词:访谈节目;前期策划;

1.做好广播访谈节目主持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广播访谈类节目是指主持人对邀请的访谈嘉宾就某些话题进行采访、交流和讨论的节目。这类节目在进行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内容的需要或为了调动现场的气氛,采取听众参与、电话连线场外嘉宾、文艺作品的欣赏等不同的表现手段。这个过程中需要主持人展现强大的个人魅力与能力。

1.1语言交流能力

广播访谈类节目主题的呈现主要是通过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的话题推进与拓展完成的,这就要求选取的访谈对象具备一定交流能力,并拥有较丰富的精神世界。广播是通过声音实现传播的,而“富有感情”的声音刺激,能使访谈节目迅速赢得听众认同,进而使访谈对象的情感经历和内心诉求更好地为听众所接受,使访谈节目获得无限张力。由于听众的认同大多来源于对访谈对象的感同身受,所以,在节目策划与设计这个环节,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各个行业人群的共同价值追求,确保节目故事情节丰富,情感细腻准确,保证访谈对象具有较高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1.2情感的沟通能力

主持人是广播访谈节目的直接“把控者”,主持人的驾驭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节目的传播效果。主持人能力一旦欠缺,不仅无法和被采访对象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还无法把握节目的整体节奏和情感基调,使辛辛苦苦制作的访谈节目效果不佳。主持人的沟通能力一方面体现在主持人的知识储备、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上,让被采访对象感觉到被尊重、理解,促使访谈节目顺利、有效进行;另一方面体现在主持人的心理学知识、访谈技巧和亲和力上,主持人应在节目准备阶段对被采访对象的生平事迹、所处环境等进行了解和素材积累,为打开被采访对象的心扉做足准备,确保访谈节目能真正打动听众,呈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品牌效应。

1.3形象的和谐

广播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能力水平不仅取决于其高超的沟通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还取决于主持人在节目中体现出来的品格意识和思想潮流。主持人得体的衣着和恰当的行为举止,能营造出舒适融洽的访谈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采访对象的紧张感,有助于同被采访对象之间进行情绪沟通。

2.如何做好广播访谈类节目的前期策划工作

广播访谈类节目的前期策划工作是一个繁复而具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策划者要有纵观全局的大局意识,还要能够综合分析大量的信息,从中截取有效的一部分。探究整个访谈类节目的制作过程,我们认为要做好广播访谈类节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采访对象的选择

选择采访对象是广播访谈类节目在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中首先要确定的一个环节。明确了采访对象才能根据被采访者的身份、生活经历、人生故事等确定节目主题、搜集采访素材进而进行节目创作。

2.1.1首先要注重采访对象的典型性

对于一档广播访谈节目来说,采访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采访对象本身是否具有关注度,其经历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他们的故事是否具有较强的可说性等是确定节目主题与节目分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客观因素。

作为广播电台访谈节目主持人,首先应该具备的就是一个从业者应有的敏感性,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事件与人物,拿这些具有影响力的事件或人物“说事儿”,受众才会有更多的兴趣关注节目,节目的内容也才可能鲜活、生动。

2.1.2其次要注重采访对象的优先性

对于广播电台访谈节目而言,采访对象既要兼具客观性与典型故事性,同时更应具备主观上良好的表达愿望及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采访对象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语言表达水平是决定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在日常节目主持中,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有故事、有说头的采访对象,由于他不善交流、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或者心理素质较差,导致紧张过度而无法在节目中进行正常的交流,使节目呈现大打折扣,这的确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事情。所以在选择采访对象时,必须考虑到他是否具有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

2.2间接采访对象的选择

间接采访对象的选择在节目中的作用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深化”,即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亲人、朋友、师长的关心、支持与鼓励,每一个主体采访对象的生活中一定有着一些给予了他深刻影响的人,有着一些让他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人,选择这些人在节目中通过不同形式与主体采访对象进行对话交流,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评价主体采访对象,达到制造悬念、补充素材、调节气氛、调动嘉宾情绪的目的,使节目更具现场感与可听性。

2.3案头准备工作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节目,在制作、播出之前都必须进行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广播电台访谈类节目更是如此。搜集素材、提炼采访提纲、选择音频资料、确定广播手段的使用等各个环节不容忽视。节目前期采访。采访对象确定之后,将正式进入节目的生产制作流程。第一道程序便是对节目嘉宾的前期采访。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节目播出时间毕竟有限,要做到节目主题突出并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听众传递更多有效信息,就需要主持人前期做好充分的案头准备工作,一方面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渠道积累、掌握嘉宾资料,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要通过不同形式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充分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洞察他的喜与乐、忧与苦。在交流的同时做好笔录,尤其是关键的事件与人物更要记录详细、清楚,以便为其他相关间接采访提供资料与依据。

2.4为了使广播节目更具现场感与画面感,道具的运用也常常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件乐器、几张照片、若干书籍、尘封已久的信件等,经过主持人或旁白的解說都能勾起访谈嘉宾对过往经历的回忆,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不难看出,广播传播手段的灵活运用与广播语言的丰富多样使得节目架构更趋坚实饱满、节目形态越发丰盈灵动。

2.5节目成品体现当所有案头工作准备就绪,就进入了节目的最后环节:播出

广播电台访谈类节目的制作形式包括录播、直播等。在这里主要是指广播访谈节目的直播形态。直播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相对于录播节目来说无疑会更高一些、主持难度也会更大一些。因为直播节目是一次性完成,成品制作没有再加工的余地。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节目之前做足功课。有效资料的筛选、访谈提纲的确定、间接采访对象的采访录音合成、直播热线电话的设置等环节如何正确体现在节目之中,都需要主持人在直播前做好充分的考虑与周密的策划安排。唯有如此,主持人才可能做到成竹于胸、驾轻就熟,直播节目也才可能做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自然流畅。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档成功的广播访谈节目需要注重每个与节目制作、播出相关的细节,力争创造性地完成每一道节目生产程序,摒弃敷衍与应付,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出真正吸引听众的精彩节目。这些前期的筹备工作无疑都是具备深远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璇齐.浅析广播电视编辑技巧[J].研究导刊,2017(16):230.

[2]吉帆帆.采写广播应遵循广播的特性[J].新媒体研究,2017(14):114-115.

猜你喜欢

类节目听众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本期策划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